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四章:诛心(下) (第1/2页)
楚书,太祖皇帝本纪正文卷第三百零四章:诛心到底得是多么苛刻、恐怖的律法,会让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孔延世吓成这个样子? 那条所谓的“企图分裂、危害华夏民族罪”又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律法? 《大楚法典》的核心精神是极其仁慈的,在这本法典中,甚至没有了谋逆罪,也废除了诛连、夷族、凌迟等有悖人伦的刑罚,可以说,《大楚法典》的颁行,甚至违反了封建王朝的本质。 做皇帝的,最重要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权力。 那么自然而然的,对于企图窃取皇权的人,都将定义为谋逆罪,自然大搞诛连和夷族政策,对首犯,更是千刀万剐才能出皇帝心中的一口恶气。 这些都没了,哪怕是老百姓杀官造反,那也是按杀人罪处置。 若是还有内情,杀人后自首,说不准连砍头都不会。 除非说这个杀官者不仅杀官,还在杀官后纠集乡邻插杆大旗,自号什么天王、皇帝之类的建立相应政权,那才会定分裂国家、颠覆政权等相应罪名。 死刑跑不掉。 如此仁慈之律法中,最恐怖的便是这条“企图分裂、危害华夏民族罪”。 这条律法的相关解释是骆永胜亲自做的朱批,说了这么一段话。 “对企图分裂、危害华夏民族之罪犯,皆视其为民族之jianian贼毒瘤,故而当除恶务尽。其行为被家眷亲属获悉后而不行阻拦、不予报官等亲亲想隐之行为,皆属意图伤害我民族。 故而,为保民族之纯粹、民族之团结,对此等民族之贼当一体斩尽,方可保万世无虞、无有余毒之遗害。” 字写了不少,核心意思就是两个字。 ‘夷族’! 是的,在整个《大楚法典》中只有犯了这条罪的罪犯,会被夷族。 “诸位,这是夷族之大罪啊。” 孔延世双拳紧握,双眸满是怒火和恐惧:“那骆永胜若是真给咱们定了这条罪,以其恶毒狠戾之秉性,定会干出这般丧尽天良之事。” 余者三人也是吓的不清,但还有不信者嗫嚅开口。 “咱们都是圣人之后,那骆永胜难不成还真敢这么做?” “糊涂啊!”孔延世差点被这句侥幸之语气出病来,拍着桌子痛心疾首:“慢说祖宗已经故去,便是亲身而活,又有谁可阻拦。 别的不说,我等四家四圣便是皆存,可比姜尚、周公呼?” 几人都不吭了。 孔圣、孟圣再如何,其对中华之文明贡献再如何,自然也是比不上姜子牙、周公旦的。 因为后两者是华夏文明的开拓者、奠基人,孔孟充其量只是在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长河中,掬了一捧名为儒的水散于世人饮用而已。 孔孟只是儒家祖宗,不是华夏文明的祖宗。 “姜尚、周公如此先圣,可曾当面驳过武王。” 孔延世长叹一声:“那骆永胜就好比是武王啊,虽然对内,他要比武王仁慈许多,但是在对文明这一点上,其心堪比武王姬发,甚毒、甚毒啊。” 当孔延世把骆永胜和周武王姬发做对比的时候,几人便都再不多言,沉默了下来。 世人常言桀纣昏君残暴,那不过是读书人搬出来糊弄老百姓的。 这俩说昏君还算在理,但要是说暴君,还真不配。 想破头,纣王干过的那些事不也就无非酒池rou林、炮烙挖心,擅杀大臣、yin辱取乐,还能有啥。 在那个野蛮落后的年代,炮烙挖心也就是个杀人的一种方式而已,和直接砍头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也谈不上什么区别。 桀纣两个昏君一辈子杀的人加在一起,能赶上周武王姬发的零头吗。 显然是不够的。 “武王一生灭族数十,诸位,灭族啊,不分男女、无论老幼,杀人如杀牲畜蝼蚁,直杀的江河为塞、尸山血海,这才在无尽尸骸之上定了人伦纲常,才有文明融合与统一。 若是杀人为暴,那姬发堪为史上第一暴君,但结果呢。 《诗经》中专有一卷周颂,多少篇佳作称颂武王之伟大,秦皇入雒取九鼎,还要在周庙颂一篇执竞,表彰武王对国家统一所做之贡献。 可见,当功劳足够大的时候,杀人,也就只不过是功勋章中的一枚,恶毒反而变成了大仁慈,对与错在功绩面前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世人便将其模糊了。” 孔延世还是聪明的,他清楚的知道,在君王的绝对权力面前,他们所谓的依仗显然是苍白无力的。 骆永胜便是灭了四家,又有谁会骂他? 咱们骂,是因为咱们和骆永胜不在同一个世界。 骆永胜所在的世界往后过八百年,那时候的后人早就连四家是个什么玩意都不知道了,谁还会以此来攻击骆皇。 即使仍知道孔孟二圣,最多也就说一句。 “二圣后代不争气啊,竟然当汉jianian民贼。” 孔延世是个聪明人,自然能够看懂其中之弊害,哪里还敢有抵抗之心。 早前他的拒绝,料想无非是朝廷杀他一人,士子节气和风骨让他可以抛却生死,全孔家之名声也算死的其所。 但现在骆永胜往他们脑袋上扣的罪名,是他们扛不住也不能扛的。 扛了举族而诛,上上下下还要背着民贼之骂名遗臭万年。 若是骆楚王朝短命夭亡那还好,后继王朝说不准还能替他们复名清白,但若是骆楚长命呢? 不说向姬周那般八百载,便是两百年,那也是十代人了。 十代人后,谁还能想起在山东,还有个孔家啊。 那真是死了也白死。 而孔延世细想想,却突然惊恐的觉得,骆楚,可能真的会长命。 因为就在这条律法中,骆永胜提了那么一句话。 ‘为保民族之纯粹!’ 显然,骆永胜不会犯汉朝时纳匈奴入长城内迁以及唐朝所谓民族林立并存的错误,他的眼里只有文明统一,然后将拒不接受和保留各民族习性者全部定义成企图伤害华夏民族之贼,并以此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灭绝。 这样一个完全由华夏文明同化的国家,加上内部的反兼并、防兼并政策,配以高度的中央制度性专权,怎么可能遽尔灭亡! 扛又不敢扛,打又打不过。 孔延世最终也只能双目垂泪,仰天长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