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史思明入奚 安禄山获罪 (第3/4页)
大功劳?” 想到这里,他急忙催动手下五千轻骑跟着史思明他们追了上去。 史思明纵马狂奔,一路上他已大致琢磨清楚了此番变故的原委——张守珪急于“出将入相”,因此不惜挑动奚人叛乱,并非真心与奚议和。故此,他先以会盟为名引奚人上钩,再借刀杀人除去一向与自己貌合神离的王悔,至于自己,则是可以随时丢弃的小卒,死也好,活也好,张守珪并不在乎,若不是安禄山用一道假军令将自己调离虎口,后果不堪设想。 “张守珪你个老狐狸,你给我等着!”史思明心中暗骂。 这么多年来,自己一刀一枪的为张守珪卖命,却从不晓得看他的眼色,更不懂得遂长官心意,所以官职总是升不上去,至今还不过是个小小的折冲校尉,而与自己同岁的义兄安禄山却凭着圆滑机敏的官场智慧颇受张节度的重视,故而早早就当上了左骁卫将军,高着自己几级。 直到夜幕降临,史思明才率领着一百骑士奔到了奚族营地。 但是,此时整个营地却是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一座座尖顶的毛毡帐篷像一座座三角形的墓碑一样阴森森的矗立在那里,清亮的月光和扑朔的篝火让整个营地更显得诡异。 “啊……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随着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一个浑身是血,蓬头垢面的疯女人从他马前不远处的树丛中蹿了出来,手中好像还捧着一个什么东西,这情景可怖至极,纵然是史思明这种死人堆里滚出来的冷血家伙也吓得寒毛倒竖起来,他定睛一看,正是那个疯女人,再看她手中的物事,却着实吓了一跳——那是一颗毛烘烘、血淋淋的人头。 史思明一挥手,两名骑兵已经催马上前将那疯女人撞翻在地,一人跳下马来,捧起滚落在地的人头一看,惊叫道:“是王司马!” 史思明骇得几欲晕去! 正在这时,又有人高喊道:“什么人!出来!” 众人纷纷戒备,只道是发现了伏兵。 随着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一个瘦削的身影站了出来,喊道:“是我!是我!” “李猪儿!”众人都认出他是留在王悔身边的军仆李猪儿,只见他也是满身鲜血,面色铁青,哆哆嗦嗦地站在凄冷的月光下,宛如一位丧门吊客。 李猪儿向史思明讲述了他们遇到的事情: 史思明他们走后,他陪王悔留在奚族营地,奚王和世子李归国都以贵宾之礼相待,但心思缜密的李归国仍秘密派出了斥候远远跟着打探,王悔知道后也不气恼,只笑着揶揄世子多虑。 然而,就在当天下午,斥候哭着奔回来报告说琐高等人在平卢城外被唐军伏击,三百人恐怕凶多吉少! 听到这一噩耗,李归国怒发冲冠,冲上去就要找王悔拼命,王悔则犹如遭了五雷轰顶般愣在了当场。 李猪儿见势不妙,便偷偷躲了起来。 后来,若不是抱病的奚王李诗全力阻止了狂怒的儿子和族人复仇的冲动,王悔恐怕早已被剖肝挖心了;随后,奚人只好全族迁移到密林中去躲避,只将王悔和李猪儿扔在这里。 然而,就在李猪儿去取水和干粮准备赶回平卢城的时候,神志不清的王悔竟被那个疯女人刺杀,人头也被割下,李猪儿与那疯女人争抢王悔人头时也粘得满身鲜血。 闻听此言,史思明与诸位唐军将士心头火起,正巧看见那个被撞倒的疯女人晃悠悠地爬了起来,嘴里发出阴惨惨的哭声,更是令人觉得说不出的厌烦。血灌瞳仁的史思明催马上前,手中横刀一闪,便将那疯女人挥做了两段! 他令人将王悔的尸体找到,拿毛毡裹了驮在马上,准备连夜回营。 