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百零六、萧挞凛的伤心地 (第2/3页)
所以说,高阳关的实力不可小觑。” 萧排押说:“臣有一事不明白,我军为何不趁机攻城呢?” 耶律隆绪说:“城门是攻不进去的,徒增伤亡。” 萧排押说:“臣还是不明白。” 耶律隆绪说:“你可知道那几十个宋军是干什么的?” 耶律磨鲁古说:“当然是接王继忠的儿子的。” 萧挞凛瞥了耶律磨鲁古一眼,说:“接人要那么多人吗?那是一批死士,出来就是阻止我们进攻的,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城墙上布满了强弓硬弩。” 耶律隆绪笑道:“还是太师想的细致,宋军一定是这样布置的。” 正说时,皇太后萧绰,大丞相韩德昌到了,不久,文武大臣都到了。 耶律隆绪看了看到场的大臣,开口说:“各位,我军出征已经一个多月了,一个多月来,我们都做了一些什么?各位,都说说吧。” 耶律隆绪说罢,目光将群臣扫视了一遍,最后目光停留在萧挞凛的身上。 萧挞凛的目光正好与耶律隆绪相遇,脸上一阵发白,耸了耸肩膀,说:“皇上,皇太后,臣无能,没打好仗,让你们失望了。” 耶律隆绪说:“太师,不要动不动就把失败往自己的身上揽,没打好仗,有很多原因。” 韩德昌却说:“仗没打好,太师确实有责任,作为大军主帅,他做事太莽撞,没有细致地考虑事情,报仇心切,好感情用事,不计得失,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大将风度。” 韩德昌说罢,场下立即交头接耳,嗡嗡嘤嘤,如飞进一群苍蝇,所有的目光都投向萧挞凛。 萧挞凛浑身不自在,脸上的汗珠子,不住地往下滴,他舔了舔嘴唇,说:“大丞相说得对,这些时我的确做了许多莽撞事,请皇上,皇太后处罚。” 萧绰说:“现在不是处罚谁的时候,诸位卿家还是想一想我们下一步怎么办?” 耶律隆绪说:“是的,我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就是要制定下一步的行动方案,诸位,都说一说吧。” 萧挞凛说:“臣还是觉得应该攻下瀛州。” 北府宰相萧继先说:“太师,你为何总跟高阳关过不去?难道你一定要报这个仇吗?” 萧挞凛耸了耸肩膀。说:“谁说我一定要报仇?瀛州是宋国北方重镇,打下瀛州可以震慑宋军。” 耶律课里说:“太师说攻下瀛州可以震慑宋军,我看未必,高阳关真的那么重要吗?它只是宋国北方的一个关隘,攻下它,不足以让宋朝廷震动。” 萧排押说:“是呀,瀛州在宋人的眼里,并不是很重要,不然,宋国的援军早就到了。” 耶律隆绪说:“这么说,攻打瀛州并不划算?” 韩德昌说:“这里不存在划算不划算,我们此次南征的目的,并不是要夺取城池,占领土地,因此,没必要为攻打城池伤亡那么多人。” 耶律隆绪说:“是啊,攻打瀛州我军伤亡了数万将士,真让朕心疼。” 耶律隆绪说罢,引来一阵唏嘘,有人竟然啜泣起来。 耶律磨鲁古说:“请问大丞相,我们此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不待韩德昌开口,萧绰说:“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逼迫宋国与我们签订和约,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过太平的日子。” 耶律老君奴说:“若是这样,很简单,就派几个人到宋国去,让他们签订文书,不就行了,何必还要派兵到这里打仗?” 韩德昌说:“太尉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自古没有束手就擒的敌人,和平也是用鲜血换来的,所以,这一仗我们必须要打,以打促和。” 萧排押说:“大丞相说得对,只能以打促和,不逼迫他们,他们就不会就范,要想过和平日子,就要先流血。” 萧挞凛说:“为了子孙,我一定要打好这一仗,我要用我的血给他们换来太平盛世。” 耶律善補说:“既然我们并不是为了夺取土地,那就不需要花太大的力气攻占城池了。” 耶律磨鲁古说:“照这样说,我们是不是应该班师回国了。” 王继忠说:“不,我们的目的还未有达到,此时回去,前功尽弃。” 耶律隆绪说:“依你之见,该怎么?” 王继忠说:“现在宋国还在犹豫,我们只有继续南下,给他们施加压力,逼迫他们与我们谈判,才可以达成和约。” 萧绰说:“继忠之言正合我意。” 韩德昌说:“南下,首当其冲的是大名府,这也一个难啃的硬骨头。” 王继忠说:“既然我们不是以攻城掠地为目的,那我们何不采取围而不打的战术,让他们感到有压力即可。” 萧挞凛横了一眼王继忠,说:“这是什么话,哪有围城不打的,不攻打他们,他们如何有压力?” 耶律老君奴说:“是啊,我们大老远跑过来,不攻打他们,难道是赶集吗?” 王继忠说:“所谓压力不一定在于力,而在于势,就好比一座摇摇欲坠的房子,虽然没有倒塌,却总让人感到不安,会想办法离开或者修缮,围城也是一样,只要我们将城围住,城里人自然感到压力,会想办法求援。” 没等王继忠说完,萧绰便说:“好主意,我们就等他们的援军到来。” 韩德昌说:“这个主意确实不错,原来我们一直犯了一个错误,用我们的短处和宋军的长处相拼搏,岂能不败?” 萧挞凛恍然大悟道:“是啊,我军擅长野战,何不让宋军走出来比划比划?” “不错,我们就应该这么打。”耶律隆绪说,“还是王继忠有见地。” 萧排押说:“所以,我们要包围大名府,攻其必救,只有这样,才能调出宋军增援。” 萧绰说:“好吧,那就包围大名府,不过,攻击还是要攻击的,不攻打一下,他们也不会着急。” 韩德昌说:“太后所言甚是,我们不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