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85章 狄仁杰 (第1/2页)
“臣秦琅拜见上皇!” 上阳宫,含风殿。 紫袍玉带的秦琅时隔十五年后,再次见到了李承乾。 他几乎都没认出来,与印象中相差太大了。恍惚间,两人曾经的点滴记忆浮现眼前,初次相遇时,是在三十七年前,武德九年六月初一,玄武门宫变当日,秦王府被宫府兵围攻危急,秦琅临危请命,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级从宫中驰赴秦王府。 解了秦王府之危,救了长孙王妃和秦王世子承乾等人。 那时的承乾才八岁,带着四岁的meimei丽质对自己满是崇拜,甚至还跑来慰问嘉奖,再后来秦琅成了承乾的老师,再又成了他的准妹夫。从八岁孩童到成年太子,秦琅对承乾是亦友亦师。 上次见面,还是十五年前,在泰山脚下,承乾向他跪地求救。 秦琅一路保驾护航,将承乾拥上这皇帝宝座,可他一即位,却迫不急待的把秦琅赶出朝堂。 曾经的那个少年,如今已经不成人样,知晓秦琅和皇帝要来,早早更换了衣服,甚至还沐浴过,坐在轮椅上,精神看着还不错。 只是那几乎如雪般的头发,还有那憔悴的眼神,还有那半边歪斜的嘴脸,都让太上皇看起来有些可怜。 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看到他这样子,秦琅心里甚至有点爽快之感。 对面的李胤看着秦琅,似乎也陷入到了某种回忆之中,许久也没出声。 “上皇?” 李曌在一边唤了一声。 “哦,三郎来了,坐。”皇帝开口,口齿不清,语音含糊。 君臣对视,一时沉默。 皇帝李曌坐在一边,也有些心神不定。 气氛很尴尬。 “我累了。” 良久,李胤打破沉默,无力的摆了摆右手,“回吧。” 秦琅也没有什么想说,说什么呢?李胤有如今,虽说也是自己做死,可毕竟是被秦琅的儿子带兵赶下台的,对李胤来说,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没有一厥不振,已经是这位天子的意志强大了。 事到如今,什么都无法改变了。 虽然李胤如今几乎等同被软禁在上阳宫,只能在含风殿活动,外面的情况他并不知道,但既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快两个月,而秦琅都入京来了,那说明一切已成定局。 凭着推断,李胤知道再无翻盘可能,再说了,谁又会支持他呢? 指望李绩还是萧嗣业,又或是宦官高护? 这些人现在应当都已经被清除了吧。 何况,谁又会支持一个瘫子太上皇复辟呢? “臣告退!” “请太上皇安心保养身体!” 秦琅告退,与皇帝李曌一起离开。 路上,君臣两人一路沉默着。 出了上阳宫门,皇帝才道,“上皇恢复的很好。” “圣人无须担心。” 皇帝心情似乎有些异样,所以也没跟秦琅再多说,两人直接分别,皇帝回宫,秦琅则去了郭孝恪府上吊唁。 郭待封、郭待聘兄弟俩出门迎接,披麻戴孝,神情悲切。 “节哀。” 灵堂里摆的是空棺,里面有郭孝恪的衣服,另一边则是郭待诏的衣冠棺椁。 “请太师帮忙,我们兄弟愿在大郎麾下效力,前往西域讨贼。” 郭待封痛哭流涕,“阿爷和阿兄的尸首都还在胡虏逆贼之手,我等不孝啊,还请太师帮忙。” 郭孝恪全军覆没,父子坚持战斗至最后一刻,一起战死沙场,死后首级都被突厥人砍下,尸体被抛弃战场。 这对于郭家兄弟来说,这是郭家的耻辱,他们身为人子,有责任要去西域把父兄的首级寻回安葬。 郭家兄弟如今也都是朝廷官员,按制,要为父丁忧守丧三年,不得任官。 “郭公与我秦家当年都是瓦岗同袍,这次为国捐躯,朝廷定要为郭公复仇,本来我应当劝你们留在家照顾母亲姐妹们,但我无法拒绝你们的请求,准备一下,明天便去秦俊军中,同往西域吧。” 郭孝恪的妻妾女儿们,对兄弟俩的决定也都是支持的。 秦琅递上一道诏敕,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发出,政事堂相公署名盖印的。 追封郭孝恪为安西大都督、安国公、辅国大将军,追封郭待诏为北庭都督、阳翟郡公、冠军大将军。 郭孝恪谥号忠烈,郭待诏谥号壮。 郭孝恪的安国公爵位由次子郭待封袭封,郭待诏的阳翟郡公爵位由其嫡长子承袭。 郭待封虽是将门子弟,但却兼习文,并且在上一科的科举中与张九龄等同考中进士,如今是弘文馆的校书郎。 秦琅答应给郭待封安排一个参军,让他在秦俊帐下听令。郭待聘则仍是习武,在千牛卫任职,秦琅给他一个团校尉职,同去秦俊帐下听令。 朝廷对于郭孝恪父子还是不错的。 郭夫人抹着泪感激不已,“先前英国公府兄弟过来,李二郎说朝廷有些人想落井下石,居然说阿郎是丧师辱国,应当治罪。又有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