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 军宴 (第3/3页)
人,导致整个不周府的三十万大军只认他一人。 有他坐镇时,无论他那个儿子拎出来都能担当要职,但他的死讯一传出,坐镇军营还是那有勇无谋的魏冀。 他几番调令下,只召集了不到半数的将士,随他拨马朝都城北门奔去, 万马崩腾扬起滚滚烟尘,其身后步兵阵型散乱,却也在烟尘中一往无前。 身披黄金甲的姜不归闻讯而来,望着这匆匆奔出大营的不周军,露出了冷冽的笑容。 北城守将得知姜王亲至,随即迎着姜不归所来的反向全力奔去。 他穿过兵甲林立的城墙,隐约已经看到了姜不归的身影。 谁知一名金羽卫拦住了他的去路,并嘱咐道:“陛下有令,让吴将军不用收敛脾气,与之大吵一架想打就打!” 吴将军先是一怔,随即道:“直接打行不行?” “将军,待对方到城下不是更好建功嘛。再者说,陛下生死为之,将军动兵是为了保护陛下安危。” 吴将军点头:“我懂了!” 说罢,抱拳而去。 姜不归站在两名士兵身后,弄得周围神威军将士战战兢兢。 他无奈道:“当寡人不存在即可,再说寡人看着你们,你们的军工也比别人大上几分。” 四周将士窃喜,但神色变得愈发严肃。 见一个油锅被人端走,姜不归制止道:“就放我面前!” “诺!” 两名士兵把油锅架起,那边的吵骂声已经清晰可闻。 “吴老虎!你速速开门!我不信我爹死了!” “魏四!陛下重伤,你此时带军进城,莫不是要造反!” 魏冀大怒:“吴老虎!我不想让你手下的儿郎血洒城头,但前提是你别当老子的路!” 吴将军虎目一瞪:“小王八羔子,你跟谁老子长老子短的!你吴爷爷身受王命,岂能在此跟你儿戏!” 魏冀举起手中重锤,咆哮道:“传我将领!即刻组建攻城机械,大军准备攻城!” 其身后有四名传令兵称诺出列,他们绕过军阵直奔身后大营。 吴将军见事,朗声道:“魏将军息怒!都是自家人,何必大动兵戈,我这就传令给你开城门!” 说罢,他转头示意,一名传令兵匆匆而去。 那传令兵刚站上楼梯就挥舞起来手中的旗帜,街道上的预备队得到命令,朝城门出快速集结。 待到传令兵跑下楼梯,两名都尉也拍马而至。 “怎么回事,还没打起起来就调动我们?” 传令兵解答道:“将军要开门引魏冀入城擒杀,你们带领本部兵马做好准备。” 两人听闻大喜,这可是难得的奇功啊。 传令兵继续道:“敌军骑兵只有万余,即便是放进来也无所谓,你们需要做的是在步兵一拥而上前帮助守门军挡住其万骑。” 两位都尉相视一眼,带着己部转向城门两则。 城门大开的“吱嘎”声刚刚响起,就听到了魏冀那一身犹如惊雷般的咆哮:“骑兵随我入城,直奔皇城!” “轰隆隆~轰隆隆~” 万马奔腾带起的声势,让地面都跟着颤抖了起来。两侧士兵队列整齐,一点都没有伏击的意思。 “架!” 一声爆喝在门洞内炸响,魏冀一马当先的冲了出来。其身后铁流滚滚,是一些地面青石因此碎裂。 “砰砰砰!” 一连串巨锤砸响机扩的声音从城头传来,守门将士好似接到命令迎着骑兵朝城门冲去。 两侧伏击并相继杀出,一名名顶盾士兵前赴后继的撞向了还在飞奔的骑兵。 在他们身后,一根根短矛被掷出,成片的骑兵与战马在惨烈的厮杀中栽倒在地,又被身后的袍泽踏成rou泥。 城门争夺战如火如荼的打响,城外密集的箭雨与弩车收割步兵的生命。 就在城门处激战正酣时,魏冀带着大队强行止住,虽说有不少人因此折损,但不影响他组织骑兵反向冲锋。 他一边在最外侧往回挤,一边大喝道:“后队变前队!随我占住城门!” 都城的街道随宽,但急停的折损在加上原地转向一时间使骑兵乱作一团。 魏冀已经没有时间理会其中的废物,这要有几千人能随自己冲出去,步兵一定能借机冲进来。 待他冲到阵头,两尉将士已经率先对他们发起了冲锋。 只见那两名都尉冲在队伍的最前面,目标正是手握大锤的魏冀。 魏冀不退反进拨马疾行,其双臂抡起大锤,想要一击把两人扫下马去。 两柄长枪在大锤明前显得弱不禁风,就像两位窈窕淑女面对一个强壮的屠户。 魏冀的虽然被挑落了头盔,但还是仅用一锤击飞了两名神威军都尉。 骑兵士气高涨,终于慌乱的随魏冀发起了充分,而神威军阵前死将,一时间有了溃散之势。 “小儿受死!” 一声怒吼在步兵方阵后响起,随着阵阵马蹄声,神威军步兵自觉的让开了一条路,并且声势大震! 看那人,头戴天神怒视掩目盔,身穿神兵天降亮金甲,腰配祥云盘绕银腰带,下挂万山齐聚金甲裙,脚踩万民朝拜金鳞靴,身后一件白色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头盔上的白羽也在随风飞舞。手中一把双手剑,正是那位列第一的千钧剑。 其坐下一匹枣红色的骏马,高八尺,马蹄之后长有烈焰状红色鬃毛,其名曰:烈焰霹雳火。 来人,正是姜不归! 只见烈焰霹雳火高高跃起,它落地的那一刻,一头撞在了魏冀战马的脑袋上。 那战马一个踉跄,魏冀一时失了重心,手中的巨锤也为之一滞。 姜不归抓住这个空档,手中千钧剑手起刀落,一击便砍飞了魏冀的脑袋。 他左右手齐用,扫落魏冀尸体的同时,用劲气拘来了魏冀的头颅。 只见他举起那头颅大喝道:“降者不杀!负隅顽抗着死!” 其身后步兵蜂拥而至冲入敌军军阵中,在这双重压力下骑兵纷纷下马投降。 都城的城门顺利关闭,但大军围城之势没有因此解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