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袖剑之下,众生平等 (第1/2页)
诵经堂内,赵明诚一行人都没心思诵读经书,而是互相传看那张凌乱的报纸,不时还饶有兴趣的看赵明诚几眼,啧啧称奇,都在羡慕赵明诚不声不响就勾搭上了。 “德甫,别说,这词填的可太有味道了,不愧是汴京第一才女。”赵鼎细细的品过后,不由夸赞道。 “得了吧,这词现在就是索命符,你没看潘意那要杀人的目光啊?”朱胖子一脸不屑道,才女顶个球啊,这帮童子鸡根本不懂女人的美妙不在才情,而是那玲珑有致的好身段。 与其他两位不同,聂昌却很是担心赵明诚,“德甫,这潘家可是汴京真正的世家大族,族人加上门客附党可有成百上千人,打太祖立国起就显赫一时了。” 朱胜非却更加不屑了,他常年混迹青楼艳馆,各种八卦更是信手拈来,潘家那点事他门清。 “也就显赫一时而已,其实没那么唬人,这潘家看着名头大,到这代就是个样子货,族众虽多,但都是任一些芝麻大的小官,从八品都算高的了,一个没牙的老虎何惧之有。” “那你刚才一照面就吓得带我们后退?”赵鼎也稍稍放心了,揶揄起了朱胖子。 朱胖子还在嘴硬,“这不是对方人多吗?纯属本能反应。” 一直没开口的赵明诚也不像让小伙伴们太过担心,笑着说道,“好了,谢谢大家的关心,就和藏一说的一样,没啥好怕的,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众人互相对视一眼后才纷纷拿出经学课业开始晨读,一切尽在不言中。 今天上午的课业,陈博士来的比往常要晚不少,也许是朝会耽搁了。 赵明诚虽然注意到他面露忧色,但赵明诚只以为陈师道是担忧蜀洛两派在汴京日报上的争论,或者家里经济又陷入无以为继的地步,也就没放在心上。 一天的课程过去的很快,博士们往常在课堂上会引经据典、谈笑风生,今日的课堂却异常的沉闷,博士们都绷着个脸,不苟言笑,机械式的讲课。 赵明诚倒是无所谓,毕竟他也只是做做样子,他真正学的还是国学大全里面的经义典籍,但是这就苦了其他太学生,枯燥一节课也就罢了,枯燥一天谁抗的住啊。 赵明诚隐隐觉得应该是朝堂上发生了什么大事,不然一个博士这样就算了,这一堆博士都是心事重重的样子,没有猫腻他是不信的。 于是赵明诚在国学大全的史学部开始查找有关今天的历史资料,发现并没有什么大事情啊,唯一值得说的也就是蹇序辰等人的出使案审理。 值得高兴的是,一直到上完今天太学的最后一节课,潘意都没来找过自己,赵明诚也稍稍把此事放下,丫的总不会放学后小卖部见吧。 赵明诚刚走出太学,就发现事情比他想的可能还要严重。 御街上原本每天都是川流不息、车水马龙,可如今却只有零星几个行色匆匆的行人,御街不远处的路口还驻扎有一小队枕戈以待的禁军。 再往远处那偌大的南薰门看去,其上迎风飘扬着一面镶金旗帜,上写龙卫二字,赵明诚明白这是象征着大宋禁军最强力量之一的龙卫军军旗。 一路过来,大部分店铺都关门了,行人稀疏。要不是赵明诚看过这段时间的历史,他还真有可能以为是大辽铁骑兵临城下了。 不明就里的赵明诚也和汴京城大部分茫然的百姓一样,选择了速度回家,可即使是一身儒生装束,赵明诚回到赵府前也依然被不同路口上的禁军多番盘问。 到家后,管家快速把他拉进府内,问管家是否清楚发生了啥。 管家倒是知道不少,只是听完后赵明诚更懵了,一会儿说是辽兵来袭要屠城,一会儿说是附近州县发生叛乱要来汴京劫掠,甚至还压低声音告诉赵明诚可能是皇宫那位崩了。 赵明诚已经无力吐槽了,那位确实快崩了,不过还要到明年,搁着全是瞎猜的小道消息呗。 没得到可靠消息前,赵明诚只得让管家关好赵府的正门与侧门,不管是谁来,也不许开门。 回到后院,不出赵明诚所料,赵府女眷都在大堂里惶惶不安。 即使是平时很凶的小霸王,也有点蔫,一旁已经养的溜圆的橘猫不停拿头拱小霸王,她也只是兴趣寥寥的顺了顺橘猫的背毛。 两个侄儿倒是很有男儿气概,一直在安慰神色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