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百八十、封赏 (第3/3页)
大臣说,给你的赏赐太小了。” 王继忠说:“那是他们的想法。” 张俭说:“那继忠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王继忠说:“契丹与宋国能结束战争完全是皇太后,皇上决策英明,和将士们浴血奋战得来的,我不能抢了皇太后,皇上的功劳。” 张俭说:“继忠兄真是一个明白人,那你到底想要什么?总不能与皇太后那么僵着吧。” 王继忠看了张俭一眼,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奥秘,便说:“我没有别的想法,人生在世,无非名利二字,王继忠的名已经臭了,那就捞一点利,如果能做一个富足的人,也不枉来这世间一场。” 张俭看着王继忠说:“继忠兄,你真是这么想的?” 王继忠笑道:“当着兄弟的面,我岂能说假?” 正说着,到了候朝厅,厅里挤满了人,三三两两小声说话。看见王继忠走来,都停止了交谈,向他围上来,看了看王继忠的神情,有人便说:“上将军今天的气色不错哟。” 王继忠笑了笑,说:“我看你们也都红光满面的,像又喝酒了一样。” 萧排押说:“上将军,别说了,昨天因为你我们连酒都没喝好。” 耶律老君奴说:“是啊,上将军,有什么事也要把酒喝好呀。” 王继忠笑了笑,说:“各位如果没喝好酒,改天我请你们喝酒。” 耶律磨鲁古说:“何别改天,就今天我们到府上喝酒去,好不好?” 其他人,也都跟着起哄。 耶律善補说:“是啊,上将军,今天皇太后,皇上一定会重赏你的。” “说的没错,上将军立了那么大功劳,应该受到重赏。”立即有人附和。 王继忠听了,连忙说:“诸位,不要再提这件事了,王继忠求诸位不要再说这事了。” 大家听了,也都不再言语了,又三三两两地低声交谈起来。 王继忠回过头,没看见张俭,知道他去后宫了,便叹息了一声,找了一个座位坐了下来。 过来上朝的时间,没有看见皇太后和皇上,也不见内侍。大家都焦急地等待着,目光都不住地看着大殿的入口。 已经过了一个多时辰了,仍不见皇太后,皇上到来。已经有人不耐烦了,便对萧排押说:“宰相大人,今天的朝会该不会取消吧?要不,大人去问问?” 萧排押说:“再等等,取消朝会,内侍会告诉大家的。” 大家只得再等着,几个人低声说话,更多的人则一个人待着,或不停地踱步。 大殿入口终于有了脚步声,只见萧绰,耶律隆绪走了进来,接着韩德昌也走进大殿,内侍喊了一声,“上朝”,文武百官鱼贯而入,依次排列好了,朝拜已毕,各自站立好了。 只听见耶律隆绪说:“昨天给上将军的封赏,上将军推辞,不接受封赏,众位卿家以为如何?” 萧排押说:“臣觉得这次南征上将军出力最多,理应受到更高的封赏。” 耶律隆绪说:“大家都以为这样吗?” “是。”众臣齐声答道。 萧绰说:“既然是这样,那就封王继忠为楚王。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都说皇太后英明。 王继忠匍匐上前,说:“王继忠何德何能敢受此爵?” 萧绰说:“王卿家,你立了大功,应当授予王位,不仅如此,朕还要赐你国姓,今后你就叫耶律显忠。” 王继忠说:“皇太后的隆恩,王继忠愧不敢当。” 萧绰说:“王继忠,朕赐你国姓,你还推辞,难道耶律之姓,还配不上你吗?” 王继忠不敢再推辞了,只得叩头说:“谢皇太后隆恩。” 萧绰又说:“南枢密使一职还是由你担任。” 王继忠说:“回太后,南枢密使,臣实在不能担当。” 萧绰说:“你有什么不能担当的?” 王继忠说:“臣自从上次患了疟疾,身体一直没有恢复,请太后另择贤良。” 萧绰说:“既然如此,那你就好好养病,赐地一百顷,奴隶三十家,白银三千两,住宅一区。” 王继忠连忙叩头,道:“多谢皇太后大恩。” 萧绰说:“好吧,起来吧。” 王继忠起身退后。 众臣怎么也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惊诧地看着萧绰,又看了看王继忠。 萧绰说:“诸位都受到了封赏,但是还有一位没有受封。” 众人的目光都投向韩德昌,但是萧绰并没有看着韩德昌,而是望着大殿外面。说了一声:“让他进来吧。” 大殿外面传来脚步声,众人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十四五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众人都不认得这人,也从未见过他上过战场,不知他何时立过战功,疑惑地看着他走进大殿。 年轻人拜见了萧绰和耶律隆绪,站在堂下,左右看了看,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一双手不知放在什么地方,一双眼睛也不知看什么才好,看了看萧绰和耶律隆绪,连忙低下头,脸涨得通红。 他长着一头卷曲的头发,高高地鼻梁,阔大的嘴巴,身材修长,只是略显单薄,说话声音很低,有浓重的鼻音,喜欢不时地吸一下鼻涕。 众人都好奇地看着年轻人,他到底是谁?为什么封赏他? 萧绰看了看众人,说:“诸位都不认得他吧?” 堂下没有人回答,只是疑惑地看着萧绰和年轻人。 萧绰扫视了一下众人,稳了稳神,说:“你们不认识他,但是他的父亲,你们都认识。” 众人已经猜到年轻人是谁了,目光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萧绰说:“看来大家都猜到这孩子是谁了,他就是萧挞凛儿子。” 萧绰说到这里,声音哽咽,不得不停下来,过了一会儿,才说:“萧挞凛自挂帅以来兢兢业业,身先士卒,不幸罹难,是我大契丹的英雄,是众人的楷模,他不在了,功劳却在,朕将录用他的儿子——萧慥古为南京统军使。” 萧绰话音一落,众臣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竟然成了统军使。 众人心里都不服气,但看见萧绰一副不容置疑的神情,也都不说话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