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落日圆_二百一十四、武将的态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百一十四、武将的态度 (第2/3页)

藐视和挑衅的味道,意在激怒对方,其实,这种布局一般人很难驾驭,往往会中腹不厚实而落败。

    今天毕士安就是想挑起寇准的斗志,他知道寇准是个不服输的主,但今天他似乎有些气馁,好不容易劝说皇上同意亲征,只等调兵遣将了。司天的几句话,让皇上找到了不出兵的理由。这简直把国家大事当成儿戏。

    寇准心里知道,皇上就是畏惧,不想亲征,能拖就拖,能闪就闪,反正朕就是不出去冒险。

    寇准几乎没有办法,所以急忙来找毕士安,和几个武将谈了,虽然,他们都表示支持亲征,但究竟有没有作用,寇准觉得很渺茫。因此,精神还打不起来。

    现在面对棋盘,面对毕士安的挑衅,寇准的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显露出来,他一向棋风强硬,素有“铁手之称”,尤其遇到了挑战,更是顽强,只见他落子如风,下得又准又狠,招招带着杀气。下到一百四十五手时,寇准的中腹已经坚实不可摧,毕士安投子认输。

    一场棋下下来,寇准觉得身上燥热,连大氅都脱了,头上热汗淋淋。下完这局棋,寇准觉得浑身畅快多了,到毕士安投子认输的时候,他不禁大呼一声“胜了。”脸上挂着他十九岁那年中进士的骄傲和满足。

    毕士安笑道:“恭喜寇大人取得了胜利。”

    寇准还盯着棋局,意犹未尽。

    毕士安又笑着说:“寇大人可否赏光喝一杯酒,以示庆贺?”

    寇准笑道:“当然要喝一杯,只不过要借贵府的的美酒了。”说罢,大笑起来。

    毕士安说:“正好我还有一瓶上好的女儿红,我们一醉方休。”

    毕士安说罢,令人弄几个菜,把女儿红拿上来。

    吩咐不久,酒菜摆上来了,二人喝了几杯,寇准就拿起瓶塞将酒瓶盖上,毕士安看了寇准一眼,说:“大人这是为什么?怎么不喝了?”

    寇准说:“大人,这酒先留着,等我们胜利了再喝。”

    毕士安说:“大人今天可是大胜呀。”

    寇准说:“等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再喝。”

    毕士安看了看寇准,举起酒杯说:“好,老夫就祝大人建立不朽功勋,把这杯酒喝了,凯旋之日,再喝剩下的酒。”

    寇准端起酒杯,与毕士安碰了一下,一仰头,将酒喝了,拿起大氅,披在身上,举手抱拳道:“多谢大人赐教,寇准走了。”

    说罢,不等毕士安回应,寇准抬脚就走,出了毕府。夜色茫茫,天上,挂着一轮明月,清冷,光亮,地面上的积雪月亮一样白,反射着清冷的光芒。

    这天,赵恒又召见了王继英,赵恒知道,寇准绝不会善罢甘休的,一定会再逼他亲征。他很清楚拒绝亲征是不可能的,寇准绝不会答应,他现在做的就是拖,但这终究不是办法,能拖到多久呢?寇准一定不会让他拖很久。听说寇准下朝之后直接去了毕士安家里,还联系了高琼,王显、石保吉,李继隆等武将,他们去干什么?无非就是商量亲征的事,这将又是一次逼迫,文武群臣都主张亲征,自己还有什么话说?

    思考再三,赵恒派人把王继英叫来,毕竟还有第三条路,而且他越来越觉得第三条路切实可行了。

    因此,一见到王继英,赵恒就说:“王卿家,你说契丹人是不是真心和谈?”

    王继英说:“依臣看来,应该不会有假。”

    赵恒说:‘何以见得?’

    王继英说:“据臣所知,契丹皇太后本来就不想打这一仗,她只是想通过这一仗,来达到和平的目的,彻底消除战争。”

    “是吗?那他们为什么还要打进来?派一个使者来商谈,不就行了吗?”

    “请问皇上,就来一个人来商谈,向我们索要土地,你能答应吗?”

    “当然不会答应。”

    “是啊,不仅不会答应,还会向他们索求燕云十六州。”

    “对呀,燕云十六州本来就是中原的领土。”

    “所以,光商谈是不行的。”

    “所以,他们就率军来夺取?”

    “臣想他们是想以打促和。”

    “以打促和,这是什么道理?他们若真想谈判,朕就跟他们谈判,只要他们退兵,什么都好说。”

    王继英说:“皇上真想和谈,臣愿意帮陛下联系。”

    赵恒说:“好,卿家就去联系王继忠,请他多在契丹皇太后面前说明朕的和谈之意,如果和谈成功,朕一定好好赏赐你们。”

    王继英说:“为国家尽力,是臣子应尽的职责,不过,臣还是要请求皇上早点亲征。”

    赵恒说:“既然要和谈,何必又去亲征?”

    王继英说:“契丹人要以打促和,皇上当然也要以打促和,只有武力相抗衡的情况下,才能达成和谈,不然,在武力的威逼下,那只能呈上降表了。”

    赵恒说:“言之有理,朕绝不做投降的皇帝。”

    王继英说:“皇上这么说臣就有信心了,臣建议,如果和谈,请仍然用曹利用为使者,他一定不辱使命。”

    赵恒说:“朕也相信他,上回他就做得很好。”

    找到了第三条路,赵恒的心轻松多了,他拿出王继忠的书信又看了两遍,心里想着如何回应契丹人,对于契丹人索求的关南之地,这是万万不可答应的,他不想让太祖,太宗用鲜血换来的土地落入敌人的手里,但不答应,契丹人能干休吗?

    赵恒想了半夜,竟睡着了,这也是他近来睡得最安心的一觉。

    一觉醒来,天已快亮了,内侍来请他上早朝。赵恒匆忙洗嗽毕,吃了一点东西,就来到朝堂上。大臣们都在阶下等着。

    参拜毕,寇准果然再提亲征之事,说亲征必须尽早出发。

    赵恒沉默一会儿,说:“朕听说契丹有讲和之意------”

    没等赵恒说完,寇准便说:“皇上,现在离和谈尚早,请尽快准备亲征,若再犹豫,战机转眼即逝,耽误不得呀。”

    赵恒不说话,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