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1章 青衣如雪鬓如霜(二合一) (第2/2页)
也不小,否则也不可能脱口而出这等关乎天运的秘辛来。 一念及此,青衫男子当即肃容敛袖,神情亦显得极为郑重。 “原来如此,却是在下冒昧了。”他拱手施了一礼,脸上是“好你不用多说我都懂”的神情。 苏音险些没破了功。 懂啥懂? 本宫都还没懂呢,你这就懂上了? 不过,青衫男子此时的反应,却也让她悟出了一个道理。 只有实力果然还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懂包装。 人设很重要。 无意间抬高了自己的人设,苏音便又将心思转回到宋宝儿身上。 小姑娘此刻仍旧双目紧闭,呼吸很匀净,颊边带着一抹淡淡的红晕,显是多日来夜悸不曾好睡,如今趁着昏厥,索性便睡熟了。 思及这女孩莫名被人下了两重降术,吃了半年多的苦头,苏音心下便有些不忍,想了想,出声问道: “敢问道友,宋小妹的身上被人下了两重降术,她能吃得消么?解降之时,她的身体会不会也受到损伤?” 青衫男子展颜一笑。 虽然他整张脸因透明而显得模糊,但那笑容里的笃定,却让苏音找到了一点信心。 “在下前番便曾说过,道友灵力通神,解除美人降不过一指之力罢了。至于那朽木桃花降,却是要待在下看到阵法之后,再行破阵。” 破阵? 苏音眼睛一亮。 老爷爷懂阵法?那朱朱岂不是有救了? “道友精通阵法?”苏音急急追问。 “略知一二。”青衫男子很谦虚。 谦虚到什么程度呢,也不过就是让苏音想起那些“我能考一百五十分只是因为卷面只有一百五十分”的学霸而已。 身为学渣的苏娘娘,对学霸有着一种天然的崇拜,若非顾及自个儿的人设,她这会儿可能就真拜下去了。 深吸了一口气,竭力抑下心头的雀跃,苏音状似不经意地道: “老爷……呃,请问道友,不知那无尘子布下的阵法,你可有破解之法?以及,你能找到他布阵的地方么?” 事实上,仅是找到那个锁魂阵的所在地,便已是绝大的胜利了,苏音都没指望对方能帮着破阵。 而这一问,也完全暴露出了苏小白的无知本质,就差明着告诉青衫男子“我除了能打啥都不懂”了。 然而,青衫男子显然并不如此认为。 苏音那一番高深之语,让他认定了眼前这位必是名门大派的天才级弟子,如今不过是下山历练,说不得她背后还有师尊暗中护佑,轻易不可招惹。 因此,听得此问,青衫男子反倒比方才更加慎重,字斟句酌地道: “道友大可不必为此忧心。那无尘子布下的几处阵法,有一些还是在下指点的,而其布阵之处在下亦是尽知。待回到小方县后,在下定会消耗一部分魂力,助道友破阵。” 说到“消耗一部分魂力”时,他的咬字比较重。 苏音立刻秒懂。 听听,都“消耗魂力”了,这就是明着告诉她“在下给你个大人情”。 纵使往后苏音有了把老爷爷塞回去的能力,她也断然不能这么做,否则就太对不起人家舍“魂”相助了。 思及此,苏音张了张口,欲再问一些关于降术之事,旋即忽地想起,从这青衫男子现身以来,她还不曾与对方互通名号。 虽然对方的名号已然无从得知,但是,咱也可以当场现起一个,便于称呼嘛。 于是,苏音话头一转,笑着说道:“说了老半天的话,却是忘了告诉道友,我叫苏音,并无道号。” “原来是苏道友,失敬失敬。”青衫男子执礼甚恭。 苏音还了他一揖,复又笑道: “道友不如也起一号,往后也好称呼。顺便说一句,我觉得道友这青衫广袖的模样,大有古人之风,便斗胆唤道友一声‘青衫客’,你看可好?” 多好一名儿啊,又能做章节名,又能当人名,堪称起名废作者之必备佳品。 如此佳与,苏音满打满算地以为,青衫男子必会称谢笑纳,可却没料到,青衫客面上的笑容,竟是一点点地淡了下去。 他沉默地转过头,遥遥望向远处的天空,银纱般的月华照见他透明的身影,他青色的袍袖似染白霜,发髻之上亦现出了几根细细的银丝。 直到这时苏音才惊觉,这位老爷爷离世之时,年纪应该也不小了。 却不知他如今又在想些什么? 是屈居石中的那三百余载岁月,还是他遗失的那一生的记忆? 看着前方孤立的身影,苏音嘴角动了动,轻声劝道:“道友,往事已矣。” 青衫男子仿佛没听见,兀自望着天空,良久后,方低低一笑: “一缕残魂、苟活于世,如何当得起青衫秀士之名号?道友若是不弃,往后便唤我虚、无、子罢。” 语罢,拂了拂衣袖,似是拂去了遍身的萧索与落寞。 苏音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虚无子?我还空虚公子呢。 眼前有槽吐不得,且就算吐了亦无人意会,这一刻,苏音忽然便懂得了虚无子的孤单。 不同的是,她终究有家可回,而虚无子,已然忘却了归途。 院子里一时变得安静,四下阒寂,唯凉风悄然,吹散一庭月影。 也不知过了多久,苏音的耳畔,划过了一声幽幽的长叹,以及一声低语: “时髓。” 是虚无子的声音。 极轻的语声,好似月影泛起了微澜。 苏音完全没听懂。 这没头没尾地,都不知道他说的是哪两个字。 虚无子显是料到她不懂,也不回头,只将衣袖一振,蓦地伸手指向那地毡上摆放着的某样物事,缓声道: “那盒中之物便掺了时髓。而所谓时髓,为时光之时、精髓之髓。乃是时光岁月所凝之精华。 此物……或无物,无形无质、无色无嗅、无根无凭、无去无往,举世罕有。在下虚度三百载光阴,也只堪堪瞧过一次而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