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 说书人 (第2/2页)
腹之欲,偷得浮生半日闲,又想让小五体会人间五味,没少费心思。 拿起筷子,将盘中一块金黄色的糕点送入口中,轻轻咀嚼。 没陈秀才说的那么夸张。 “陈夫人好手艺,别有风味。” 秦桑说话时却是看向了道观外。 山道上,正有几个人往道观来,领头的是两个老人,其中一人正是刘大夫。 “咦?今天还有人上山?”陈秀才探头打量。 “许是有急病吧,”秦桑扫了眼刘大夫身边的老人,起身道,“失陪片刻。” “你们在外面等着!” 刘大夫一挥手,将身后的人挡在道观外,只带老人进来。 “道长……” 秦桑摆摆手,阻止二人行礼,将他们带进正殿。 老人锦衣华服,应是有身份的,满面红光但红的不正常。 年关来打扰,刘大夫有些不安,飞快说完老人的病情。 秦桑沉吟片刻,“此病不宜用药,取银针来。” “是!” 刘大夫熟门熟路,从药箱取出银针,满脸期待。 他之前见过秦桑用针,只能用神乎其技来形容。 “看好了!” 秦桑提醒了一声,命老人在草塌上躺好,特意放慢速度,让刘大夫看清每一次银针的颤动。 不到盏茶功夫,秦桑便收针退后一步,老人脸上的红晕缓缓消退。 “神乎其技!神乎其技!” 刘大夫看清楚了,被深深震撼,忽然脸色一黯,“我老了……用不出来!可惜,现在才遇到道长!” “你用不出,可以传给弟子,”秦桑道。 同来的都是老人的随从,车驾等在山下,刘大夫正要一同回去,被秦桑留了下来。 “你来得巧,今天正好缺人作陪,在道观留宿一夜也无妨,明天让家人来接你。” 刘大夫大喜过望,没有半分为难,托人给家里捎了个信儿,随秦桑登上阁楼。 “原来陈秀才也在,”刘大夫微微拱手,二人都是熟识,不必拘礼。 “快来!快来!尝一尝道长的珍藏,保证是天下一绝,人间罕有的美味!道长再不来,在下只怕要忍不住下口了!” 陈秀才迫不及待,一手握着一把rou串,在炭火上烤的滋滋冒油,洒下一小撮香料,浓郁的香气骤然爆炸开来,和rou香组合的天衣无缝。 刘大夫吸了吸鼻子,忍不住惊叹,“好香!” 侍奉在一旁书童和玉朗,早就在咽口水了。 就在这时,秦桑低笑一声,“今天好生热闹。” 众人闻声望向道观外,山道上老人和扈从的身影已经消失,却出现了两名男子。 二人一个年轻俊朗,一个稍显老态。 老者稍稍落后半步,却不像主仆,二人皆身着白衣,气度不俗。 “好风采!” 陈秀才眼神一亮,忍不住赞了一声,“这等人物,在下竟从未见过!甚憾!甚憾!他们是道长的好友?” “初次见面,不过贫道对这两位早有耳闻,应该是于先生和易先生。” 秦桑道。 对方似有所感,抬眼望来,年轻男子微微一笑,扬了扬手中的陶坛,“有灵果有佳肴,岂能无美酒?在下特地带来一壶百年老酒,能否在楼上换两个位置?” “于先生客气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二位请上楼来!” 秦桑凭立窗前,命玉朗和小五下去迎客。 来人正是本县城隍和文判官,秦桑早已从土地口中知晓了他们的姓名,刚刚见面就猜了出来。 阁楼不大。 互相见礼,于城隍和易判官坐下,再加上四个侍奉的小家伙,稍显拥挤,幸好后面没人上山了。 美酒开坛,果然好酒,酒香四溢。 一人一杯共饮,众人之间的陌生顿时消减了许多。 只有易判官时不时瞄向桌子,瞳孔微微一缩,悄悄示意于城隍留意那盘调料。 那串果子名叫玉丹果,可提升筑基修士的修为,宴请凡人已经非常奢侈了。 调料粉里,竟有品质比玉丹果还高的灵药,而且还有他们分辨不出的药粉。 二人悄悄交换了一个眼神,颇为吃惊,对这位清风道长高看一眼。 陈秀才对他们更感兴趣,“不知二位先生仙乡何处,不是缙县中人吧?否则,在下肯定认得。” 于先生笑道,“我等确实是缙县人,不常现于人前,陈秀才不认得也是正常。” “又是两位隐士!” 陈秀才露出自嘲之色,自饮一杯,“二人如此风骨,与二位相比,在下所谓的隐居,却有沽名钓誉之嫌。” “我等之才,不出一县一城。陈秀才却是治国安邦的大才,公侯之姿,岂能相提并论,”于城隍举杯相应。 “照几位这么说,贫道只能算山野之人了,”秦桑陪了一杯。 “几位都是神仙人物,只有小老儿是俗人,”刘大夫端杯凑趣。 易判官看了他一眼,轻轻抿了一口酒,意有所指道:“你若从清风道长身上学到几分仁德之心,而不是单纯的医术,也足够受用终生了。” 刘大夫愣了愣。 陈秀才似是醉了,眼神迷离,喃喃道:“于先生方才可能是一句笑言,可我辈书生不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满腹经纶又该货于何人?” 秦桑手中转着酒杯,突然顿了顿,眉心微微蹙起。 …… 此时,缙县县城。 一道青虹落在城内的角落,片刻后走出一个年轻俏丽的少女。 一只翠鸟盘旋几圈,落到她肩上,眼神灵动,灵气十足。 “好热闹!” 县城到处洋溢着过年的气氛,城隍庙街更是人流如织。 少女看什么都新奇,“人间真好,比山上热闹多了!小竹你说是不是?” 翠鸟震了震翅膀,唧唧叫了两声。 “好吃的也好多!” 少女东看看、西看看,看得直流口水,转到一个茶馆前。 里面传出洪亮的声音。 侧耳倾听片刻,少女奇道:“这就是书上写的说书人吗?不是要过年吗,怎么还有人说书?” 少女没有发现,因为她的举动,整条街的人都在留意她。 “过年就不吃饭了?里面的先生别看年轻,书说的好着呢,”旁边一个大婶忍不住插话。 “我们也进去听听,”少女迈步跨过门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