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12章 泰山捉婿 (第1/2页)
八月,天子从洛阳出发,东封泰山。 九月至齐州,礼灵岩寺,随后到达泰山。 十万车驾浩荡东行,藩属附庸数百国王、使者前来观礼。皇帝下旨命先在山南筑封祀坛,山顶建登封坛,社首山建降禅坛。 九月初八,在封祀坛正式祀昊天上帝,次日封玉册于岱顶登封坛,行禅于岱麓社首山。 因皇后早逝,后宫缺位,于是令皇太子承乾行亚献礼。 泰山顶登封坛上。 李世民今日换上了最隆重的大冕冠,肩挑日月,背负星辰,十二纹章。 手捧玉牒告祭于天。 “有唐嗣天子臣世民,敢昭告于昊天上帝:有隋运属颠危,数穷否塞,生灵涂炭,鼎祚沦亡。” “高祖仗黄钺而救黎元,赐玄珪而拯沉溺······臣忝奉余绪,恭承积庆,遂得昆山寝燎,炎海登波。虽乃业茂宗祧,斯实降灵穹昊。” “今谨告成东岳,功归上玄。大宝克隆,鸿基永固,凝熏万姓,陶化八紘。” ······ 来自高句丽、新罗、百济、东瀛、伽倻、林邑、真腊、扶南、干佗利、狼牙修、蒲罗中、狮子国、戒日、西突厥、法兰克、波斯萨珊、罗马拂菻等大小百余蕃国的国王、使者们一起见证这神圣的时刻。 尤其是对于来自西方的那些金发碧眼的使者们来说,更觉震惊。 不管是罗马还是波斯,又或是曾经为野蛮人的法兰克国,他们都摆脱不了宗教对世俗国家政权的强势干涉。 没有哪一国的皇帝或是国王,能够对那些强大的宗教势力完全说不。 可现在,他们看到大唐的皇帝能够直接沟通上帝,向上请功。 “原来这就是天子之意!” 大唐的天子直接与上帝沟通,是上天之子,而他们的皇帝、国王却只能通过教皇教宗等,这就是巨大的区别。 人家大唐的天子,不仅掌握世俗国家的权力,还掌握着宗教之权啊。 这一刻,他们是羡慕的,也是崇拜的。 新罗女王金德曼,林邑女王范琳、苏毗女王末羯芒如、东瀛女王皇极女四位藩属国女王盛装上前,赞拜。 “握符提象,出震乘图。英威迈于百王,至德加于四海。” “梯航接武,毕尽戎夷之献,耕凿终欢,不知尧舜之力。恶除氛诊,增日月之光辉。庆袭休荣,杂烟云之气色。灵物绍至,休祥沓委。江茅将黍均芳,双觡与一茎齐烈······” 李世民很享受这种感觉。 长乐做为皇帝的嫡长女,这次也随驾东来,并且随侍皇帝左右,此时她为皇帝介绍这四位藩属国女王。 “新罗女王已在位十年,当初其父王病逝,是我大唐派出使者支持女王继位,女王在位十年,也向来对大唐忠心耿耿·····” 李世民瞧着长的还不错的新罗女王,对女儿问起八卦,“听说女王至今都未婚?” “嗯。。”长乐望着这位也还很年轻的女王,觉得很神奇,一个女子居然也能当国王,而当了国王却还能不嫁人不生子。 “赐乐浪郡公朕亲绘的牡丹图一幅!”李世民道。 金德曼是得到大唐正式册封的新罗国王,同时还得到了乐浪郡公和柱国的勋爵。 金德曼上前拜谢。 然后林邑女王上前来。 李世民特意还掀开了天平冠的珠毓打量她,林邑女王这些年几乎年年入中原朝贺唐天子,只是以往正旦大朝会时,各国使臣一堆,李世民也看不清楚。 “丽质,你看这林邑女王如何?” 长乐早就在盯着范琳审视,全天下都知道林邑女王当初国破家亡,流亡在外,后来得遇秦琅相救,两人还演绎了一出百姓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 长乐见过秦琅的妾侍们,玉箫、鱼玄机、杨虫娘等等,甚至那些异族侍妾也见过,她都能平常心对待,毕竟只是妾。 妻妾嫡庶天壤之别的。 但这位林邑女王却不是秦琅的妾,她只能算是秦琅的一个外室,却是身份特殊的外室,还生下了一对私生子女。 此时细看女王,发现她雍荣华贵而大气,心中又不由的吃醋泛酸,甚至难过起来,一时怔怔出神。 李世民扭头看到女儿神色,不由的脸阴沉了下来。 “请日南郡公上前一步!” 林邑女王也是得大唐册封的,不仅赐封林邑国王,同时也得到了日南郡公爵位、柱国之勋。 范琳上前。 “抬起头来。” 女王抬头。 “不知日南郡公这次北上中原之时,可在武安见过秦太尉否?” “回陛下,臣妾北上路过武安府时,曾特意前去拜访过魏公,不过魏公当时在下龙湾岛上疗养,未能见面。” 李世民哼了一声。 疗养,疗养个什么,虽说秦琅在大唐一众将帅之中,战功了得,数一数二,但他又不是秦琼那种冲锋陷阵,单枪匹马斩将夺旗的猛将,他是一个打了很多灭国战擒王斩帅的帅,哪有什么旧疾老伤的。 一去快四年了,还不肯归朝。 “当真?” “臣妾不敢欺瞒圣人!”范琳道。 这时长乐公主突然问范琳,“郡公上一次见三郎是什么时候?” 范琳有些尴尬,毕竟按正常来讲,他一藩国国王,跟秦琅这样一位在封地休养的大唐重臣,不可能私下会面的。 可最后咬了咬唇,还是如实道。 “臣妾今年春,从洛阳朝贺天子毕回国路过武安时,曾拜见过魏公。” “那时他身体如何,好吗?”长乐又问。 “魏公身体挺好。” 公主点了下头,然后不说话了。 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李世民咳嗽一声,打破这气氛。 “赐日南郡公玻璃宝瓶一对!” 女王退下,公主还在发愣。 李世民安慰女儿,“那秦琅太不像话了,朕一会就派百骑南下,把秦琅给绑回来,待下个月就给你们完婚!” 长乐勉强欢笑,“三郎这些年也辛苦了,女儿听说三郎这几年其实也没闲着,一边为秦忠武公守孝,一边著书编史,三郎毕竟诗书兵剑俱绝,一身大好才华,总不能埋没,难得找个时间沉静下来,把腹中才华写出来与世人,多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