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定大唐_第三十七章 怛罗斯兵败 哥舒翰入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怛罗斯兵败 哥舒翰入朝 (第2/5页)

自己手中的弓箭对准了本该由他来保护的西域各国,尤其是那些善于经商、国库充盈的小国,比如“石国”。

    或许,从那一天起,他继承的那一张“震天弓”就没有再发出弦歌,但变得权欲熏心的他对此毫无察觉。

    石国的宫殿燃起了熊熊的大火,这个本就诚心诚意归附大唐的西域小邦被突如其来的灾难瞬间毁灭了。失去了财物和家人的石国百姓哭嚎着、咒骂着,国库被劫掠一空,国王被俘虏,石国王子只身逃往大食。

    随后,善于经商的突骑施也几乎遭遇了同样的厄运……

    在那段时间里,走火入魔的安西军给自己的战旗上留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耻辱。

    高仙芝将掳掠来的十余斛钻石和五、六骆驼黄金都收入私囊,其中的绝大部分又都被他暗中派人送给了边令诚、杨国忠。

    然而,他用俘虏的朅师国、石国国王和突骑施可汗等人的头颅,只换来了个开府仪同三司的虚名,他所期冀的河西、河东节度使的宝座仍然是遥不可及——对他来说,实现目标的路还很长很长,需要他付出的代价还很多很多!

    高仙芝的倒行逆施引起了西域诸国的反感,一些原本亲善大唐的小国开始倒向一直虎视眈眈西域地区的黑衣大食,企图借助大食的强大兵力攻打安西四镇……

    高仙芝闻报后大怒,决定以守为攻,他点起本部的三万蕃汉精锐,又纠结了葛逻禄等部族的三万人马,开始了一次行程长达七百余里的西征。

    东方的大唐帝国与西方的黑衣大食的第一次惊天对决即将在一个叫怛罗斯的地方展开。

    在那座远在西陲小城的上空,朔风飞扬!

    ……

    掌管帝国相印已经十八年的李林甫也快七十岁了。

    看来,一个凡人无论享有怎样熏天的权势,抑或拥有何等雄厚的财力,在那位掌司时间的天界神仙——噎鸣的眼中也都不会有什么特别。

    堂堂的帝国右相,也已经渐渐显出老态!

    尤其是受天子之命代政之后,虽然他手执天下权柄,却因为担心仇家刺杀,几乎每夜都要起来更换个卧室才能睡着,甚至有时候一夜要折腾好几次,这都加速透支了他的健康。

    他心中也明白,是自己主动选择了这条充满权力诱惑的荆棘之路,现在就算是想停,恐怕也停不下来了……

    当务之急,他需要利用自己的地位优势,切断一切竞争者的晋升之路——这才是永保他占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位的唯一办法。

    于是,他不惜铲除了跟随自己多年却日益受到圣人器重的党羽王鉷,又提拔了陈希烈、杨国忠等看起来才能微末的小角色。

    然而,其实他最不放心的是身兼陇右、河西节度使的王忠嗣,以他的功业、资历和能力,一旦出将入相,则必然对自己形成无法抵挡的冲击。当务之急,他必须想办法拔除这个最严重的威胁,再寻机向天子进谏重用番将或寒族出身边将。

    “这些人作战骁勇,且在朝内根基不深,将来也都只能如牛仙客和安禄山一样受老父的辖制……”,他为这条计策而暗暗得意。

    为此,他等了很久!

    终于在董延光入府谒见的时候,一条毒计在他的心中酝酿而成。

    “这个好大喜功的蠢货,弄不好会是搬倒王忠嗣的一招妙棋!”

    看着热的汗流浃背又诚惶诚恐的董延光,李林甫满是皱纹的脸上又一次泛起了春风般的微笑。

    不出他所料,这个“蠢货”在石堡城下一场大败,三万陇西兵损失惨重——城内莫名其妙的增加了近万的兵力,吐蕃人用如雨的弓弩和礌石,让他“五日之内破城”的承诺成了空谈。

    败军之将董延光这才急忙向王忠嗣求援,他自己也不敢放松,仍亲自督军攻城。

    又是一连三日,唐军在石堡城下损失了五、六千精锐步卒,三员副将阵亡,他本人也被一支冷箭射中了肩窝,要不是身上的那副明光铠极为坚固,恐怕早就命丧黄泉了。

    主将受伤,唐军军心大乱,吐蕃军队乘机出城掩杀,好在王忠嗣引两万生力军及时杀到,才避免了唐军蒙受更大的损失。

    吐蕃人也不恋战,立即退回了石堡城。

    躺在病榻上的董延光一直在反复思量,他明明躲在吐蕃人的弓箭射程之外很远,却被人一箭射穿铠甲,有这本事的,恐怕也只有吐蕃的“雪域神鹰”悉诺逻了。

    他又羞又恼,竟然又怀恨起救他一命的王忠嗣来。他认为:如果王忠嗣及时杀到,两部合兵一处,必能攻克石堡城;可是,他却非要等到现在才假惺惺的来救,显然是专等看自己的笑话。

    他又想起在长安晋国公府中与右相李林甫的那番谈话,不由得计上心来。

    他不顾病体沉重,连夜手书一纸奏报,昧着良心弹劾王忠嗣消极备战,沮挠军计,将兵败的责任推到他的身上。

    这份奏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被星夜兼程送至右相府中……

    李林甫等的就是这个!

    他自然知道董延光的奏报中尽是推诿的胡扯,但他也根本不在乎董延光是不是确有委屈,他只需要在王忠嗣没有及时出兵这一点上做文章即可。

    果然,当天子李隆基看到一道经过右相和他的智囊们再度加工了的奏报后勃然大怒——王忠嗣不赞成攻打石堡城的态度是朝中尽人皆知的,从此战过程看,他的确只是在战斗的最后才带兵杀到的……作为河西、陇右两镇的节度使,光是这个消极的态度就足够让无上尊贵的“天可汗”火冒三丈。

    就在此时,杨国忠也不失时机的递上了一道由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请他转交的密信——其大意是,他治下一位叫魏林的别驾司马曾经在王忠嗣帐下听用,他曾多次听到王忠嗣跟众将提到什么“自幼在宫中长大,与忠王相爱狎”的话,言中似有拥兵尊奉太子的意思;之前还曾有来自长安的“贵客”到朔方,与他神神秘秘的不知计议了些什么,一直呆了几日才走,云云……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这两件事加在一起,也不由得天子不信。

    盛怒下的李隆基眼中噙着泪花,愤恨地道:“朕只是才歇息了些日子,他们就都等不急了!朕还没老呢!”

    他敕令紧急召王忠嗣入朝陛见,谁知道王忠嗣刚到长安,就有御旨颁下:褫夺他所有的官爵,把他打入大理寺监牢待罪,并由李林甫等人召集刑部、御史台和大理寺三司会审。

    他河西节度使的职务则被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如愿以偿的兼任……

    ……

    对于暂时接任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来说,接到任命后应立即奔赴长安陛见。

    在临行前,他的老战友朔方兵马使郭子仪单人独骑来到营中。

    ……

    哥舒翰叹了口气道:“阿兄,你说的我都明白了。如果有机会,我会如实禀告圣人,只可惜咱们没有什么真凭实据握在手上,你自己在安思顺那老小子手下也要小心啊。”

    郭子仪点头道:“嗯,这个你放心。我和光弼商量个对策,在他面前假做不和,以安他心……这个人除了做事阴了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