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定大唐_第三十一章 未追赤松子 且泛黄菊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未追赤松子 且泛黄菊英 (第3/4页)

至今不知当时身边到底伏了多少敌人!”

    张九龄听完,也只得轻轻摇头责道:“元宝,你啊……”语气中既有责难,也有惋惜。张守珪毕竟是大唐不可多得的良将,如此结局,虽然是咎由自取,实在也是国家的损失。

    一阵江风吹来,岸边传来一声清朗的叹息:“大夫犹在梦中耳。”

    张守珪闻言一怔,怒道:“什么人敢在此偷听?”

    张九龄却不着慌,一边示意张守珪莫急,一面对着蓬外唤道:“小友来了?还不快进来见过前辈?”

    话音未落,只觉船身轻轻一颤,竟有一人已飘身上船。

    张守珪心中又是一惊!他是行伍出身,单从这人上船的身法上看,便知此人似有轻功在身。

    只见蓬帘一挑,一股清凉的江风裹着一位白衣青年吹入舱中。

    那人舒眉朗目,面如冠玉,略显消瘦的身上披一袭霜色道服,手持一柄雪白的马尾拂尘,当真是松形鹤骨,洒脱飘逸。

    那人也不客气,自行飘然落座,先向张九龄揖礼问候。又转向张守珪,含笑而揖,道:“京兆李泌,拜见大夫。”

    张守珪向来不喜书生,方才又听此人话语间隐隐似有讥讽之意,心中更是不悦,也不还礼,冷冷道:“郎君方才说我犹在梦中,是何意思?”

    李泌并不着恼,先持壶为二人各满一杯酒,又给自己斟了,姿势潇洒,神色泰然。饮罢,才缓缓道:“大夫在幽州多年,战功赫赫,屡破诸胡,堪称当世名将。然则,大夫晓畅军事,不谙政务,司理藩镇犹可,代天理物不能。夫处山巅而求登天,岂非奢望乎?”

    眼前这个年轻人儒雅斯文,几句话却犀利敏锐,切中要害,虽听来刺耳,却也无可辩驳。张守珪觉得羞愧,脸上一红,本想发作,却又强自忍耐,自斟自饮了一杯,鼻子里只“哼”的冷笑一声,忒自一言不发。

    李泌见张守珪气恼,知他见自己年轻,又出大言,心中不服,微微一笑,道:“前辈方才言‘不知身边有多少敌人’,晚辈粗通些相字之法,或可为前辈拆解一二。”

    张守珪一听,暗骂此人虚妄,心想:“我且先让他卖弄,无论如何拆解,我都说不是,看这小子臊也不臊。”

    他一瞥,见旁边有一碟酱腌胡瓜,便随手蘸酒在几案上写了个“瓜”字,问道:“胡瓜的瓜字,就看看身边是谁害我吧。”

    他根本不信李泌这套装神弄鬼的伎俩,故此给他个笔画又少,意思又简单的,好看他出丑。

    张九龄看了,也不禁捻髯寻思起来。

    谁知李泌一笑,道:“这就是了。”

    伸手也写了个“瓜”字,拆解道:“瓜者,‘蓏’也,从本源上看,此字上有华盖,下分左右,显见此人必在大夫麾下,且必为亲信。”

    张守珪又是“哼”了一声,讥讽道:“这是废话,我当时是一镇节度使,自然此人必在我麾下,还用你说?”

    李泌不以为意,继续说道:“且此字以‘艹’为头,显然此人定然出身低微或曾居于草莽绿林,且‘艹’字头可拆为两个‘十’字,说明此人约二十岁时候归于大夫帐下。”

    张守珪又是“哼”了一声,神情却似乎缓和了许多。

    “看字形,瓜者,藤生而布于地者也。左右两笔象其攀附之藤蔓,中间两笔象其缔结之果实。由此可见,他虽然与您并非亲生父子,但却有父子之名,应是大夫所收的一位义子”,李泌口若悬河,继续说道:“大夫为封疆大吏,‘凡乘舆车,皆羽盖金瓜,黄屋左纛’,而此人定是雄壮威猛,仪容不俗,应是常为大夫执仪仗侍候的武将。”

    此时,张守珪只轻轻的“嗯”了一声,双眼却直勾勾地盯着那个“瓜”字,似正若有所思。

    李泌也不管他,一指那碟胡瓜,继续说道:“大夫方才提及‘胡瓜’,便是此人渊源,他必是胡人无疑。且‘瓜’若加‘子’而成孤苦的孤字,相此人少年孤贫;加反犬(犭)边则为‘狐’,相此人智计过人,狡猾多疑。如此种种,不知麾下可有这样一人?”

