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一章 非常规手段 (第2/2页)
会落在明处,引人关注。 重要的是,双方谈判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收购,不确定性太多。 沈度担心搞砸了,重要的是,还弄得全世界都知道深度投资公司想干什么,以后真的没法干了。 所以,秘密交易是最佳方案。 而且沈度还知道,乌方肯定不会拒绝,因为他们太穷了,太渴望金钱。 马达西奇公司也不过是派遣人员帮助对方复制马达西奇而已,又不用自己这边掏钱,哪怕是派出去的人员,薪水都是深度投资公司提供。 这对于没有多少订单的马达西奇公司来说,派出去员工约等于节约一笔薪水付出。 道理很简单,没有订单,员工的薪水不能少,总不能让员工饿肚皮吧。 乌方感觉这钱来的容易,其实沈度也觉着赚了,光是专利也不止这点钱。 更何况,马达西奇公司派出去的专家、技术人员,等到项目结束之后能回去多少,那就难说了。 既然沈度有钱,就有可能用钱把这些人砸晕了。 其实沈度这一手最狠。 一家企业的技术骨干力量都跑了,马达西奇公司还能存在下去吗? 不用说全部,哪怕跑掉三分之一都很要命,弄不好要让马达西奇公司停摆。 其实沈度很愿意看到马达西奇公司消失,双方之间的秘密协议也就失去了意义。 前提是江东制造公司要完成建设,产品生产要走上正轨。 两种方式那种更划算,真的一目了然。 所以,在知道全部计划之后,乔依娜对沈度佩服的五体投地。 也就是沈度能想出来这种招式,让乔依娜自己想,绝对考虑不到这方面。 商业嘛,正常手段就是收购。 沈度才不管是否是正常手段,能解决问题就是好手段。 经过晚间单独交谈之后,这件事情不再是沈度一人的事了,而是上升到战略层次。 对此,沈度并不意外。 九十年代初,在许多方面受到制约,哪怕再过十几年依旧得不到解决。 现实是,图纸能设计出来,但是,受制于材料以及制造技术,很多东西实现不了。 没有发动机,谈什么蓝天梦想? 现在突然蹦出个沈度,有可能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这件事情最终能不能成功暂且不说,哪怕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也要尽量争取一下。 于是东海牵头,联合各方开始发力。 初期对外宣称的是东海自己项目,压根没有提起深度投资公司什么事。 所以,前期许多工作也无需沈度cao心,干好自己那摊子事情即可。 比如场地、专用码头、培训基地建设,江东制造公司还在筹建过程中,已经有大批建设队伍入住。 至于注册后的江东制造公司,出于某种考虑,其经营项目中压根就没有飞机以及发动机生产门类,连公司的控制人都不清楚,很神秘的一件事情。 什么时候加进去,要看工程进度。 如果整个工程已经完毕,或者完成了关键部分,那时候在完善经营项目也不迟。 你妹,小心都有点过分了吧。 先行建设专用码头,是为了方便设备入场。 在沈度的采购计划中,关键设备要放在最前面,而且有些设备已经在运输过程中。 整个采购、运输都是按照重要性排序。 至于国内能制造的设备,也就无所谓前后,重要性大大降低。 这就有点草木皆兵的意思。 世界这么大,谁知道你在干什么? 但是,沈度就这么个人,谨小慎微,生怕中途出现意外。 其实,后世都有案例摆在那儿,瓦格良不也被人卡在那儿叫过路费嘛。 沈度又何必冒险? 不错,关键设备会受到限制。 但是,这世上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只是手段问题。 沈度的小算盘很简单,等到关键设备齐全之后,援建的技术人员入场,那时候即便有人想捣乱也已经晚了。 为了达到目的,沈度连坑蒙拐骗都用上了。 若干年之后,传出一些奇怪的新闻。 据说韩国某企业所订购的设备,船舶到港后才发现属于陈旧物资,但是,除了物资之外,到港的船舶没有错,甚至船舷号码都是正确的。 也许是合同有漏洞,甚至打官司都没法下手,最终不了了之。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其他国家,当然,那些出问题的企业,由于此次损失严重都先后倒闭。 只是一些传言罢了,是不是真有其事,无人知晓。 企业都没有了,查都没法查,也可能是一些人闲着没事情做,故意散步谣言。 至于其中隐藏着什么,大概只有沈度知道。 不过是一些雕虫小技耳,难登大雅之堂。 培训基地建设不需要太多时间,也可以用临时建筑先行开始。 至于学员肯定不是生手,庞大的人口基数就是不缺人才,在同类研究机构以及相关企业抽调专业人士,会加快项目进度。 在沈度眼里,培训不是短期行为,尽管现在特别需要。 但是,要培养自己的技术梯队,就必须有延伸性,或许将来变成一所大学,亦或专属学校。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一幕。 东海要在江东制造公司进入之前完成土地七通一平,沈度不差钱,坚决付给报酬,为此双方还有一番争执。 沈度不差钱,又何必赚这个便宜呢。 其实,负责工程前期任务主要是工程兵干活。 由他们施工,工程质量以及工期都有保障,也为沈度省去不少麻烦。 好吧,沈度不cao心这些事,一把交给工程指挥部。 沈度在东海呆了十天左右,与之签署了投资江东开发意向书,并圈出了大片土地,为下次来东海打下基础,到时候直接可以运作。 沈度与上官家所成立的财团,他个人不想cao心,估计要交给上官武搭理。 不管是东海还是港北,发展速度很快,需要大量的酒店、写字楼等商业项目,至少十年二十年之内这个项目很有前景。 至于住宅类商品房,目前并不是很好的时机。 当然,囤积点土地非常有必要,把钱换成土地来抵御通货膨胀。 。手机版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