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百六十九、弧弓与马鞭 (第2/3页)
忠说:“是的,他说宋国皇帝等着太后回话。” 萧绰说:“好,朕知道了,你先回去休息,等明天皇上来了,朕和他商量商量,再说。” 王继忠说声“太后晚安。” 萧绰说:“回去吧,你也累了,回去好好睡一觉。” 可是,王继忠回去以后,怎么也睡不着,他手里拿着石普给他的信,站在穹庐里发呆,手心已经汗湿了。 石普在信里告诉他,他的兄长王继英在瀛州城内。王继忠看了信就再也坐不住了,借口要向太后回报情况,辞别了耶律隆绪,连夜回到瀛州城下。一问战况,瀛州还没攻下,他的心终于松了下来。于是,连忙把赵恒送过来的弧弓和马鞭献给了萧绰,希望双方就此罢兵休战。 唉,也不知道兄长现在怎么样了?石普说他代表皇上巡檄三关,宣谕将士,但他做完这些事后,应该立即回去呀,留在这里干什么?他又不会打仗。想到这里,王继忠的心又悬起来了。一夜反反复复就是放心不下王继英。 清晨,耶律隆绪率军来了,萧绰立即召集御前会议,萧绰的案上摆着王继忠送来的弧弓和马鞭,耶律隆绪和韩德昌两边坐着。群臣都依次站着。 开会前,萧绰令人拿着弧弓和马鞭给众人看,众人不知萧绰何意,弓和马鞭极其普通,弓还没有弦,太后拿这些给大家看要干什么? 看着众臣满腹狐疑,萧绰开口道:“这两样东西,想必诸位都认得。” 众人看着萧绰,不知她要干什么。 萧绰问:“诸位知道这是哪里来的。” 没有一个人知道。 萧绰说:“这是宋国皇帝送给朕的。” 众人甚是惊异,萧挞凛说:“他送这些给太后干什么?” 萧绰佯装不知道,说:“朕也不明白,所以叫诸位来问一下,他送朕这些到底想干什么?” 萧挞凛说:“依臣看他是想吓唬太后。” 萧绰说:“是吗?朕岂是他吓唬得了的?” 耶律观音奴说:“依臣看他是想投降,太后,你看他都把弓和马鞭都送来了,这不是缴械投降吗?” “对呀,他肯定听说我大军压境,心里慌了,就缴械投降了。”很多人同意耶律观音奴的观点。 弧弓和马鞭送到丁振面前,丁振拿起弧弓,看了看,说:“弓上无弦,则不能射箭,送不能射箭之弓,则意味着想放下武器。弧者,和也。这是宋国皇帝想与太后讲和之意。” 萧绰微微点了点头。 耶律隆绪说:“那他送马鞭是什么意思?” 丁振拿起马鞭说:“至于这马鞭,是想请皇太后回到草原上去骑马放牧,从中原回去。” 韩德昌说:“閤门使说得有道理,应该是这个意思。” 萧绰说:“既然宋国皇帝想与朕讲和,诸位说怎么办?” 萧绰话音刚落,萧挞凛说:“不能与他们讲和。” 萧绰说:“为何不能讲和?” 萧挞凛说:“契丹与宋国世代有仇,而且宋国全无信用,赵光义就两次北伐,南京几乎都被他占去,他们都这样,我们怎能和他讲和?” 耶律磨鲁古说:“是呀,皇太后,他们还占着关南不还呢。” 萧排押说:“要讲和,就先还我关南之地。”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一定不与宋国讲和。萧绰听了,说:“朕也是想,要讲和就先还关南之地,不还关南之地,就只有打下瀛州,夺取关南之地。” 萧挞凛说:“对,臣愿意打头阵,一定拿下瀛州。” 萧绰说:“太师已经接连打了好几仗了,先休息两天,让别人攻打,如果攻不下来,你再接着攻打。” 萧挞凛不好再说。耶律隆绪说:“今天攻城交给儿臣吧,太后也累了几天了,也要休息。” 萧绰说:“也好,希望皇上马到成功。” 安排妥当,耶律隆绪领兵攻城,萧绰留王继忠和韩德昌在帐中。 萧绰说:“继忠呀,你是不是有些失望?” 王继忠犹豫了一会儿,说:“太后英明,不会错的,臣不会失望。” 萧绰说:“朕不是不想讲和,无奈众人不想讲和呀。” 王继忠说:“臣知道太后的良苦用心。” 萧绰笑道:“是吗?那朕得感谢你。” 王继忠说:“臣能为太后做事,实乃三生有幸。” 萧绰笑着说:“这话朕爱听,就是听得不自在。” 王继忠说:“臣说的是真心话,臣是一个俘虏,蒙太后恩泽,得太后信任,自当激奋,臣今生没有别的愿望,惟愿辽宋两国罢兵休战,和平相处,这是太后给臣的赎罪的机会,也是太后给臣重生的机会。” 萧绰说:“说得好,继忠,你可知道朕为何要重用你?” 王继忠摇摇头。 萧绰说:“因为你与别人不一样,别人心里装着功名利禄,你的心里装的只是天下苍生,你只想天下太平,百姓安宁,这正是朕的心愿。” 韩德昌说:“这也是我的心愿,王继忠别辜负太后的期望。” 王继忠说:“臣一定尽心竭力帮助太后完成心愿。” 萧绰微笑着点点头。 王继忠嗫嚅着说:“太后能不能不打高阳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