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三章 好湿好湿 (第1/1页)
正好张杨这话一说出来,张燕的眼神就变成了一个深潭,深不见见底,眼底满是寒霜。 张杨的话,他听明白了,但是堂中的渠帅们,还是没有听明白。 但他们看到张燕那严肃的表情,知道张杨这话,肯定是有特别的深意。 只见张杨没有卖关子,便说道:“诸位肯定好奇,我家主公打下了益州,跟能扫荡太行山有什么关系?” “嗯,我家主公曾经做过一篇诗赋,这篇诗赋是这样写的: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张俨所抄的这首其实并不是特别的深奥,堂中的渠帅有一些识字的,自然听得懂。 有一些不如何识字,也不爱看文章的,听着这篇文赋倒也懂个十有八九。 因而此诗赋一出,满堂寂静,落针可闻。 只见堂中有一名渠帅,名曰杨凤的,突然带了一桌子,喊道:“好湿,好湿。” 这一声鬼哭狼嚎,把堂中之人纷纷惊醒,也通通都被吓了一跳。 渠帅们看着杨凤,大骂一声“好个贼子。” “你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这狗东西身贫寒,连字都不曾晓得几个。” “又哪里分得出是好还是不好?” “由此说来,倒还吓了我们一跳。” 只见那杨凤闹了个大红脸,连忙解释说道:“非是如此。” “只是刚才某不小心打翻了酒壶,那酒壶上的酒躺得我一裤子都是,已然是全湿了。” “当某听到这诗赋时,一时没反应,等醒来的时候,裤子已湿了半管,当真是好湿。” 张燕:“………” 张杨:“………” 渠帅:“………” 暂且不去管这杨凤,到底是哪个好湿,也不管他到底湿的是哪半管,只是张杨念了这一首传说中出自于骠骑将军的诗赋之后,他们都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至于为什么这个诗是传说中骠骑将军所作的,那是大家都知道,骠骑将军是出自于雁门张家。 张家虽然是个小士族,但是怎么说也是个武宗,未见文名,这许多年来,也没有听过骠骑将军出过什么有名的诗词。 说不好,就刚才那首诗,还是骠骑将军找人代笔的。 嗯,十有八九便是如此了。 这骠骑将军位高权重的,作诗这种东西,还用得着自己来吗? 不过,张杨刚才念的那一首诗,还是让他们十分惊骇。 或者说,有人还不明所以,便问着身边那些已经恍然大悟的人。 只听有些明悟的渠帅,向身边的人解释说道:“那蜀道如此艰难,蜀兵或许不善于做骑兵奔驰,但如此蜀中的兵卒必定擅长攀山越岭,山地作战。” “我们黑山军与河东军作战,之所以败多胜少,更是因为河东装备精良,且擅长山地作战。” “但是骠骑将军一直无法剿灭我们,也是因为他们善于山地作战的,只有河东军一支军队。” “合适的河东军人数稀少,仅可自保,却无法剿灭我黑山军,但是他们打下益州就不一样了,他们马上就拥有了大量适合山地作战的步兵,对我们大举进犯,已经不在话下。” 通过这样的解释,堂中的人都明白了这个道理。 他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张燕能做上他们的大头领,又如何明白不了啊! 张杨的意思其实十分简单,他们打下了益州,现在麾下擅长山地作战的带甲之士,又何止十万。 再加上两万河东军,且算他十二万,作战人数其实也跟他们黑山军的作战人数不相上下了。 何况,骠骑军的武器装备,远远不是他们黑山军能够比拟的。 这种情况下,黑山军所持的地利已经不存在了,人和也不存在。 只见这样说罢,张杨还不满足,小嘴一张,又继续说道:“不仅如此,我家主公还打下西凉之地。” “西凉有不少羌人部落,有不少的羌人部落甚至还是直接居住于山中,也是颇为善于攀山越岭,他们都能为我家主公征讨作战。” “我家主公能运用于投入到太行山作战的山地部队,又何止十多万人。” “言已至此,希望诸位渠帅能以自身为重,好好考虑我家主公提出的招揽事宜。” “天下人皆知,我家主公言而有信,那长江周泰与甘宁,带近万水军来投,我家主公也只是封了他一个杂号将军。” “如今一个平北将军的官位,加上一个列侯爵位,绝对是我家主公的诚意。” 其实,这张杨说得好听,张燕对这平北将军还真不如何看得上。 只因为这张杨官拜镇东将军,而平北将军说白了,要比镇东将军低了两级。 不过想来也是,这张杨怎么说也是在人家骠骑将军麾下过了多年,如果把比他高的位置给了张燕,他又如何能服众? 只见张杨又继续说道:“其实愿为平难中郎将,和诸位渠帅说明白的一件事情。” “我家主公之所以不愿意扫灭太行山,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不愿意这百万民众生灵涂炭。” “主公是一个仁慈的人,他将这天下的民众都视作于他的子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如若不然,我们骠骑将军还有一个更简单快捷的办法,足可让黑山军自顾不暇,不出三年五年,必然崩溃。”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