就在这时,负责后方警戒的哨探匆匆赶来禀报:“报史校尉,左骁卫将军在土护真河北岸被契丹人围了!” 史思明一挥马刀,对身边的百余人问道:“敢不敢跟我前去杀贼!” 这百人都是他和王悔精挑细选出来的勇士,如今王悔惨死,安禄山的队伍被围,大家早已按耐不住心头的仇恨,都咬牙切齿地喊道:“敢!” “杀光他们,给王司马报仇!”史思明如头狼般高喊着,百余唐军发出一声震天怒吼,随着他向土护真河河岸杀去。 此刻,五千唐军被敌人围在河岸边一片不大的空地上,他们正是三位契丹长老率领的契丹骑士。 贪功心切的安禄山一头就钻进了契丹人的伏击圈,迎头遭到了一阵箭雨袭击,那些契丹射雕勇士们射出的箭矢上沾满了鬼毒草的毒汁,毒性极大,几乎是见血封喉,唐军毫无准备,一下子就损失了不少人。 安禄山大惊,一面迅速收拢兵力,一面令弓弩手立即回射,但却无论如何不能冲破契丹人的包围圈。 就在这时,史思明如鬼魅般带人杀了回来,他们悄无声息地斩杀了一位契丹长老,使得契丹人的指挥出现了短暂的混乱,从而让安禄山得以将敌人的包围圈生生撕开了一个豁口,然而,坚韧的契丹武士们仍紧紧咬住唐军不放,一场惨烈的rou搏,唐军且战且退,直到天蒙蒙亮时,人困马乏的唐军才狼狈逃回平卢城中,盘点人数,竟损失了五百余人马。 张守珪大为震怒,立即令人将安禄山绑至军前。 军帐内一片肃杀,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帅案后端坐的张守珪黑着脸不发一言,平卢兵马使邬知义在侧座相陪,脸上挂着轻蔑的冷笑,众将两厢站立,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满头大汗的安禄山被五花大绑着跪在帅案前。 这一战先胜后败,虽然诱杀了奚族名将琐高,阵斩了一位契丹长老,前后斩杀敌人五百有余,但由于安禄山轻燥冒进,唐军也损失了五百余,加之行军司马王悔被人杀害,损失不可谓不小。 张守珪的心中是复杂的——牺牲了王悔,朝廷多少是要追究的,但作为军人上阵厮杀,不死人是不可能的,王悔殉职,善加抚恤便是;损失了五百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兵,才换来杀敌五百的战果,看似个平手,实则吃了暗亏,也只能自己打碎了吞到肚里;最主要的是他张守珪才刚刚获得朝廷的嘉奖,幽州唐军的全胜战绩就被打破,而罪魁祸首竟然还是自己一直器重的“义子”安禄山,这叫他怎不气恼? 平卢兵马使邬知义素来与张守珪不和,总担心有朝一日颇受重用的安禄山会取代他的位置,此次更是咬住了他的罪过不放,坚持要将他军法从事。 张守珪虽有心偏袒,但也知邬知义说的是实情,心中也暗暗埋怨安禄山生生坏掉了自己布置的一盘好棋。 他盯着诚惶诚恐跪在眼前的安禄山,突然想起很多往事……。 当年,他刚调任幽州不久,手下缺乏得力干员,一时也是一筹莫展。有一日他见在刑场上处决几名偷羊贼,刚斩杀了数人,突听到刑场上中一声嘶喊,有人向他求救道:“令公不欲破契丹与奚焉,奈何杀禄山?” 本来精神怏怏的张守珪闻听此言颇感惊奇,忙命人将那名喊话的偷羊贼带来,他见这个叫安禄山的胡人身材胖大魁伟,天生异相,且有几分英雄胆色,便起了惜才之心,将其招入麾下。 谁知这个安禄山竟也没让他失望,很快带来史思明、白真陀罗、赵勘等一批胡汉亡命游民,各个身负绝艺,成为自己麾下“捉生将”中的骨干力量,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做人做事都有一套,疏阔仗义,八面玲珑,对自己更是忠心耿耿。 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