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1章 大公无私的沈安 (第2/2页)
授课吧。” 这是一个殊荣。 普通的教授自然算不得殊荣,可沈安不同。 他是官员,而且在大家看来未来不可限量的官员。 这样的人去国子监授课,那就是镀金。 以后沈安出去,别人要是质疑他的资历,只需一句话完事。 “某在国子监授过课。” 国子监的教授,马丹,你觉得和进士相比谁厉害? 赵祯微微点头,但心中有些忧虑。 包拯私下给他说过,说沈安大抵是被那位邙山隐士给带歪了,竟然对儒家经典多有疏忽,反而是那些杂学学的非常出彩。 这事儿让人头痛啊! 可他要是去国子监授课的话,那会更让人头痛。 他能教什么? 心算多半是不肯的,因为他家里的车夫都能去国子监当心算教授。 那么他会教授些什么? 赵祯隐隐觉得自己刚才的点头怕是错了。 那少年不会去搅合吧…… …… “让我去教书?” 沈安觉得肾上腺素一下就飙升了。 为人师表啊! 王雱打开折扇扇动几下,淡淡的道:“安北兄不该去国子监,那群庸庸碌碌之辈不配你去教,让周二去即可。” 他眉间淡淡,可见是在认真说话。 赵仲鍼一脸纠结,觉得王雱说话太尖刻了。 合着在你的眼中,国子监的学生都是一群猪啊! 王雱啪的一声合上折扇,讥诮的道:“国子监已然名存实亡,现如今和太学混在了一起。安北兄,国子监和太学就是一体,学生加起来五十人不到,这种地方有什么好去的。” 啥? 沈安一听就懵逼了。 国子监和太学加起来都没有五十个学生? “可我怎么听说太学的学生不少呢?” 王雱的眉间多了些许惋惜:“原先胡瑗在时收徒授课,太学的人多的都住不下了,后来……那些人渐渐觉得并无好处,于是又散了。” 胡瑗是大儒,真正的大儒。 今年年初他重病,赵祯特地派人送他去杭州长子那里养病,出城时,汴梁轰动,一路都有人相送,直至百里开外。 老先生一辈子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后来的理学大佬程颐就曾经在太学做过他的弟子。 这样的人沈安是钦佩的,可一想起国子监和太学加起来才小猫两三只,他就觉得自己上了郭谦的大当。 就那点人,怪不得当初要说国子监的庙小。 换在后世的话,国子监和太学加起来也就是一个班级而已。 哥上当了啊! 不去! 坚决不去! 于是沈安就‘生病’了。 而朝中弹劾包拯的风潮越发的激烈了。 沈安躺在躺椅上,果果坐在他的肚皮上,手中拿着一张手帕,一会儿盖在他的脸上,说哥哥睡着了,一会儿又揭开,说哥哥醒了。 好好的一个午觉就这么被弄的迷迷糊糊的,沈安痛不欲生。 赵仲鍼送来了一个让他再无睡意的消息。 “安北兄,欧阳修弹劾包拯了。” 卧槽! 沈安一下就坐了起来,坐在他肚皮上的果果猛地就往下倒去,幸而沈安反应快,一把捞住了她。 小小的女娃呆呆的看着哥哥,然后小嘴一扁…… “哇……” 好不容易哄好了meimei,沈安急匆匆的去御史台找到了包拯。 包拯依旧稳沉。 “担心了?” 包拯笑道:“欧阳小儿骂老夫不要脸,是个jianian诈小人,为了当上三司使,就连续弹劾了张方平和宋祁。他还说老夫没什么学问,也配做三司使?这些老夫都可以无视,可那小儿竟然说老夫空有刚正不阿的名声,却是个小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老包霍然起身,沈安这才发现他没穿官服,而是一身便装。 老包要干啥? 一股凉气从沈安的脊背升起,他急忙赔笑道:“包公您何必和他计较呢,咱……” 包拯已经出去了,沈安苦着脸,心想你这是要去找欧阳修单挑吗? 御史台和开封府府衙挨在一起,算是邻居,包拯出门左转就进了府衙。 沈安一路在劝着,可包拯却冷着脸,等到了值房外时,包拯喝道:“欧阳小儿!” 里面几乎是顷刻间就回应了。 “包拯老儿!” 包拯比欧阳修大,但这样称呼大抵是要翻脸。 嘭! 包拯排闼直入,沈安想进去,他却随手关了房门。 呯! 沈安摸摸差点被撞到的鼻子,心想你们可别打起来啊! 两个五六十岁的老汉打起来,那画面太美,沈安不敢想。 “你这小儿出言不逊,今日老夫来教训教训你。” “你包拯整日抱着个直臣的牌位四处招摇撞骗,旁人被你哄骗,可老夫却洞若观火!” “你有何功绩?” “老夫改良文体!” …… 感谢“sofla若冰”打赏盟主,感谢“无聊打仗”的盟主打赏,一天两个盟主打赏,这是对爵士的认可和鼓励,感谢二位盟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