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6章 李栋,他是个作家【三千五百张月票加更】 (第1/2页)
,我的1978小农庄 “李栋还有啥别的身份?” 高英嘀咕,瞅着没见着有啥特别的,倒是rou馍馍做的挺好吃,家里收拾还行,别的没见着有啥不同。 一落户农村知青,家里能有啥能耐啊,至于自己个不光光没能耐说不定脑子还不灵光呢。 “你啊。” 梁天给妻子倒了一杯茶,拉着坐下来。“你看看,这个。” “报纸有啥看的?” 高英一脸疑惑,咋的还觉着自己无聊啊。 “你仔细看看,这篇文章。” 梁天点点报纸上文章,高英疑惑仔细一看愣了一下。“这是李栋写的?” 要知道李栋可没有一点起笔名的想法,这货直接用的真名,深怕别人不知道他似的,地址也写的清清楚楚,里山大队韩庄李栋。 “是啊,不光光这一篇文章。” 梁天又拿了几分报纸。“这一份是刚到的,花城寄过来的。” 上海,北京,广州全齐了,高英挺惊讶的。“真没看出来啊。” “是个有才华的小伙子。” 梁天笑说道。“你啊,别担心了,晓燕也长大了,这些事情,我们就不cao心了。” “你对这小伙子挺看好?” 梁天摆摆手。“你啊,多想了,晓燕的事我随她意愿,咱们不干涉,你也别老封建老思想了,咱们尊重孩子的想法。” “算了,说不过你。” 高英心说,这个李栋还真有点能耐啊,不过心里还是不希望闺女和李栋太过纠葛,毕竟李栋说的再好,那还是农村户口。 李栋可不知道这些事,今天是水轮实验的,一庄子老少都到了水闸那块空地。 韩国富还专门买了鞭炮,小娃子们来回跑热闹极了。 “梁技术员,栋哥你们来了。” “好热闹啊。” “大家都过来看热闹呢。” “五奶,六爷你们也来了。” 这两位老人也在,李栋修着水磨坊初衷就是为了解决老人们碾稻谷,磨着面粉,玉米面,红薯面的不方便。 “来看看,说啥,水推磨,真的嘛,娃子?”五奶好奇问道。 “可不是嘛,水推磨。” 李栋笑说道。“一会你看看,一放水,轮子转的可溜了。” “是嘛,这个稀罕啊。” 六爷吧嗒一口旱烟。“那俺可要好好瞅瞅。” 两位老人一辈子估摸都没出过里山,可是当国家需要的时候,两家一定犹豫都没有就把两个儿子全送上战场了,朴实的爱国,李栋还是十分敬佩的。 “五奶,六爷,回头咱们水磨,水碾建成了,那你们以后可就轻松了,碾谷子可不用人力了。” “那好啊,俺们得好好谢谢人家小女娃子。” 梁晓燕挺兴奋,这么多人,大家都是来看水轮实验的,当然还有点紧张。 “水位够吗?” “够了。” 梁晓燕检查了一下水位,还不错。“安装水轮吧。” “好嘞,卫国,咱们下去。” 几个年轻人,卷起裤腿,零下几度下着水里,相当冰爽那感觉透心凉,李栋刚踩到水就一哆嗦,真是冷啊。 水轮底座是安装一块大石上的,这两块大石头可事花了不少功夫,打眼敲进入木窝,类似老式木板门,水轮放进窝窝里插上木钳子,这一次只是实验木钳子没有打死。 李栋,韩卫国几个安装好水轮,赶紧跑上岸,擦擦脚,这一会功夫就冻得红彤彤的。 “大家赶紧擦擦。” “达达你的鞋。” 小娟立马把鞋子,袜子送过来,李栋穿上鞋袜哆嗦了一会。“国富叔,下次能不能搞点胶靴啊,太冻脚了。” “胶靴是啥?” “算我没说。” 李栋无语,难道这个年代没有胶靴,不应该吧,回头再查查。 水轮按装好,众人此时都屏住呼吸,梁晓燕同样紧张不已。 “别担心,肯定没问题。”李栋见着梁晓燕有些紧张安慰道。 “国富叔,时间到了没,开闸放水啊?” “着啥急啊,还没到呢。” 李栋见着韩国富掏出怀表瞅瞅时间,国富叔可以啊,还有怀表这么的高档东西啊。 “时间到了,放鞭炮。” 随着时间到,韩国富一挥手,韩卫河点燃鞭炮,一群小娃子拍着小手,撒欢跑。 噼里啪啦,鞭炮响起来。 “开闸放水。” 随着木板闸门被拉起来,水顺流而下沿着一米多高的水泥修建的水槽冲下来,水花溅起,水轮随着水流转动起来,越来越快。 “转了,转了。” “水轮转了。” “成了。” “成功了。” 李栋和韩卫国,这群年轻人,欢呼雀跃,李栋同样激动,兴奋,这种感觉多少年都没有了也就考上大学时候有。 “成功了,太好了。” 梁晓燕握着双拳,成功了,水轮转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