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九十九章 旅途 (第2/2页)
个地方,某些地区已经下了好几场大雪,就他们现在出去都要穿上羽绒服, 这种天气环境下,哪怕是沿着公路前进,也难保不会出现什么事故, 不顺着公路走? 那就更不行了! 咳咳,如果是哈、回、柯尔等族的村庄还好,万一要是那啥, 说不定就迷了路,回不了家,…… 总之,不管怎么看,自驾游都不是好选择! 但是陈老板态度很坚决,“你做好准备就行,去哪里,等出去了再说。” 他要知道去哪里就好了,反正就是跟着感觉走,只要跑上一两个地方,看看实地情况,具体的方案应该就能出来。 听到老板的话,沈友顺很是无语, 不过毕竟人家才是老板,而且身为退役老兵,服从命令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于是只能一边安排各项准备工作,一边通知相关人员,看看他们能不能劝动老板。 收到信息后,黄珊给陈老板打了电话,确认跟领导的任务有关,回过头来便交代沈友顺要做好安保工作, 显然是劝不动。 至于这里的王领导,听说陈老板要自驾游,竟然不仅没劝,反而大张旗鼓地支援了一支后勤安保队, 十几辆皮卡,载着数不清的物资和近百名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连同陈阳的三辆防弹越野车一起,轰轰烈烈开进了北疆。 …… 先从乌市往北,直达ALT地区, 然后又从西线往南,历经十来天,抵达KS地区, 再从KS往东走,到了巴州的QM县, 直到这里,陈阳才命令打道回府,返回乌市, 不管任谁来看,这就是陈老板蓄谋已久的一次西疆环线游, 就是动静太大了些! …… 这一路上,他们并没有在城市里过多逗留,偶尔进入城区,也是为了补充物资,同时稍作修整, 大部分时候,都是借宿在一个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面, 嗯,由于车队太过庞大,借宿的只有陈老板和邹蓉两口子,其他人都是在冰天雪地里搭帐篷野营, 真是冰天雪地, 不来北疆,不知道雪大, 平时还在感叹老家雪变少了的陈阳,这回算是开了眼界, 正常来说,他们开着车从北到南兜一圈,也要不了二十多天那么久,正是因为途中碰上了两场大雪,才耽搁了不少时间, 一次是在ALT,只用了一个晚上,整支车队就被大雪给埋了,那天晚上,他们正好借宿在一个哈萨克族的小村庄里面,若不是村长大爷硬是腾空了两座木屋给他们居住,这些武警战士和保镖队的人,非得冻坏不可。 在等路通的时间里,陈阳和邹蓉两人,还在几位哈萨克猎人的保护下,骑着马逛了一趟美丽峰, 这里是位于ALT地区BEJ县禾木乡,村子只有十几户人家,距离仅存的三个图瓦人村落之一的禾木村只有一段不远的距离, 说起禾木村,这个后世被称为“中国第一村”的瓦图村庄,此时还保留着几分原生态,不像后世那么商业化, 这里的房子全是原木搭成的,充满了原始的味道,万山红遍的秋色,在白雪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醉人, 空谷幽灵、小桥流水、牧马人在从林间扬尘而过……,古朴的山村景致,像喀纳斯湖一样充满神秘色彩。 陈阳虽然没有去过瑞士,但是在他看来,这里的景色,绝对不会比瑞士差了,甚至犹有过之, 如果能开发利用好,这里将会是北疆一张非常重要的名片! 另一次,则是在AKS托木尔峰环抱下的塔村, 这里四面环山,同时也是AKS的一处贫困乡村,属于南疆地区典型的老、边、远山村。 尽管这里的道路崎岖不平,村容村貌也比较差, 不过,这里的村民却相当友善, 陈阳这一路走来,遇到的村庄足足有近百个, 有的是萌古族,有的是哈萨克族,也有柯尔克孜族、锡克、塔吉克、乌孜别克、回、满、达斡尔、俄罗斯等族, 差不多把西疆几个老牌大族碰了个遍,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最大的唯族。 这里面的遭遇,也是有冷有热, 最热情的,几大族的村庄都有遇到过,就像那次在美丽峰,哈萨克的村民们,几乎把所有的物资都倾囊而出,用来招待他们这一百多号不速之客, 那可是他们用来过冬的储备物资,没有人讲价,也没有事先有人要回报,便宰羊煮奶茶,倾情招待这些远方的贵客, 当然,在离开的时候,陈阳也奉上了厚礼。 除了热情,也有冷遇, 而且次数还不少, 大多是在远离大城市的偏僻唯族村落里面,不仅没有人出面招待,甚至还不许车队进入他们的村界,宛如一个小王国。 看到当时的那副场景,脑海里闪过一张张面无表情的面孔,陈阳顿时明白了,领导布置给他的这个任务,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而一次次的遭遇,他心里的计划也越来越清晰, 只等回到乌市之后,跟王领导商量妥当,便可以着手执行。 除了与本地村民的遭遇,收获了不少感悟和感动之外,这一次的旅途中,陈阳还发现了另外一批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比如在西疆最南边的QM县,这里位于沙漠之中,自然条件非常艰苦,民众的生活也很困难, 尤其是这里的孩子们,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点,他们甚至还不如大凉山里的彝族孩子, 那些孩子们,至少还知道山外有高楼大厦,而这里的村民,每天都在和风沙做斗争,他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对外面的世界不感兴趣。 但是,就在几年前,却有一批志愿者来到这里支教, 是这些人,给当地的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东西, 他们扎根在这里,亲切地把当地的小孩称作小红柳,把自己当做植树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这里奉献。 陈阳在这里做了短暂的停留后,没有惊动任何人,便悄然离开,只是在离开之后,给黄珊打了个电话,把这个地方,列入了慈善资助计划的首批地点之一, 现在,他要回到乌市,从根本上去解决类似且末,以及那些不允许他进入的村庄的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