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8章 慈善家沈安(为管唐仁的加更) (第1/2页)
“不给他们附学太学?” 王雱看了赵仲鍼一眼,说道“那些权贵子弟大多没多少本事,若是被太学拒之门外,就只能去参加开封府的发解试,开封府的发解试……那可是大才云集啊!” 开封府的发解试历来都是重中之重。因为名额多,所以各地学生蜂拥而至,只是为了能在这里考试。 这大抵和以后的高考移民是一个套路,只要符合政策,你就能参加开封府的发解试。 名额多,就代表着录取的条件放低。若是你有大才,那基本上就是手到擒来了。可随着外地考生云集汴梁,难度也在直线上升。权贵子弟想去分一杯羹,大抵会比附学太学艰难许多。 沈安见meimei看着桌子上的捐献清单好奇,就拿过来递给她,然后问道“果果不高兴了……” 果果仰头,然后认真的点头。 我meimei不高兴了,那么就该有人倒霉。 …… 张八年一路回宫,身后跟着不少人,声势不小。 皇城外站着不少人,张八年仔细看去,认出几个都是权贵。 当年大宋立国后,赵匡胤用温和的手段剥夺了不少功臣武将的权柄,高官厚禄让他们回家去潇洒。 这就是所谓的杯酒释兵权。 时至今日,那些人的后代渐渐走向了没落。但是在没落之前,他们依旧有足够的影响力去做一些事。 比如说曹皇后,她的祖上就是开国功臣曹彬。 这些人见到张八年后,都面露微笑,等看到后面没沈安,就纳闷了。 “张都知,沈安呢?” 张八年目不斜视的过去。 “他莫不是跑了?” “对,肯定是跑了。” “那他得受贿了多少钱啊!” “这是畏罪潜逃!” “……” 在这些权贵看来,沈安这下算是彻底完蛋了,所以他们心情轻松的调侃着,其中一人忍不住问道“张都知,那沈安现在在哪呢?莫不是已经逃出城了?” “在家!” 张八年丢下这个答案,然后进了皇城。 在家? “他说在家?” 一群人面面相觑,有人笑道“张八年是在玩笑吧?” 一个五十余岁的权贵面色微变,说道“张八年一般不会搭理人,更别说是玩笑……” 他看着刚才说话的男子,正色道“他不会和咱们玩笑。” “张八年是皇城司的都知,是官家的人,常年如鬼魅般的见不得人。那张脸能止小儿夜啼,这样的人……他会和谁玩笑?” 咱们没这个资格让张八年开玩笑。 众人沉默,气氛渐渐不对了。 “沈安……礼物呢?莫不是家中的管事把礼物私吞了?” “是啊!礼物呢?” “叫人回去问问。” 一群人本是想看沈安的笑话,也好出一口气。可现在自己可能会变成个笑话。 宫中,赵祯在和宰辅们议事,见张八年来了,身后却少了沈安,怒火就不可抑制的在升腾着。 张八年行礼说道“陛下,沈安未来,不过臣却得了证据。” 权贵们集结起来就是一股力量,赵祯也无法忽视,所以张八年没有说出来,就是想让官家私下斟酌怎么处置。 他把册子递上去,陈忠珩接过之后送过去。 赵祯接过册子,压制着怒火说道“他这是觉着功劳甚多,朕不能处置他吗?那朕倒是要……” 你要做什么? 赵祯的话停住了,他仔细看着这一页纸,然后又翻下去…… 殿内渐渐安静,只听见他翻页的声音。 他看到的都是捐助的明细数据。 第一笔捐赠发生在嘉佑三年六月,是两贯钱。 赵祯记得那时候的沈安才将摆脱了窘境没多久,凭借着炒菜捞到了第一笔钱财…… 可那时候的他竟然就能捐两贯钱给福田院。 他不想再看下去了,但还是勉强翻动着。 后面一笔笔的钱物都记录的很详细,赵祯相信这些记录都没有丝毫差错,但心中却越发的愧疚了。 后面沈安的捐助手笔不断加大,在他弄出了香露之后,一次就捐了上千贯。 这个少年竟然这般心善…… 赵祯只是估算了一下大额捐助,心中不禁骇然。 竟然有三万贯左右? 三万贯? 赵祯心中惊讶,又从头再翻看了一遍,然后用他那还算是有些数学天赋的脑子大致加了一下。 没错! 而且他还看到了有一批捐助的钱里有备注。 权贵送礼,折算钱两千三百九十六贯。 他缓缓抬头,心中的内疚越发的多了。 朕以为他少年贪心,居功自傲,甚至还让张八年去沈家拿人…… 他被吓坏了吧? 肯定被吓坏了,还有他的meimei。 做了善事却要被处置,这份委屈怎么消受? “朕却是错了。” 赵祯叹道“那些人送的礼物,沈安都换了钱,全都送给了福田院……” 富弼也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不禁赞道“一般人得了礼物哪肯捐出去,就喜欢放在家里得意,没想到沈安竟然这般淡泊钱财,臣不如。” 在场的宰辅都经历过漫长的宦海生涯,对送礼收礼的事儿门清。 收了礼物之后,不管是谁,心中都会有得意,觉得这是一种成就。 随后就是一种占便宜的心态涌上来。 这些贵重的东西我一文钱都没花就得了,那种白拿好处的爽感真的是一言难尽…… 经常体验这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