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一章 上路吧 (第1/2页)
灰袍青年踏出吴家。 树梢被风吹拂,发出沙沙声音,他负手而立,平静道:“出来罢。”声音缓缓落下,自天目山崩裂后,就始终一直纠缠在他身边的那一条妖孽浮现出来,那是一条巨大的青蛇,天目山位于江南临安府北侧。 距离佛门圣地金山寺也不是很远。 因为东西双峰皆有一池,如同双眸仰望苍穹,故名天目。 这一条蛇转瞬化作了一条青色长蛇,巨鳞化作青衫,黑发盘起,眼角眉梢挑起,脸庞略有消瘦,气质英武,一双竖瞳在夜色中散发出幽幽的光,看着眼前这青年。 “……你唤我出来做什么?” “我去京城,差一个坐骑。” 青蛇所化女子眼眸冰冷注视着他,双手环抱,冷笑道:“你是怕自己这一次去京城以后死在那里,没有人能限制住我,所以临死前也要拉着我一起走?哟哟哟,还真是得道真修啊,大恩大德。” “小女子还真是要感谢渊先生你的生死相随。” 灰袍青年双目温润注视着她,轻声道: “这一次,或许对你也有好处。” “之后,我可放你离开神州,不对你动手。” 青蛇竖瞳敛起。 这一路行来,自嘉靖十八年到现在足足过去了十多年,青蛇每日非得纠缠着这灰袍青年,一开始是为了吃他血rou,吮吸他魂魄,可是这青年手段厉害,她每每都不能得手。 最后丧气之下,与其说是执着于杀他,不如说是因为这人世间除了这不知道多少岁的老家伙外,她居然也没了相识,无所事事下,只好纠缠不休。 这青年虽然一身本事没来由得厉害,却也一直没有下狠手。 青蛇的胆气越发地大,到了后面,已经是常常除去蹭吃蹭喝,非得给这青年点上一桌子菜也是常有的事情,某种程度上,青年兜里多少钱,青蛇知道得更清楚。 而且一天一天,不出来暗算一下这年轻人,便觉得日子少了什么趣味,相当无聊。 她性情自我,这世上是赵家的天下还是朱家的王朝其实都不在意。至于眼前这青年是什么身份,修为多高来历多难测,他要做什么自然也是这样,当年愿意帮助白蛇水漫金山,今日在做一次也不算什么,默默收回目光,道: “你说的便是。” “不过,我可没有jiejie那样的修为,没有办法腾龙。” “你若是不嫌弃的话,我也不在乎了……” 青年失笑一声:“原来是担心这个?” “我可以短暂帮你。” 他并指虚点青蛇眉心,一道法力流转。 “我以前曾经见到过龙……” “所以,给你指出一条路,也不算是难。” ……………… 有人打着哈欠出门,远远瞅见了不可思议的一幕,当即呆滞住。 儒雅的先生,似乎有几分英气还有几分蛮横味道的少女。 先生伸手点在那少女眉心。 伴随着清亮的龙吟,青衣少女转而化作了一条巨大的青色蟒蛇,盘旋在青年身前,灰袍男子黑发玉簪,气质温润,伸出手按在蟒蛇眉心,眼底恍惚浮现的,是曾经见到过的应龙。 也是曾经在老师陪伴下看到的,那一条龙脉之形。 于是青蛇便短暂化作了青龙,指掌间升腾云气。 青年轻轻踏在龙首。 只留下原地做倒,嘴唇颤抖,说不出话的旁观者。 龙吟升腾之中,青龙盘旋而起,在初始的兴奋后,便朝着北方的京城所在位置飞腾而去,江南沿途多少亭台楼阁,画舫烟阁女子抚琴才子作对,斟酒自饮,都是风流的事情,也不知道是哪个阁楼里面的才子在倦了往外看的时候,看到外面云气涌动。 再一看,隐隐然有鳞甲在云气里穿梭,一时间呆滞住。 此刻花魁正在含笑说些什么,却见那才子突地跳起惊叫起来。 “龙!” “有龙!” 这一声惊呼传出,花魁只觉得这客人扰事,可远远地听到了相似的声音,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男女老少一齐拥到了窗台楼下,伸长脖子远远看去,见到青龙腾空,龙首之上一名灰袍青年安静盘坐,黑发玉簪。 整个江南似乎都停止了流动,只剩下一个个人看着仙人乘龙而去。 “世间,真有神仙之事……” ……………… 京城。 嘉靖帝再度地招了一百余名体质特殊的淑女入宫。 这位不穿龙袍,只是如同得道真修一般的皇帝,仍旧是听从那些道人的说法,虔诚无比得修仙求长生,终其起因,其实应该是其中背负雌雄龙虎剑的那位道人所说的—— “寻常修道者,行走于名山大川之间,就能修成地仙。” “陛下占有四海,辽阔无边,若是用来修行,执掌神州之地利,五湖四海,名山大川之力汇聚于一身,当可以修成古今无双的仙人。” 嘉靖帝大喜,赐给紫衣玉带及金、玉、银、象牙印章各一枚。 此刻邵元节冷眼看着这帝王一声道袍,准备着日常的打醮典仪,双手笼在了紫衣袖袍里,旁边还有几名道人在忙碌着,皇帝回头看他,笑言道:“卿看准备得如何?” 邵元节拂尘一扫,微笑道:“自然上善。” 旁边身着道袍的一人,名为陶仲文,噙着微笑看着那壮观的斋宫,叹息道:“如此,事情可成了?” 邵元节淡淡道:“自然是成了,年费动辄二三百万两,纵然之前数代积累厚实,也耐不住这样的放纵,自古以来,多少富豪皆是以此败光了家财,王朝同样如此,当年文景之治,汉武挥戈不也轻易耗尽?” “只是汉武至少是将匈奴打退,而我们这位陛下,却是都用在了修道之上,好宝玉,好美人,好法器符箓,更好青词,倒也是可笑至极。” 陶仲文无言一笑,悠然道: “以一国为陪葬,也是值得了。” “不过,一百多年前出现的漏洞,总是无声无息地解决了。” “若非是忌惮不知道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