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怛罗斯兵败 哥舒翰入朝 (第5/5页)
逻禄人在战役进入胶着的关键时刻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倒戈!高仙芝背腹受敌,三万蕃汉精锐伤亡惨重,陌刀大将田珍等数员唐将战死沙场,若不是李嗣业、段秀实等人拼死力战,恐怕高仙芝本人也难逃厄运。 战后,只有几千唐军狼狈逃回了安西,岑参也受了伤,跟着败兵逃得了一命。 然而,这次东西方的首次碰撞并没有在军事格局上产生什么巨大的影响。 黑衣大食的军事力量也因在此战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无力继续东进,而击败高仙芝的大食名将——呼罗珊省总督萨利赫,不久便在国内的政治斗争中被君主铲除了…… 而高仙芝本人也没有受到朝廷的任何处分,甚至还被晋升为右金吾大将军,并还差一点取代安思顺成为河西节度使。 接替高仙芝出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在不久之后卷土重来,亲自率军平定大勃律,再次将西域地区牢牢掌控在唐帝国手中。 然而,这场战役却在其他方面产生了不少意想不到的深远影响——被俘虏的唐军士兵中有许多从事过金银工艺、绘画、纺织,甚至造纸等手工业的工匠,由此一些大唐的先进技术被传入了阿拉伯地区,进而传播到了更遥远的西方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唐军俘虏中还有一位名叫杜环的书记官,他曾随大食人抵达耶路撒冷、埃及、苏丹、以及埃塞俄比亚等地区。 在被俘十一年后,他乘船自广州登录,终于返回了自己的祖国,在他撰写的一本名曰《经行记》的游记中,他详细的记录了从中亚、西亚直至非洲等广大地区的风土人情,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 岑参先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长安。 说实话,经历了这些年在军旅中的生死沉浮,他觉得自己已经很不习惯长安那种相对优渥安逸的生活了。况且,他也隐约觉得:长安,已经不再有当年那种朝气蓬勃的气息——贫者愈贫而富者愈富,朱门豪富穷奢极欲,终日饮宴达旦,而平民百姓的生活却日渐艰辛,在寒冬腊月里,街头时常可以看到冻馁的乞儿尸骨……每每看到这种情形,他总会产生一些疑虑:那些长眠于皑皑雪山中的同袍们的生命,那洒在怛罗斯的数万将士的鲜血,难道只换来这些吗? 所以,在得到封常清发来征召书信后,他便毫不犹豫地返回了安西,担任了节度府判官一职——这座弥漫着有些腐败气味的长安,他一刻也不想多呆了。 封常清本是军中文吏出身,故而也比较器重同样出身的岑参,忙碌的军务之余,他也很喜欢与岑参等一班幕僚诗歌唱和。 岑参也很尊重这位长官,在他看来,相比于那些粗豪过甚的武将,这位封三将军算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儒将了,故此也曾特意写了几首诗作相赠,其中自然有些歌功颂德的味道,但更多的却是出于本心,并无逢迎以求进身之意。 由此,他也反过来更得封常清的敬重。 这一年降雪尤早,才刚过中秋时节,几场寒冷的朔风刮过,大雪便纷纷扬扬地下了一日一夜,直到第二天暮色将至才开始转小。 这种天气,自然是无仗可打,封常清所幸邀上岑参等几位幕僚在帐中饮酒赏雪,饮到痛快时,他一声长啸,离席而起,纵身上马出了辕门,众幕僚和护卫们不敢怠慢,也纷纷骑马赶来。 只见节度使行营外的山林草场早已是一片茫茫无际的冰雪世界,封常清心中大悦,便对众人道:“请诸君为此赋诗。为最者,本帅当有好酬!” 众人见主将高兴,也都来了兴致,纷纷笑道:“所酬者何!” 封常清笑道:“寻常金帛都是俗物!我得了哥舒将军从陇右送来的凉州美酒十坛,作为头筹,如何?” 众人闻言大喜,忙问道:“甚善!请出题。” 封常清略一思忖,见众人中有位即将调任的武判官,本是要近日返京的,却因大雪耽搁了行程,便指着他道:“武二先生即将回京高就,本来就要为他践行,请诸君作诗赠之!” 他知武判官将调任兵部郎官,虽然职位不高,但位处机枢,好好笼络一番,将来也算在朝中有了些照应。果然,武判官见封三将军如此厚爱,早就喜上眉梢,口中连连称谢。 过不多时,诸人都争着将自己的诗句吟了,封常清却都不满意,便看向一直在旁闷声不吭的岑参,笑问道:“难道岑三此番要屈居人后吗?” 岑参哈哈一笑,叉手施礼,道:“岑三不敢相欺。方才在帐中饮宴赏雪,恰好正想为武判官赠诗践行,不想暗合了大帅钧令,可是如此以来,却是占了便宜了!” 众人一听,登时哄笑起来,都道:“这真是巧!可见冥冥中自有天意。” 有人说:“岑三正是接任武判官职衔的,本也应作诗相赠的。” 也有人说:“岑三是直爽人,不欺我等矣。” 封常清也笑道:“已有现成诗句也无妨!只不过,如你的诗不好,非但无赏格,喝不到好久,反倒要回去被狠狠灌上一顿酸酒作为惩罚了!且速速吟来!” 岑参笑着叉手施礼道:“遵大帅钧令!” 他纵马两步,望着远处如银蛇般连绵起伏的山脉,唱道: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起首两联刚一出口,立即引得众人一阵喝彩,都道:“好奇景!好奇景!” 封常清也频频点头。 岑参环顾众人,继续唱道: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众人一听,都摩挲着手道:“好雪!好冷!”却偷眼见封常清眉头轻蹙,似正在凝神思索,只道他不喜这两联,便都悄悄隐了笑意,继续来听。 岑参却不着急,缓缓唱道: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这一转先虚后实,众人又拍掌叫道:“好啊!有了境界,有了动有静,暮雪红旗,又应今日之会,还看岑三如何合题。” 封常清已在捻髯微笑。 岑参缓缓拨马至武判官马前,对他深施一礼,吟道: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在众人的鼓掌喝彩声中,头发花白的武判官已喜不自禁,眼角也泛起两点泪光来。他对岑参还礼,又庄重地向封常清和各位同僚连连施礼致意。 封常清一阵纵声大笑,胯下宝马已经蹿入了冰天雪地之中,脑后扔下一句话: “岑三,那十坛陇右烈酒归你了!” 众人急忙催马跟上主将,同时也都纷纷恭贺拔得头筹的岑参:“岑三,请我们喝酒啊!” “好啊!” 岑参得了彩头,自然也十分高兴,更由那十坛陇右烈酒想起了许久不见的哥舒翰和高适二人,以及数年前,六万唐军在石堡城下的那场浴血大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