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四章 神马白衣骑士,老子不鸟你 (第1/3页)
所谓无利不起早,高盛财团凭什么帮助英资财团收购亨通置业,没有利益会干吗? 高盛财团想要在南港占有一席之地,尤其看好汇银控股。 恰在此时,英资财团找上门来,一番讨价还价双方一拍即合。 这种合作是互惠互利的,高盛财团才答应帮助英资财团收购亨通置业。 而汇银控股、台古集团也答应对方,在恰当的时机,对高盛财团定向配股,使其成为公司股东。 作为世界级大鳄,这点事情根本不算什么多难的事情。 了解一下亨通地产财团的背景资料,在高盛财团眼里,这种小虾米伸伸手就能捏死,仅凭高盛财团的牌子也能把对方吓傻。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高盛财团才加盟英资财团,共同举牌亨通置业公司。 但是,后来的结果有点出乎意料之外,亨通地产财团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弱小,反收购战打出一记漂亮的反杀。 英资财团与高盛财团这个庞大的联合体共同收购亨通置业行动,竟然意外失败了。 乔治是什么感觉? 我勒个去了,都有了撞墙的念头。 不能不说,这其中乔治有很大责任。 这也难怪,像高盛财团这种世界级资本大鳄,会把亨通地产财团放在眼里吗? 轻敌,乔治犯了一个小小错误。 在亨通地产财团一方第一次举牌汇银控股、台古集团事件发生之后,在乔治看来,那是唬人的,只是一种围魏救赵的策略。 其实,不光是乔治这样想,也包括沈弼、威廉都是这样想的。 甚至南港富豪层那些大佬们不都这样认为嘛。 但是,当亨通地产财团一方在第二次出手之后,乔治收起了轻视之心。 亨通地产财团能一次性举牌一家公司百分之十五股份,气势非常凶猛。 仅有一次的话,或许可以鄙视。 但是,这种手法再一次展示出来,凤凰投资公司和龙凤投资公司一次性举牌百分之十股份,由不得乔治不重视亨通地产财团。 这种快速烧钱的行为,若没有一点实力,谁玩得起? 收购亨通置业失败,高盛财团与英资财团所达成的协议也就失去了意义,前面的约定也就失效了。 不能进入汇银控股,高盛财团多少有点不甘心。 而高盛财团手里持有百分之九亨通置业份额,却是花了大价钱买来的,这么高的价位与实际价值根本不符。 这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冤死了。 亨通置业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项目,对此,高盛财团兴趣不大。 倒是对汇银控股兴趣颇浓,其次才是台古集团。 在台古集团被亨通地产财团收购之后,英资财团收购亨通置业公司成为泡影,而沈弼、威廉都顾不上亨通置业公司,纷纷转身回防,剩下高盛一家独木难支。 好不客气地说,高盛财团掉坑里去了。 吃了大亏的高盛财团会甘心吗? 当然不甘心! 此时,亨通地产财团与汇银控股、台古集团争夺控制权相战正酣,高盛财团隐在一旁虎视眈眈。 上一次举牌,亨通地产财团一方与汇银控股一致行动人控股方持股相同,让高盛财团看到了机会。 乔治毫不犹豫入场吸纳筹码,等待时机。 这种收购战是资金的较量,说到家就是烧钱行为。 到了这般价格,说价值,那是扯淡。 汇银控股十多元的股票,到如今炒到了八九十元,岂不是博傻? 博傻行为走到最后,不是某一方资金链断裂,就是双方两败俱伤。 作为华尔街大鳄,这种事情乔治见的多了。 关键一点还在于,对立两家持股比例相差不大,这才是高盛财团的机会。 当然,最好的机会是双方股权比例相等。 比如,亨通地产财团上一次举牌,与汇银控股持平。 但是,时间来不及,高盛财团刚有了想法,手里暂时没有汇银控股的股票,吸纳筹码需要时间。 其二,价格还不是很高,汇银控股与亨通地产财团双方烧钱行为,还没有到最激烈的时刻。 所以,乔治需要等待一个天价。 当汇银控股收盘价进入九十元之上,在乔治看来,收购战难以继续僵持下去,必定有一方绷不住了。 此时高盛财团出手,正当其时。 在这一点上,乔治的判断还算准确。 汇银控股一致行动人内部产生了分歧,烧钱行为难以持续。 按照正常思维,难道亨通地产财团就能承受得住吗? 接下来汇银控股一致行动人能不能继续增持汇银控股股票,百元的价格,真的很难说。 至于亨通地产财团一方,乔治认为百元之上的价位,估计也到了强弩之末。 乔治果断出手,举牌汇银控股百分之二股份。 为什么没有举牌台古集团? 首先,亨通地产财团一方持股比例,远远大于台古集团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从一开始亨通地产财团已经占了上风。 所以,乔治感觉在台古集团这只股票上,希望不是很大。 其二,乔治对汇银控股更感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