    ……

    “胡人、义子,勇猛,多智,出身草莽而少孤贫,二十岁左右投至军前……”张守珪喃喃念叨着:“又常于我左右侍候,持依仗……是他……!”一张须发赤褐、狮鼻大眼,相貌威猛又有些憨态可掬的面孔浮现在张守珪的面前。

    “安禄山!”他失声惊呼。

    李泌的拆解犹如暗夜中的雳闪,电光火石间,张守珪厘清了所有的线索。

    那年,他未能如愿进入政事堂,遵从李林甫的暗示而急于再建奇功的他,故意派行军司马王悔做为特使入奚族牙帐和亲,暗地里,他却派安禄山率重兵埋伏于平卢城外,以期诱杀奚王李诗或世子李归国。这个计划一旦成功,他不仅可以一举平定奚人叛乱,还或可借奚人之手将与自己貌合神离的王悔清除。不过,由于奚王李诗的意外病重,此计并未完全成功,只诱杀了个奚人左护将琐高,而安禄山贪功冒进,反而还折了不少人马。

    他大发雷霆,欲将这个“义子”处斩,但最终还是冷静下来,最后打了安禄山四十军棍,上奏天子发落……

    从那以后,他觉得安禄山非但没有记恨自己,反而更加小心的侍候他这个“义父”,无论大事小情都会请示商议,谦恭有礼至极,还物色了几位妩媚的胡姬舞娘献上……。

    他也曾向安禄山解释当时只是假意为之,以堵众人之口,安禄山却热泪直流地起誓发愿,声称:“儿懂得义父苦心”。

    后来,一直觊觎幽州节度使宝座的邬知义攻打老哈岭。张守珪看破了奚人诱敌深入的战术意图,却并未道破。他密令安、史二将等待邬知义部与奚人拼个两败俱伤后,再一举压上坐收渔翁之利……

    但他派出与安禄山单线联络的传令官竟在路上莫名其妙地被人杀死,那密令也不翼而飞,致使奚人残军在安史二将主力到达前便已脱离了战场……如今想来,恐怕也是安禄山做了手脚——他手下有一批神出鬼没的捉生将,半路暗杀传令官,再故意将密令被奚人“得去”却也不难。

    后来,自己虽也曾起过疑心,但思量再三,认为平卢兵马使邬知义或死或败,都让安禄山有取而代之的机会,谁肯冒如此风险,去做一件对自己无益的事?

    如今看来,安禄山根本就看不上那个“平卢兵马使”的位子,他借自己的手铲除了王悔、邬知义二人之后,俨然就成为河北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而他的目标,从一开始就只有那把“节度使”的宝座!

    此节一想通,其余诸如行贿牛仙童等事,更是无法瞒过安禄山的眼线;至于掌书记高适写的那首诗,恐怕也是安禄山暗中派人搜罗去的……

    “竖子可恶!”想到这里,张守珪又气又怕,额头上竟渗出密密的一层冷汗。

    事到如今,张守珪也不再有什么忌讳,便将自己的疑虑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言罢,他向李泌深施一礼,谢道:“谢小兄弟拆解我心中疑虑,真神人也。方才是我不识高人,失敬了。”

    李泌也忙还礼道:“雕虫小技,不堪前辈赞誉。”

    三人各怀心事,沉默了一阵,只有船外的江风与浪涌声依旧。

    良久,张九龄开口问李泌道:“长源,圣人可安好吗?”他贬官到这长江之滨已近两年,心中却依然牵挂庙堂中的天子李隆基。

    “圣人御体安康,请老相公放心。听说,圣人亦常思念您,每朝臣言及宰相人选,圣人总要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乎’,可见老相公在圣人心中仍有位置。假以时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