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种田文的秀才(1) (第2/2页)
男人的尊严受到了打击。 所以,王爷直接找人把原主暴打一顿,随后立刻和自己的皇兄商量,直接找了个理由把原主给贬了,没过多久,就找了个借口,直接把原主给解决了。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原主才彻底的后悔,他想到了杜玉玲,想到了那个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好好看过的女儿。 他甚至想起了自己当初和杜玉玲刚成婚的时候,他们也是有过一段琴瑟和鸣的生活。 所以,他许下了愿望,希望如果可以重新来一遍,他绝对要全心全意的对待杜玉玲,带着孩子一家人幸福的生活。 杨正想到这里,无奈的叹了口气。 此时正是他和杜玉玲刚成婚没多久,正是你侬我侬的时候,杨正微微松了口气。 杨正走到了田边,就看到了杜玉玲正和杨父和杨母在锄着地。 杨正原本也是想着跟着一起过来的,可是杨父杨母根本不愿意,在他们心中,他们的儿子,那未来是要当大官的,这些农活只会耽误杨正学习。 此时,杜玉玲一抬头就看到了杨正,所以立刻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往杨正那边走去。 杨父和杨母看到了杨正过来,又看到杜玉玲过去,也很是因为,自己儿子和儿媳妇儿关系好,他们也很是欣慰。 “阿正,你怎么过来了?” 虽然杜玉玲家中生活还算富裕,可是到底是乡下,农活什么的,绝对都是一把好手。 “来看看你们,累了吧。” 随后,杨正掏出了手帕,轻轻地帮杜玉玲擦着额头上的汗水。 杜玉玲有些不好意思了,毕竟乡下地方,民风还是淳朴,即使是新婚夫妇也还是有所顾虑的。 “好了,我,我自己来。” 杜玉玲说着。 杨正没有拒绝,任由杜玉玲把手帕拿了过去。 杨正看着这一片的农田,心中很有感触。 别人家都有好几个劳动力,但是杨正他们家也就只有杨正一个孩子,本就单薄,再加上杨父和杨母舍不得自己儿子下地。 “爹娘,我从今天开始,也和你们一起下地。” 杨正说道,说着,把自己的衣袖挽起。 “别,不用,你是要读书的,以后是大老爷,这个你可不能做。” 杨父看到杨正的行为,立刻从地里走了上来,阻止了杨正的行为。 对于自己爹娘的想法,杨正真的有些无奈。 “爹,你让我在继续这样,我就要被养废了,你要知道如今的我五谷不分,根本没有任何的生存能力。” 知道杨父不会认同,所以继续说道: “不说别的,我如今考举人,也考了这么多年了,可是依旧没有任何的动静,如果让我一直这样下去,根本不是个事儿,更何况,如果未来我真的碰上了运气考上了,作为父母_官,五谷不分,如何管理好其他人。” 听到自己儿子这么说,杨父犹豫了,毕竟他和杨母也不可能跟着杨正一辈子。 看到自己的爹犹豫了,杨正也没有多说什么,拿起锄头,开始锄地。 杜玉玲在一旁看到,其实心里还是很认同杨正的。 无论处于什么位置,只有感同身受,才能做出成绩,更何况,她也对杨正有所了解,虽然是个秀才,可是这考举人已经过去几年了,依旧是没有任何的动静。 这样根本就不是个事儿,毕竟家里没有个劳动力,真的很是问题。 杨母看到自己儿子下地了,很是意外,随后就看到自己的男人也没有阻止,所以没有多说什么,毕竟家里还是男人做主。 也有路过的村民看到杨正下地了,那是一个惊讶啊。 “老杨头,你家正小子怎么过来了,想开了,不考了?” 对于杨正一直读书,对家里的活儿一点儿都不过问的行为,村里人也是议论纷纷,毕竟这个事情,在这里那可是稀奇的不行。 “不,还是继续考,这个下地,只不过是现在了解一下情况,这样以后才好做大事儿。” 杨父可是一直都把杨正作为自己的骄傲,能够考上秀才,在这附近十里八村也是难得的一个。 “呵呵,老杨头,不是我说,你还是让正小子好好和你一起干活儿吧,这读书啊,那都是镇子上有钱少爷的事情,他这个继续看下去,可要的是银子哦。” 这个村民也是和杨正他们家走的比较近,所以此时好言相劝,杨正读书用的银子,已经快有他们这里人家一年的生活的了。 杨父听到这人的话,有些不高兴了,说道: “这个不用你cao心,我们家阿正有那个本事,以后就是当大老爷的命,你们都是羡慕的。” 随后说完,也不等那人再多说什么,随后就直接干起了活儿。 杜玉玲对于这些对话也是听听而已,说起来,她对于杨正是否继续读书这个问题,没有多少的感触,毕竟这个还要看杨正自己。 如果他自己愿意,无论如何,杜玉玲也会想办法让他读下去,如果他实在是不想读了,杜玉玲也尊重他,反正无论如何,都不会饿死。 杨正对于杨父的想法很是无奈,不说别的,原主说真的并不是一个读书的料,当初之所以能够考上状元,那也是因为有林希云那个动力,更何况,原主那段时间真的是悬梁刺股,十分的认真和刻苦。 不过,杨正自己也有想法,继续读书是读的,但是也不能真的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毕竟家里的情况在这儿了,如果真的是只读,实在是太没有良心了,特别是杜玉玲作为儿媳妇儿,刚嫁过来,直接就开始干活儿,甚至连新妇三天不用干活儿这给规律都没有遵守,实在是太辛苦了。 士农工商,因为时代的原因,杨正放弃了做生意的想法,要不然杨父绝对能气的打断他的腿,毕竟这个想法,真的是刻在了老一辈子的骨子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