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六十九章 新首都(求收藏) (第1/2页)
对于此问,周书记倒是显得信心十足,“我们蔓谷拥有全大夏最严密的天网系统,治安环境也一向排在全国前列。我相信,首都人民一定能够在我们蔓谷市安居乐业。” “周书记,1000万和3000万可不是一加二这么简单,其中的管理难度,几乎是灾难的,我觉得还是慎重点为好。” “比起‘你觉得’,我们市政府更愿意相信科学技术手段,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事实胜于雄辩,我相信未来的蔓谷市作为首都,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周书记被人频繁针对,语气中难免带了点绪。 “啪啪啪——”由部分南疆省份代表带头,现场响起了烈的掌声。 “……” 半个小时后,所有质询全部结束,国会决定临时休会一天,后天将会进行表决。 结果刚回到酒店,李东就收到了一个“噩耗”。 “李董,别忙活了,下午的国会都还没结束,上面就已经把新首都选好了,我们也是刚刚才接到了‘通知’。”马钢的文总沮丧道。 大夏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国会虽然有很大权力,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国内还是中央说的算。就比如国会,拥有官方背景的议员,总数超过了一半。理论上,中央可以随心所的通过他们想通过的任意提案。 李东有些不死心的问道:“是哪一座城市?” “还用想么,当然是琼南岛。”淮北煤炭的任总抢着回答道。 “为什么啊?” 李东心里充满了疑问,因为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蔓谷的优势都是要远远大于琼南岛的。 文总把李东拉进房间,然后小声解释道:“具体原因,我们也不清楚,不过据小道消息称,上面是为了维稳需要。” “怎么讲?”李东追问道。 “李董,你不在京城常住,又不是体制内人,可能不太清楚。你知道,仅去年,京城发生了多少起**吗?”文总神秘兮兮地问道。 李东摇摇头,“多少起?” “一万三千多起,平均每天35起。另外,超过万人以上的大型**也不少,几乎每个月都有两三起。” “怎么会这么多?” 李东确实被惊到了,要知道在蔓谷,一年也发生不了两三起**。 “中央这几年改革力度很大,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你想想,光一个种植基地私有化,就要损害多少人的利益。首都的水,深着呢!”文总叹气道。 “你这么一说,还真有可能。”李东焕然大悟道。 京城作为中央所在地,不仅本地人口多,矛盾尖锐,而且每年的上访 人数也不少,很多都和本地居民合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过,这和定都琼南岛有什么关系?”李东又问道。 “怎么没关系?把新首都设在琼南岛,一来可以分流京城人口,对京城进行瘦,毕竟这人口一少,矛盾自然也就少了,也更容易进行管控。 二来,新首都是海岛,有大海阻隔,外地民众再想去首都上访,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只要控制好港口,再加强一下海上巡逻,首都基本上就可以万无一失了。” 李东这下确实是服气了,蔓谷市输得不冤,中央有中央的考虑,不可能仅仅只从政治或者经济方面来考虑结果。 “唉,白忙活一场,周书记那边也该失望了吧!” 任总诡异的笑了笑,开口道:“这可不一定,就算蔓谷真的成为首都,以周书记的级别,肯定拿不下首都市一把手的职位,顶多就是当个副手,权力可就大大缩水了。 再说了,京城无论是人口还是工业,都要进行分流,蔓谷自条件不错,肯定能吃到一块大饼,也不算一无所获。 说不定这个方案,对他本人而言才是最好的。” “哈哈,文总,你这谋论还是别说了。”李东笑呵呵的说道。 “行,不过李董,新首都确立了,你有点想法没有?” “看看再说吧!我对首都商业圈并不感兴趣,毕竟这里面根深蒂固,贸然插进去不讨好。倒是三桠的那个科研中心,有意思的,我也许会把绿能新材料整体搬过去。”李东实话实说道。 长河集团旗下拥有不少科研项目,如果集中起来,加强和业内的交流,肯定是有帮助的。这些年下来,他也算是看明白了,搞科研切忌单打独斗,不仅费钱,而且还容易走进死胡同。 “李董好气魄!” “人生在世,除了赚钱,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不仅是社会责任感,这也是为了子孙后代考虑。如今,我赚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对于新能源的探索是我认为有意的事。” “你觉得可控核聚变能够成功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