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17章 反目(二更) (第1/2页)
太后和皇帝再一次反目,又一次不欢而散。 原因嘛……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消息瞒不住,当天还没过完,该知道的人都知道太后和皇帝母子不欢而散的事实。 陶太后人老了,想念三个孙儿,希望皇帝开恩,让他们回建州。 皇帝肯定不答应。 那是隐患啊! 现在看似没事,可是人会老,人会死。 等他老了,三位郡王一个个成年,年富力强。 届时会发生什么事情,谁都说不好。 说到底,德宗太宁帝将皇位传给兄弟萧成文,这是一步十分冒险的棋。 皇帝萧成文坐稳了皇位,不等于他老了他死了后,皇位一定会落在他的儿子手里面。 在朝臣的心目中,三位郡王,也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反正,这就是一笔烂账。 本来简单皇位继承,父子传承,弄成现在这个模样,就是给未来埋下了隐患。 好几年,没有动静的三位郡王以及朝臣,突然之间,似乎全都冒了出来。 要说这里面没有鬼名堂,鬼都不相信。 但是…… 有鬼名堂又如何? 站在很多人的立场上,只要三位郡王回来,他们有浑水摸鱼的机会就行。 旁的事情,不用去关心。 比如仲家! 比如另外两位郡王的母族。 比如某些唯恐天下不乱的朝臣。 比如某些不得志,想趁此机会搅风搅雨出人头地的野心家。 不怕朝廷纷乱,就怕朝廷太平。 太太平平的朝廷,可没有野心家们发挥的余地。 而且…… 暗地里,有不少人心里头其实都反对萧成文做皇帝。 他们恪守正统,坚持父子传承。 兄弟传承,就是乱了规矩,乱了千百年的正统,开了一个极坏的头。 必须拨乱反正! 必须让皇位传承回到正轨上。 什么是正轨? 迎接三位郡王回建州城,暗中图谋。 等到皇帝萧成文百年后,扶持三位郡王其中一个登上皇位。 最有资格登上皇位的人,自然是嫡长子布山郡王。 其他人的继承权都要靠后。 …… 朝堂吵闹,太后和皇帝反目,原本蛰伏的人,纷纷按耐不住。 是时候冒出头,促成这件事。 先是上本,陈述利弊。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皇帝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 皇帝继承了先帝的皇位,就有责任照顾三位郡王。 最好的照顾,就是将三位郡王接回建州。 次一点的照顾,就是给三位郡王换一个封地,换到富庶之地做郡王。 一箩筐一箩筐的奏本,都抬入宫里。 很多平日里不轻易表态的老臣,纷纷上本请皇帝开恩,召回三位郡王。 这些人发出的声音,成了大多数。 坚定地站在皇帝萧成文这边,反对召回三位郡王的人,竟然成了少数人。 岂有此理! 皇帝萧成文直接踢翻了装着奏本的箩筐。 “陛下息怒!陛下千万保重身体啊!” 费公公很担心,担心皇帝犯病。 皇帝萧成文压抑着怒火,连连冷笑。 “数年时间,朕殚精竭虑,一日不敢懈怠。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黎民百姓。本以为人心归顺,朝堂内外不敢说拧成一股绳,但大是大非上面必定是和朕一条阵线。 万万没想到啊,朕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某些人的顽固和野心。这群人分明就是唯恐天下不乱,成心和朕对着干。 说什么正统,什么规矩,什么恩义,都是借口! 一群沽名钓誉之辈,竟然敢拿恩义挟持朕,真当朕不敢杀人吗?要说恩义,也是先帝才有资格提恩义。那群臣子,有什么资格同朕提恩义!” 砰! 又是一脚,直接踢翻了小杌凳! “陛下息怒!身体要紧。” “放心,朕不生气。这次的事情,让朕看清楚了朝堂内外所有人心,真是令朕失望。对了,仲家可有上本?” 费公公三下两下,在成堆的奏本里面翻出了仲家的奏本。 “陛下,仲家的奏本在此。” 皇帝萧成文翻开奏本,本来面带讥笑,谁知表情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仲家那边,是有高人指点吗?” 其实,仲家的奏本并没有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相反,显得忠心耿耿。 洋洋洒洒一句话,就一个意思,全凭皇帝做主。 布山郡王的命运,是先帝安排的,这事皇帝萧成文没责任。 皇帝萧成文召回布山郡王,是恩义。 不召回布山郡王,则是大义! 为了皇权稳固,为了朝廷,为了大魏江山,无论他如何抉择,仲家都没意见。 只恳请留下布山郡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