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五章 典籍 文圣 (第1/2页)
西府。 因为盛老太太的年纪也是不小了,故而在她老人家心情激荡之后,难免是有些精神疲惫,故而,三人在说过一阵话后,也都是散了。 明兰俯视着祖母会寿安堂休憩,而盛长权也是回到了自己的院里。 宥阳这边的老宅是盛家二房的祖宅,亦是盛旭老爷子在世时亲自修建的一座宅邸。 不同于汴京城里的物价,宥阳这边的物料、人工却都是颇为便宜的,在加上那时候的盛老爷子也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故而这座西府老宅却是起的极为气派。 甚至,就连现如今盛维发达以后,新修建的东府宅邸那也是远远比不得的。 二房的祖宅,堪称是宥阳县城里排名前五的顶级豪宅! 而之所以说是前五,那是因为盛家起势的时间终究还是不够长远,没有当地那些传承数百年的豪门们底蕴深厚。 毕竟,盛家两代人的建造又怎及得上别人家五六代人的努力? 不说别的,就说各自宅邸的占地面积及附近地段的优劣,那也绝对是相差不小的。 最起码,那些家族的府邸是处于县城的中心地带,而盛家这边却是要稍稍偏远些,有些临近边角。 说起来,若不是有着盛旭老爷子探花郎的身份,以及盛老太太勇毅候嫡女身份的加持,这老宅还未必是能有这么高的排名呢! 话也说了回来,或许是寄托了多子多孙的祈愿,所以盛旭老爷子在修建这座老宅之时,倒是特意建造了不少的独门独户的院子,似是为了方便后人们各自居住。 因而,盛长权此时就是住进了他曾经一直住的院子——文宗轩。 文宗轩这个名字不是盛长权取得,而是老宅本身就有的,或者可以说,是盛旭老爷子留下来的。 而盛长权三兄弟在老宅里各自院子的名字分别是文盛轩,文兴轩,以及文宗轩。 具体有什么深意,盛长权不知,但很明显,这是自家祖父希望自己的后人们能在文道上疾行千里,创造辉煌。 …… 万籁俱静,夜幕亦是渐渐降临了。 盛长权在回到文宗轩里后,也没有去休息,反而是先到了一处屋子里。 那间屋子,却是存放着他从虎威镖局取回来的东西。 “唉~” 盛长权推门进屋,看着自己面前堆放那满满的箱笼,心下却是微微一叹。 “这六年的收获,也都是在这里了……” 随着一句低声的喃喃说出,盛长权的心里有些难言。 似是惆怅,却又有些满足。 其中之复杂滋味,却是难以描述。 半晌。 “对了,我还得找到那只‘文道箱’呢!” 盛长权也没有感伤多久,只不过是半盏茶的功夫后,他便是忽的醒悟过来,嘴里呢喃着让人听不懂的名字,手上亦是开始了动作。 看他的举动,似乎是要找他嘴里说的那个“文道箱”。 “嘭!” 伴随着一连串不小的动静,盛长权终于是从眼前众多的箱笼里面,找到了他的目标——一个紫色的,巨大箱子。 “咦?找到了!” 盛长权兴奋地低呼一声,而后就直接将那只紫色箱子给提到了跟前。 “哐!” 随着这只箱子的落地,盛长权也终于是轻轻地吐出了一口气。 “好险,我还以为这‘文道箱’掉了呢!” 盛长权自言自语了一句后,转头看向了“文道箱”。 这只箱子体积不小,约莫有三四个立方大,通体深紫,仿佛是一块上等水晶般,内敛深郁,有种说不出的高贵之感。 其实,若是有人仔细地看过去就会发现,这箱子上的木料并没有过多的加工程序,同时,也没有涂上什么保护油料,其所展示出来的效果,全都是木料本身自带的。 而且,这箱子上布满的花纹,也都是自然生成,没有人为的因素影响。 甚至,稍稍地闻上一闻,还能隐隐地嗅出些檀香之气,给人以庄严华贵之感。 这是极品紫檀沉香木,是百年方长一寸的极品木材,能最大程度保护书籍不被氧化,且还能祛除蚊虫叮咬,是保存书卷的神物。 “呼!” 盛长权呼完自己的最后一口闷气,而后从怀里取出了把黄铜钥匙,并将之对准木箱上的锁眼,轻轻一转。 “咔!” 黄锁自然脱落,这只箱子的保护措施顿时也就无用了。 “嘭!” 盛长权先是将不远处桌子上的烛台往自己这边移了移,好使得烛光更亮一些,而后又伸手拉起箱盖,直接打开了这个箱笼。 “唰!” 屋子里,似乎是有一道白光闪过! 这箱子猛地就被打开来了。 不过,打开之后,这里面没有什么奇珍异宝,存放的,竟只是一大堆普普通通的书卷。 这些书卷就是普通书册大小,一册册,一摞摞,堆叠一起,竟是将这箱笼给码的整整齐齐,无有一丝空隙。 而看到这些书卷之时,盛长权却是笑了。 “呵呵,还好没弄丢!” 盛长权嘴中喃喃,俯身直接从箱子里取出了一本摆在最上面的书卷,翻开观看,同时自语道:“我这六年的时间,跟着老师走遍了这大江南北,拜访无数的名家大贤,最后所得也不过这满满的一箱书卷而已!” “这可着实是让人不敢相信呐!” 前面说过,在盛长权游学之际,庄儒老先生除了教导他为人处世之道,做官求学之理,其余闲暇之时,还曾领着他拜会了许多人。 有庄老先生曾经的故交好友,亦有当地清誉颇佳的豪门世家,凭借庄老先生的名望,却是让盛长权能够在他们的府上浏览众多的书卷经义,以增益他的文章功底,学问底蕴。 不过,在此时,书卷向来都是代表着每个家族的底蕴,其上圣贤的微言大义就更是无上至宝。 虽然庄老先生的拜访的这些人能看在他的面上让盛长权在他们家的藏书室中阅览一二,但却鲜少会拿出纸笔让其誊抄摘录。 更何况,抄书亦是需要不菲的时间,而盛长权又哪里是能有这么充裕的时间呢? 故而,他也只能是尽量翻阅其中他不曾看过的典籍,而后强行记忆,借助自己过目不忘的天赋,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