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血染玉凤,终成涅盘六 (第2/2页)
他犹豫了一下。 德安见李治犹豫,心知其意,便道: “主上是担忧,这样下去,淑妃娘娘便是占了先机…… 是么?” 李治慢慢点头: “到底,这眼下的局势,还是两面儿平着的好。” 德安会意,便笑道: “若是主上如此担心,那想必老天爷也是自然向着主上的—— 天子之心,便是天之心。 主上不必担忧的。” 李治看了看他,却不多言,半晌才轻轻道: “别太过分便好。” 德安会意,笑着点头,又快步走下阶来,附在清和耳边嘀咕了几句。 清和闻言,先是一怔,尔后立时笑逐颜开,点头称是。然后先向李治行了告退之仪后,这才快步走至外殿去,左右看了看,选定一个平日里跟着自己,负责着太极殿里内外纸墨用度的,极为伶俐的小太监,名唤周儿的上前。 周儿快步上前,先打着笑脸行了一记礼,这才问道: “不知清公公叫小的来,有什么吩咐?” 清和却笑道: “咱家自是轻易不叫你来的,既然叫了你来,便是有大事—— 咱家且问你,你可知那万春殿前的牡丹花圃子么?” 周儿点头,笑道: “怎么不知?” 清和这才道: “是这样,主上前些日子呢,也是听了那些西域番商的谏,说这龙角墨(初唐时的一种产了不多时的名墨,号称当时的墨中之王。此墨墨质极亮极墨,哪怕是加了三倍的水,研出的墨汁儿也是隐隐透着些天然的金光乌彩,干后不失其色,清香远逸。被当时的大唐李世民、李治两父子视为心头至爱。每年所产之龙角墨全数进贡宫中,外面儿一点儿也都不得见。据说这墨基本都是用类似今天的顶级油烟墨或者是松烟墨一类的基料掺了混了檀香胶合成的合香胶做成的。不过因为胶质含量比一般的墨少得多,加之从檀香树上取出的胶质极为柔滑细腻,因此墨质极佳。不过这种胶合香其实严格来说不是墨胶而是一种香料,胶性极为不粘,所以也就极为不好保存。 唐初时期曾经做为一段时间的贡墨,基本都是按照宫里的规定,埋在花丛下的泥土里来保存。后来李治过世,武则天施政时期,因为这个东西实在太过劳民伤财——据说要劳数百人三年之功,才能得一块巴掌大小,小指肚厚薄的墨块儿——所以严令不许再贡此物,更不许再产,这个东西也就不再出现了。)呢,是极好的东西,可惜便是保存不易。 所以那番商却出了个点子,说此物既然为墨中之王,又是出自土行,自然是在当在花中之王牡丹之下的泥土之中,巧加深埋才好。 周儿,咱们库里,可还有多少块龙角墨?” “带上新贡的,总得有两箱。” “那好,论起来今日却是好日子,天气又是火热的,极适宜龙角墨入土。 你这便去带了那几个侍墨的小监,抬了这两箱龙角墨去那万春殿前的牡丹花圃里,好生入土罢! 不过你可得记着,那龙角墨入土之前,却是需要晒上一会儿,直晒得柔软了些的。” “啊?可是若龙角墨一软,那……那便需得立时入坛封紧啊!可不能耽误…… 这……” “怎么?你这是愁什么?” “……清……清公公,咱们这一去,若是要收墨,自然是最好将那龙角墨好生晒上一晒。可这龙角墨一经晒,立时便要变软,一旦软了,自然是要立时装坛。 是以自然不能一块一块儿地晒——否则只怕一时一开坛一时一开坛的……那晒好装了坛的墨,也会变了质,就成不了好墨了。 可是……可是那牡丹花圃正好在万春殿正前门的大道边儿本就不宽敞,若是咱们铺设了一地的墨,就这么晒着…… 只怕别说是娘娘进出不便,便是有什么人前去求见娘娘,也是不易呢! 清和公公,您也是知晓的,那万春殿里里外外,可就只那么一条大道进出而已呀!” “咳,咱家以为何等大事……不就是担心会影响着皇后娘娘殿里殿外一时的进出么? 你怎么这般愚蠢,龙角墨晒的时候也不能太长,至多不过一二刻钟而已。 咱们太极殿,离万春殿也不过是两口茶的功夫,此刻便去,至晒好了墨,再收起来,至多也不过是半个时辰的事。 半个时辰,又是这等天气,娘娘也未必便要出来呢!宫里又哪里这等巧,便有这等大事急着报与娘娘知晓? 再者这东西,却是主上的,哪个还敢说你什么? 更莫提皇后娘娘若是知晓你此番却是为主上行事,会有多夸奖你了。 快去罢,快去罢!但凡有人要过,你便拦着,说正替主上藏墨,叫稍等片刻就是。 不过你也别硬生硬气地说,到底这些墨是主上心爱之物,也没有哪个敢那般大胆,就这么急着从它们上面儿走过去…… 所以你见了人,还是得好好儿说话才是。” “是!周儿谢过清和公公提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