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执着 (第2/2页)
“您也用不着什么事情都亲历亲为,基金会本来就有管理费用的预算,您尽管多找点人给你打下手,您只管张张嘴就是了,具体的事情让他们跑腿行了嘛。” 傅松还真怕把这老东西累着,再怎么说也是沈红她爸,自己的便宜老丈人,最重要的是,万一这老东西累倒了,自己上哪再找这么一个任劳任怨的免费劳力? 沈崇山苦笑道:“不亲历亲为,我哪放心得下啊,不亲眼盯着,你睡不踏实,我更睡不踏实。” 顿了顿,他长长叹了口气道:“那天给你的资料,我大体上也是只报喜不报忧,这两年基金会的成绩有是有,但问题比你看到的多得多,也严重得多,我心里着急啊!” “我们不是正在做吗?咱们用不着好高骛远,这种事情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慢慢来,只要有进步就好。”在这件事上,傅松这个掏钱的金主反而比沈崇山更乐观、更淡然。 “你跟小红一样,也是个不知愁的。”沈崇山轻轻摇摇头,满脸苦涩,“我现在后悔啊,知道得越多,就越痛苦,早知如此,当初我就不该掺和进来。” 傅松一听他有打退堂鼓的意思,顿时急了:“沈校长,你可别吓我啊!堂都拜败了,就差进洞房了,咱可不能半途而废啊! 您要是现在打退堂鼓,这两年的付出岂不是白费了?我花的那些钱岂不是打水漂了?” “堂都拜了……。”沈崇山撇撇嘴,“你太乐观了,离拜堂还远着呢,也就刚相亲见了一面,至于能不能成,还不知道呢。” 傅松大为不解道:“您这话怎么说?” “怎么说啊?”沈崇山语气幽幽道,“半导体产业跟别的产业不一样,涉及到方方面面。就拿你最关心的光刻机来说吧,光刻机在70年代初还是玩具级别的简单结构,连螺丝在内不到一百个零件的那种。 可到了70年代末,光刻机就成为了每个环节都基于顶级工业母机的数控机床。我们国家一直到1985年采仿制出一台相当于GCA4800DSW的样机,这是美国1978年的量产机型。 到1990年又仿制出一台相当于GCA8000的光刻机的样机,这是美国1984年的量产机型。” 傅松一边听一边点头,老沈说的这些他都知道,但他没有打断他,还是耐心地听他絮叨。 “问题是,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的样机,也只是台样机而已。步进电机马达寿命短,轴承易磨损,顶级工业母机的易耗件,我们国内都没能力批量生产以作替换。 样机每个零件都无法量产,是靠从几万几十万个中筛选出勉强有一两个合用的,这样的工业基础,怎么批量生产步进投影光刻机了?有这功夫肯定先投入制造一台更急需的高级的工业母机。 所以,光刻机还真不是造不如买的问题,而是国内整个工业体系和基础科学落后的问题。 这不是你、我等少数人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根本不是微电子半导体部门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三五年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单单靠砸钱能解决的问题。 国内的精密机床、精细化工、精密光学等工业部门如果无法追赶上世界第一梯队水平,就根本没法造出先进的光刻机。” 说到这,沈崇山目光如炬地看着傅松道:“这还只是光刻机,整个芯片半导体产业还有无数类似的问题,你觉得光靠一个基金能解决吗?你还要做下去吗?” 这已经不是沈崇山第一次劝他了,不过之前虽然也委婉地劝过他几次,但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直白,就差揪着他耳朵喊:“你就别浪费你的那点钱了,没用的!” 傅松其实知道便宜老丈人说的都对,后世光刻机和航空发动机被誉为人类顶尖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甚至光刻机比航空发动机似乎更有资格成为那颗明珠。 他有自知之明,根本不敢奢望靠一己之力去搞什么明珠,所以他才要成立这个基金,无论是借鸡生蛋也好,还是利诱也罢,反正就是尽可能多的找帮手。 就算最后失败了,只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人才、搞出了一点东西,那也是值得的。 反正上辈子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就那个吊样,都能被东南小岛骑在脖子上拉屎拉尿,大国的脸面都丢尽了。 这辈子至少有自己这只小翅膀忽闪几下,再坏还能坏到哪去,怎么着也比上辈子强点吧? rou被谁吃了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烂在锅里。 他更知道便宜老丈人说这些都是为自己好。 芯片产业链基金的启动资金是一亿美元,这两年前前后后已经花了大半,但这点钱与庞大的半导体产业链研发工作相比,只是杯水车薪,似乎根本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希望。 与其把钱花在这上面,还不如花在投资回报率更高的产业上,就算是存在银行里,每年也有好几百万美元的利息呢。 可是,老子是那种在乎钱的人吗? 当然,这种让人一听就觉得欠抽的话,傅松是绝对不敢当着沈崇山面说的,但这确确实实是大实话。 他如果在乎钱,心疼钱的话,当初就不会搞cao作系统,更不会搞半导体芯片。 海南的房地产不香吗?香港的房地产不香吗?美国的资本市场不香吗?日苯的股市和楼市不香吗?俄罗斯的矿产资源不香吗? 这个世界上能赚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以他“超前”的眼光,把所有的钱都去买微软、可口可乐、通用电气、沃尔玛的股票,过两年再买点雅虎、亚马逊、谷歌、特斯拉的股票,未来几十年内他还需要为钱发愁吗? 再说句欠抽的大实话,钱多到几辈子都花不完的地步,钱真的就不是钱了。 而傅松现在就是这样的状态,国内的资产基本上都是不可变现的固定资产,但他在国外的钱多啊! 过去这几年,他借着呆湾股市大跌、日苯经济泡沫、苏联解体搜刮无数,虽然大部分钱转头就购入了其他优质资产,比如记忆中一些公司的股票,一部分用来做风险投资,但依然还有几十亿美金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等待他的临幸。 他现在真的可以很欠揍地说:“我这人从来不喜欢钱,我只是喜欢花钱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