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21章 三代一万贯 (第2/2页)
……官家的日子就没发过了。” 众人一想也头痛,“那些人都想着没了以后的优待,那还怕什么?大不了不要脸就是,直接闹腾起来。可咱们能拿他们怎么办?摸不得动不得,皇家威严扫地……头疼啊!” 包拯赞道:“看看看看,老夫说了半日你等什么都不明白,安北几句话你等就如醍醐灌顶……做事要尽力才好,不要老夫敲一下你等才动一下。” 这话把沈安捧得太高,顺带敲打了一下手下的官员,包拯的一箭双雕术修炼的越发的出色了。 沈安心中赞美着,面色却是谦逊,“包相过誉了。” “看看,多谦虚的一个年轻人。” 大抵在老年人的眼中,顺眼的年轻人越看越顺眼,什么瑕疵都会被自动美化。 而不顺眼的怎么都不顺眼,他做了再多的好事都是枉然。 话锋一转,包拯开始说正事,“官家说书院不能在内城……你们该知道这个意思吧?” 众人点头,有人说道:“一山不容……官家也是好意。” 在内城的话,赵曙担心这些人会聚众闹腾,哪天说不得就来个谋反。 在内城谋反也不易,但在外城更难,所以书院还在建在外臣吧。 可怜老赵家的皇帝,防贼般的防着武人,好歹到了赵曙这里开始给武人松绑了,却又防上了亲戚。 不过这也怪不得赵曙,当初争夺皇子之位时,赵允良和赵允弼可是联手来对付他。等赵祯驾崩后,前有赵允弼的逼宫,后有军队造反…… 赵曙幼年进宫,原以为会成为皇子,谁知道被送了出去。 那些年嘲笑他的大多是亲戚,所以到了现在,他对亲戚自然没啥好感。 若非是要顾忌名声,沈安估计赵曙就敢拿下赵允弼。 至于赵允良,那是个聪明人,在争夺皇子之位开始,他就开始了辟谷修道,不肯撕下面皮,所以现在得了优待。 而赵允弼就艰难了,现在被幽禁在家中,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监视居住。 “外城……”包拯怒道:“外城没空地,还得买屋宇来重新建造,那得多少钱?老夫当时就回了官家一句,钱没有,命一条!” 好汉啊! 众人都不禁用钦佩的目光看着包拯。 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你要不? 赵曙只能黑着脸摆手赶他回来。 “没钱是实话,可此事却不能意气用事。”包拯还是顾全大局的,“此事是宗室之事的善后,要办,还得办好了。所以老夫叫你等来,就是出出主意,想想去哪找钱。” 没人说话。 这年头虽然不是后世那等‘谈钱伤感情’,但在场的人都知道,大宋的财政不容易。 “那个书院定然要美轮美奂,如此旁人也不敢诽谤官家。” 要绝人口舌诽谤,那就做漂亮些,一劳永逸的解决了此事。 包拯看向了沈安。 三司有没有钱他最清楚不过了,叫沈安来就是寻求援助的。 “原先宫中有钱,可先帝驾崩之后,官家把那些钱都拿出来了,为先帝建造陵寝……” “这得要出十多万贯吧?” 沈安只是随便盘算了一下,就得出了书院的造价。买房子要花费不少,改建也是大头。 “是啊!”包拯苦笑道:“老夫头痛,所以才把你给抓了来。不要你的钱,只要你出主意。” “其实……”沈安一脸正色的道,“包相,这个钱倒也简单。” “嗯?” 包拯皱眉道:“怎么个简单法?” “让宗室自己给钱。” 沈安的话让官员们都笑了起来,有人说道:“那些宗室中人都在发牢sao,说什么五服之外的得自谋生路,如今家中的钱不敢乱动,吃饭用度都是省了又省……” 一句话,就是没钱! “会有钱的。”沈安笃定的道:“五服之后还读不读书了?” “读啊!”有人一怔,旋即问道:“你什么意思?” 沈安笑道:“五服之后那些人和官家就疏远了,成了百姓。既然是百姓,那就和百姓一个待遇,别搞什么特殊。如此……五服之后自然不能在宗室书院里读书。” “你这话……”包拯问道:“难道想读书还得给钱?” “不,是资格!”沈安说道:“五服之后还想在书院读书的,在此刻就得给钱。比如说,一万贯三代子孙入读,五千贯一代子孙入读……” 卧槽! 这是炒作入学资格啊! “一万贯三代……他们怕是不愿意吧?” 众人都觉得这个价钱不值。 “就算是在外面请个老儒教导,一年下来也就是花费百来贯,十年为期,算两千贯好了。两千贯一代,这还是专门在家里教授子孙,三代不过是六千贯,这明显就亏了呀!” “五千贯一代那更是无稽,谁都不乐意!” 一阵纷扰之后,众人都说此法不可行。 包拯看着沈安,挥手赶走了众人,沉声问道:“你是怎么想的?” “看他们想学什么,若是杂学,此事可为。”沈安如是回答道。 包拯的眼睛一亮,“怕是不会,不过可以试试。” 偷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