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计成鸳鸯,再得瑞兆二十三 (第2/2页)
李治点头,赞道: “虽然朕也知道,以媚娘的性子,是断然不会做这等事的…… 可到底她身边的人如何却不得而知。 你做得好。” 正待言说时,便闻得殿外有人求见。 李治宣入时,果然便是那受命入立政殿求白龙玉环的小监。 小监入内,却是两手空空,于是不待李治发问,便先向李治道: “回主上,方才小奴去武娘子处取得此环时,武娘子曾明言以告,道此物前些日子因其佩戴时过于松脱,娘子忧心,便着人制成了一套锁金钏(自晋至隋唐时流行的臂钏一种,就是当某样饰物,大多是不可再调整的玉饰因过于松脱易掉时,便在其上加扣一大一小两枚由金锁链相连的金环。大的金环可以扣紧在上臂接近肩头的部分,轻易可松脱,小的则是把玉饰紧紧嵌在其内,以防其滑动。这样的金环多雕工精美,尤其其大小两环中相连的锁链条极为幼细,按照要求要制成一根不可超过三根发丝粗细的细链,且上面还要雕花,真正可堪为天人之技,工艺难度极高,自晋至唐时,仅有两三家世传之艺可能制出,因年代更迭,匠人无传,至盛唐时便消失,成为史书上的一个传说了。)扣在臂上,片刻之间却是难以取下。 是以只得捋起衣裳,叫小奴瞧了一瞧,又道自然在片刻之后,便当设法除下,亲奉与主上。” 李治闻言,也只得点头道: “既然如此,也只能是这样…… 不过想来那锁金钏制成极为不易,便是求快,也非得有三五匠人不眠不休半个月内,难成其功…… 算起来,朕赐媚娘这东西,却也是有…… 有多长时间了?” 李治看着王德问。 王德想了一想,又掐着指头算了一算,才答道: “回主上的话儿,主上得这东西,是端阳节时西域于阗国王所贡的…… 记得此物是在六月初时,武娘子因病体不安,隐汗接连数日,因着孙老神仙提及此物可助发汗,这才赐与武娘子的。 后来…… 啊,对了,说到这事上,后来老奴倒还当真听武娘子身边的人抱怨过,说有好几次这玉环都要脱手而坠,每每惊得娘子一身冷汗……” 王德一笑道: “为着这,当时那些小的们还打趣道,可见这白龙玉环当真是发汗的好宝贝呢! 是以老奴听闻,也知娘子重视此物,便于七月初见着娘子时,说起咱们宫里也新得了一位匠人,可制成这锁金钏来着…… 想必是娘子爱惜此物,自己去寻了那位匠人来打造罢…… 不过,这样一来,就说明那内侍省的玉环更非真物了……” 李治想了一想点头道: “锁金钏制成不易,若只得一个匠人,那必然是要半年以上才可得之,且白龙玉环造型奇特,非一般的金钏可以扣住…… 看来此番媚娘的确是又险些成了替死鬼…… 只怕……只怕这伪造玉环的时机,也就是在这玉环送入内司匠人处打制金钏的时候了。” 这一番言语下来,萧淑妃心底也明白,明白是李治有心护着媚娘—— 不过她心底虽怨恨媚娘,可她究竟还是知道,此番之事,必然是皇后所为,与武媚娘却无干。 她本恨极媚娘,也待借此机会,除之灭之,可眼下一看,事态如此发展,又思及皇后下手狠毒,竟是意存烧光千秋殿,一时不觉心中发寒,便颤声道: “陛下…… 陛下……想不到宫中竟有如此狠毒之人,要害妾身与皇儿们不说,还要诬害武娘子…… 陛下,这等人物,您可一定要彻查到底,还妾身与皇儿们,还有武娘子的清白啊!” 一边说,一边便哭天抢地地抹起泪来。 李治到底也是怜惜孩子的,于是便也好声劝慰于她。 二人正传话时,便闻得殿外通传,道立政殿武娘子请见。 李治与淑妃闻言皆是一惊,立时便传。 媚娘入殿,便先向二人行施大礼,又轻声道: “妾闻主上身体不安,心中也是惶然,奈何这锁金钏一旦戴上竟是难以取下,且此刻那制环的匠人也不知被哪位金吾卫的大人宣召而去,是以妾只得前来告罪。” 言毕,便又要拜下,李治急忙着王德扶起她,又款言相慰道: “其实眼下,朕倒也出了些汗了,此物不必取下,你且好好儿戴着罢……” 媚娘点头谢道: “谢过主上关怀,不过此物媚娘早有意取下归入库中,也是早晚的事罢了。” 李治闻言一怔道: “为何?” 媚娘才道: “主上赐下的东西,的确是好,只是媚娘无福消受…… 前些日子,媚娘因着图个清静,摒退左右,戴着这东西去摘花之时,一时之间竟然有些恍惚,昏倒在**花丛中足足一盏茶的功夫。 若非后来文娘寻来,只怕媚娘便要因此而再病一场。” 李治一怔,还未及开口,便忽然闻得殿外又传有人请见,问时,却正是那替媚娘制成锁金钏的匠人与金吾卫小首领李雨。 李治闻声,也索性着德安好生送走媚娘,才叫他们二人上前。 萧淑妃闻言,冷眼看着转身离去的媚娘,却见她眼底虽然一片惊异之色,却未有动摇,一时间便更肯定,今日只怕这武媚娘之言,却无不实之处。 不多时,便见匠人与李雨一道回禀,李治也不再避讳媚娘,便直问之。 便见李雨手奉那玉环上前言道: “有禀陛下,此物现经查实,确系伪造之物。” 李治登时变了脸问那匠人道: “你确定此物是伪造?” 匠人抬头,有些惶然道: “臣惶恐(内司工匠,也有官位,所以要称臣),此物确系伪造无疑。 旁人或者不懂,可陛下慧眼识真,自然一看便知。” 李治闻言,便着左右取了那玉环在手中,翻来复去仔细与萧淑妃看了半晌才惊道: “这是琉璃所制?! 怎地这般似白玉?!” 匠人低头,直道: “有禀陛下,此物确系琉璃,然它却也非普通的琉璃。 它还有个名儿,唤做宝琉璃,便是在烧制之时,依着份量,稍稍加入些玉髓(就是玛瑙)与各色宝石的粉末。 如此一来,烧制而成的琉璃便有了真玉般的润泽光华,内中玉絮(就是好玉里面儿似棉絮一样的东西)等也一如真品,是以便叫宝琉璃。 原本就是如此,要仿制武娘子的那枚玉环也是难的——毕竟内里玉絮的位置等处,却是殊不易成。 可因着武娘子的玉环系上品的羊脂子玉(就是羊脂白玉,唐时叫不叫这个名字我也不知道,但这里因为需要就用了)的冰种(就是几乎全透明的一种,几乎啊!)而成,本就内外光洁极少玉絮,所以以宝琉璃仿之,却是极为容易了。” 李治咬牙,又检视一番才轻轻道: “的确……朕记得此物,朕以前也见过……确是难得,加之其色其华,的确是肖极了媚娘的玉环…… 也难怪连王德与李卿都看错。 若是如此……那仿造之事,也是极容易的了。只要配成方子,再以模具脱铸真品之形…… 便是不费一刀一埑,即可制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