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29章 金殿宣诏 (第2/2页)
这次没受牵连,这让不少人又觉得这事情似乎又还留有余地,否则若是这次把秦琅也给削爵夺封,那估计后果就严重了。 就算是现在这样,殿中也有很多人在心里嘀咕,吕宋那位南海圣人,真能沉的住气? 倒是秦家二妃以及他们生的八位皇子五位公主跟着一起贬为庶人,还都要流放到山南房州去圈禁,倒没人觉得意外。 政治斗争不就如此,没有被赐自尽什么的,都已经算不错了。 人家太子李象又没错,结果直接废为庶人呢。 有人在想,也许等八位皇子流放到房州后,到时皇帝也会找由头再恢复个国公或是郡王爵位,然后再授个散阶虚衔什么的,就呆在房州闲着了。 政事堂宰相,枢密院执政,还有转运司计相、御史台长,加上翰林院学士,这些朝廷的头头脑脑们没有一个站出来反对的。 其它王公们就更不可能站出来了。 事实上,能够在殿上宣读诏书,其实就是皇帝前期已经跟这些人通过气,并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了,反正皇帝有的是手段,让他们支持。 就如一开始崔敦礼来济裴行俭来恒等这些人就反对设皇宸妃、皇贵妃一样,反对无效,谁反对就踢谁出去。 以如今皇帝的权威,早就不是刚继位时的情况了。 许敬宗稍一保持沉默,皇帝都要先贬降,然后还要指使御史台爆黑料,顺势将他罢相,狠狠敲打一番,等他彻底降服,表明忠心后,才再把他提回政事堂。 又一位翰林学士捧上一个紫檀木盒。 殿中大臣们甚至都有点麻木了。 来吧,一起来吧。 皇帝办事确实快,诸道重要诏令一起颁,都没打算说隔点时间缓冲一下。正常情况下,肯定是先废妃,再废后,然后再废太子,然后再立新后,再立新太子,中间总得隔些时间,或三五月或半年的。 可今天皇帝要一次性把事情都办了。 废了一位皇、两位妃子,又废了苏皇后名下的太子和赵王,以及两位秦妃名下的八位亲王五位公主。 一后二妃,一太子九亲王五公主,同日被废。 上官仪捧着诏令的手都有些颤抖。 喉咙也发紧。 他咳嗽了两声。 “立韦皇宸妃为皇后诏!” “朕惟道法乾坤,内治乃人伦之本。教型家国,壶仪实王化之基。资淑德以承庥,宜正名而惇典。 咨尔韦氏,乃公韦玄贞之女也。 钟祥世家,毓秀名门。性秉温庄,度娴礼法。柔嘉表范,风昭令誉于宫廷。雍肃持身,允协母仪于中外。 兹承天恩,以册宝立尔为皇后。” ······· 终于没有翰林学士再捧紫檀盒上来了,诏书全部宣读完。 皇帝坐在御座上,目光扫过殿中每一位王公大臣身上。 今天的震惊足够大。 现在大臣们都还在脑震荡中,回想起来,从贞观末期,朝堂上的剧烈震荡就没停止过,世祖皇帝就亲自发起过数次大案,清洗了许多勋贵大臣。 然后当今继位,秦琅被逼辞职归封。 长孙无忌等元老主持朝政,在他的带领下掀起了房遗爱谋反案和吴王恪谋反案,两大逆案,株连了数位亲王和驸马,清洗了上百位对新继位皇帝有些威胁的人,顺带也把长孙无忌的一些老政治对手,如房玄龄家族、杜家韦家王家等又清洗了一遍。 只是长孙无忌估计都想不到,他替皇帝外甥扫清了这些障碍,但很快皇帝外甥就把他也给清洗扫除了。 长孙无忌谋反案,牵连更广,清洗掉的大臣更多。 基本上,当时长孙无忌身边的都是关陇贵族集团,这一轮清洗差不多将他们彻底整残了,得益的是以许敬宗、李义府为首的士庶豪强集团。而军功集团,在这轮斗争中,以李绩为代表,是表示中立的,实际上最后是站到了皇帝一边。 皇帝老练的把元老派分化,最后联合士庶豪强和军功新贵派干翻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 本来经历隋朝后就已经势微的关陇集团,就不复西魏北周时的强盛,好不容易在长孙无忌的带领下稍恢复了点势头,就被彻底的干垮了。 本以为皇帝大权得握,这种斗争应当也就结束了。 可如今看来,远远没有结束。 废苏废秦立韦,这是冲着秦琅又去了。 有些人不免在想,难道皇帝是要紧接着向军功新贵集团发起进攻,因为谁都知晓秦琅那是军功新贵的领袖代表啊。 左仆射许敬宗坐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如老僧入定,波澜不惊。 其实心中在哀叹。 其实废苏这个事情,以李胤的能力要办,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可以颁诏废苏了,但一直等到坐上皇位的第十四年末,其实就是一直在借此事下网捕长孙无忌等人。 而从清洗长孙无忌到现在对秦家下手,许敬宗看的比其它人更透彻。 这不是对某个大臣有意见。 而是皇帝要加强皇权,对那些侵占了皇权的朝中元老重臣们清洗,甚至是对贞观以来形成的宰相制度等,重塑格局。 这就如玄武门之变后,坐上皇位的李世民对武德宰相裴寂等的清洗一样,都是为了重槊朝堂的权力格局,说到底都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皇权。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