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54 金榜题名(一更) (第2/2页)
出皇宫后,庄太傅见到了双手揣在暖手捂里的宣平侯。 四月天了,也不知这人是怎么还用这种东西的。 宣平侯眉眼冷峻,气质深沉,然而庄太傅走过来的一霎他的眉梢却十分恣意地挑了一下:“哟,太傅走得挺快,宝刀未老啊。” 庄太傅被他气得一口气堵在嗓子眼,上不去也下不来:“考卷我已经放回去了,你还不赶紧把郡王放了!” “放就放。”宣平侯扭头,欠抽地说道,“常璟。” 常璟直接把安郡王从马车里丢了出去—— 庄太傅:“……” 庄家的车夫也被释放了,忙将安郡王背到自家马车上,安郡王受了伤,一条腿鲜血直流。 庄太傅的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宣平侯道:“赶紧去疗伤啊,想让他变成瘸子吗?啧啧啧,你说你这人,是怎么做祖父的?半点儿不关心自家孙子。” 庄太傅差点原地爆炸了。 我孙子怎么受伤的你心里没点数吗?你是怎么有脸讲出这种话的? 气死人了!这家伙实在是气煞老夫了! “哼,你以为这样他就能一定能得第一?”庄太傅看过萧六郎的试卷了,老实说,确实作得不多。 但是不凑巧,这次的策问题安郡王早在陈国时就与陈国国君探讨过,那时安郡王并不知科举会出到类似的题目,他只是在听陈国国君说起安邦治国之道。 萧六郎确实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他文采斐然、言之有物,引经据典,令人信服,然而他毕竟不是真正的政客,他在治国之道上不如一国之君有经验。 所以鸿胪寺卿所言不假,两份试卷确实不分伯仲,再者,江南才子宁致远与袁首辅的考卷也十分优秀。 陛下就算不抬举庄家,难道也不抬举袁首辅吗?袁首辅可是三朝元老。 庄太傅冷哼一声道:“你别高兴得太早,状元可未必就是那小子的!” 宣平侯一脸淡定:“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庄太傅:“……!!” 你才是王八! 这到底是个什么人啊! 庄太傅不能多待了,再待下去他得短寿。 庄太傅拂袖而去! 宣平侯偏了偏头,勾唇:“慢走,不送。” 此时的御书房中,皇帝确实对于如何排名前三甲犹豫不决,庄太傅效忠皇帝多年,对皇帝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从文章的深度来说,安郡王的考卷最引人深思;而从文采与一个考生的格局来看,萧六郎的更令皇帝中意;可宁致远与袁宇的考卷也不差。 这四人中,年龄最小的当属萧六郎,今年十八,安郡王十九,袁宇二十五,宁致远年龄最大,三十。 至于说身世背景,宁致远与萧六郎出自寒门,而安郡王与袁宇出身高门。 哦,对了,萧六郎就是那个小瘸子是不是? 想到自己看到的那根拐杖,皇帝的眉头皱了皱。 …… 京城所有考生及家属都开始了漫长而焦灼的等待成绩的日子,虽说大家基本都是进士了,最差也是同进士,可谁也不甘心真的去做同进士。 普济寺的香火又旺盛了起来,据说都是考生前来参拜的。 碧水胡同,一家人看似若无其事,实则个个都坐不住。 老太太蜜饯也不偷吃了,叶子牌也不打了,天天指使老祭酒往街上买串串,其实就是打听消息。 姚氏这几天也不做点心了,天一亮就去街坊家窜门子,其实也是在等消息。 小净空最近几日非常用功地学习,他总担心坏姐夫考不上,那样家里还是得靠他。 等他长大了,他给娇娇考个状元回来! 放榜的日子在四月二十七,因为进士榜是写在黄纸上,因此又叫金榜。 贡士们不可以在家里等待通知,必须入宫接受册封,等他们册封过后才会在京城各大衙门以及贡院放榜。 五更天,顾娇与萧六郎便起了,二人简单吃了早饭,顾娇将萧六郎送上了刘全的马车。 “放榜还早,你不要等。”萧六郎对顾娇道。 “嗯,好。”顾娇点头。 萧六郎放下帘子,想到什么,又拉开帘子。 顾娇看向他:“怎么了?” 萧六郎欲言又止:“没什么,天色还早,你再去睡一会儿吧。” 顾娇莞尔:“好。” 萧六郎看了她一眼,最终还是没说,他放下帘子,乘坐马车抵达了皇宫。 贡士们差不多到了,冯林与林成业、杜若寒也在。 冯林也不知是不是在殿试上紧张过度,回去便病了一场,真是万幸有林成业与周管事照顾他,才让他从病中挺过来了。 听说早先有人一病不起,连命都没了的,所以科举这条路并不是那么容易走的。 冯林大病初愈,脸色尚有些苍白。 几人寒暄了几句,人群后方突然一阵sao动,随后就见安郡王在几名下人的搀扶下走了过来。 “咦?”杜若寒古怪地瞪大了眸子,“他的腿怎么也瘸了?” 萧六郎也挺意外,他朝对方看了一眼,恰巧安郡王也在看他,四目相对,萧六郎明显从安郡王的眼神里领略到了一丝冷意。 萧六郎不明所以,也没放在心上。 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罢了,他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