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九章 但这次 (第1/2页)
,大明建昌侯 张延龄觉得自己像个安静的美男子。 众大臣在朝议开始之前,还在那议论纷纷,有的甚至在私下里对他指指点点。 但张延龄却好像个没事人一样,一会闭着眼好像是在养神,又或是抬头看看天思考人生,再或者…… 总之是对那些议论自己的人视而不见。 朝议开始。 张延龄还是那么低调。 可惜没办法,在场众大臣只知道,只要张延龄来了,朝堂上必然不会太过于安宁,好像所有的问题都围绕张延龄进行。 跟以往要最后谈到张延龄不同,这次朱祐樘上来便把张延龄叫出来,问询相关的事宜。 张延龄没说什么,倒是周经帮他把事说出来:“陛下,由建昌伯牵头,由南方商贾募集了钱粮物资等,将会在这两日时间内筹措完毕,发往宣府镇。” 朱祐樘问道:“这批钱粮,大概有多少?” 周经道:“至少价值白银五万两。” 消息说出来,并没有引起朝堂上的震动,最大的问题是在场这些大臣都知道张延龄“能干”,平时跟商贾筹措钱粮的事,除非是遇到大的天灾人祸,否则没人会去跟民间募集。 就算有人去募集了,也绝对募集不来这么多…… 都知没法跟张延龄用相同手段助大明朝,他们也就不会去跟张延龄争。 “很好。” 朱祐樘很高兴。 白得五万两银子,虽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哪个皇帝会不喜欢银子呢? 对于官员来说,从政不过是一项工作,而对于皇帝来说,家和国的分别其实并不大,朝廷有钱跟自己有钱也没多大区别。 张延龄神色很平淡,语气也显得很谦卑道:“此乃臣力所能及之事。” 很多大臣心里不爽。 有点忍不住。 张延龄越是这么云淡风轻说话,他们越觉得受不了。 这小子有了功劳,居然都不得瑟了,这还了得?再让他多做几件,就怕我们在朝中的生存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 “建昌伯,你还有旁的事要上奏吗?”朱祐樘问了一句。 张延龄拱手道:“回陛下,没了。” 很直接了当的回答。 不引起争执,也没引起太多大臣的反感,好像今天真的是无波澜的一次朝议,张延龄来了……也不过如此嘛。 有的大臣也在往徐溥身上看。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如果张延龄在装逼,大臣没有能出来跟张延龄唱对台戏的,就需要有徐溥出来挑大梁。 但这次…… 徐溥也装聋作哑,全当不知道张延龄在装逼。 “议一下旁的事吧,听闻最近西南仍旧不太平,似是有很多的谋逆之举,兵部怎么看?” 朱祐樘好像闲话家常一样。 问的是兵部。 总不该跟张延龄有关系了吧? 兵部尚书马文升道:“有关西南地方叛乱之事,臣已详细陈奏其中利害,有涉及到军事调度方面的细节,也一并做了陈奏。” “好,着内阁做一番整理后,交给朕,若是朕再有不明之处,会召兵部中人问询。涉及到用兵之事,只要没大的意见,就以兵部的草案做最后结案定夺。” 皇帝对兵部很信任。 西南用兵问题好像也不多问,全听兵部的。 那张延龄会不会跳出来反对呢? 又有人在往张延龄身上打量。 既然我们没有跳出来跟张延龄对着干,按照这小子喜欢出风头的作派来分析,他很可能没事给自己加戏,自己跑出来跟我们作对。 但这次…… 张延龄还是在当他安静的美男子。 这么平和,不像他为人啊。 “户部钱粮调度……” 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荣开了一个新的议题,涉及到户部钱粮调度的事情。 虽然还没到来年预算时,但有关年度开销的扫尾工作,也该在入冬前做出最后的安排,毕竟当年户部的进项基本都已到位,比预期中增加了不少,往常年的规矩,有结余也不会说存着,户部还是会把多余出来的钱粮用在紧要的地方,实在不行,帮皇帝修建一些行宫,把一些往年积压的工部工程完成,也都是可以的。 涉及到户部中事,很多人又在担心,可能是张延龄表现的机会。 皇帝不说,张延龄不主动出来挑事,总该有相关的安排,或许皇帝是故意让李荣把这件事提出来,引起朝廷的一点小纠纷,再让张延龄出来…… 张延龄还是没动静。 …… …… 朝议接近尾声。 除了周经出来帮张延龄奏报了个筹措钱粮的事之外,给张延龄上朝找了理由,除此之外这次的朝议太过于平静。 让很多人适应不了。 一旦张延龄到朝堂,应该是剑拔弩张,朝堂应该是一片杀气才是。 但这次…… “到此结束吧。退朝。”皇帝最后做了总结,朝议也结束了。 当天本来就没大的波澜,所涉及的也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议题,好像这些议题由内阁和司礼监就能解决,皇帝朱批都省了。 为何朝堂上会这么紧张呢? 难道就因为张延龄来了? 眼看皇帝要带着几名司礼监的太监离开,在场的大臣似乎觉得哪里不对。 这时候应该是张延龄跳出来,提出个让大臣很难堪的问题,然后再把朝议的时间拉长,一场腥风血雨应该又要开始了吧? 果然…… 张延龄有动作了。 很多人所担心的事情,好像也是他们所期待的事情,正要发生。 就在一些人在揣测,到底是什么事,或者是如何做出应对,来个先发制人制住张延龄时。 却见张延龄的动作,不过是跟众人一样,拱手行礼恭送朱祐樘而已…… 这就让人很尴尬了。 很多本来打算先一步出来奏报什么的人,此时也都好像放弃挣扎一样。 难得的。 在张延龄出席的朝议上,会有这么一团和气的时候,很多人好像也感觉出来。 原来张延龄也能跟普通的大臣一样,心平气和去参加一场朝议,我们也可以跟他和睦相处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