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镇狱锤 (第1/1页)
男子名叫赵渊,生前以摸金倒斗为生。 早些年,上山时无意中得到一本讲述风水玄学的奇书。 得书之后,他开始认真研习书中内容,惊奇地发现自己天赋异禀,能够迅速理解其中妙理,并做出推演。 按照常人思维,精通玄学风水,那自然是拜入一些名家大儒门下深造,学成归来入皇朝封国师。只有要真东西傍身,那绝对尽享荣华富贵。 再不济,居于一城,给当地豪绅测算黄道吉日,cao办红白喜事,那至少也是吃喝不愁,时不时还能去勾栏瓦肆逍遥快活一把。 可时年十六的赵渊偏偏走了邪道,发丘倒斗。 凭着丰富的风水知识,他游走名山大川间,一看一个准,盗了许多大墓,迅速发迹。 其中还有不少是一些大家族的祖坟,也叫他盗了。 祖坟被刨,搁谁都忍不了。 这些绵延至今的世家大族联合起来,在各地发布悬赏,只为拿下赵渊的项上人头,出口恶气。 然而,赵渊非但不收手,反而变本加厉,不知怎么的寻到一处古代宗门遗迹,竟然开宗立派了。 护宗大阵一开,凡人家族根本奈何不了他。 仙佛两道,利益不相关,也不会多管闲事。 就这样,赵渊继续他的倒斗生涯。 直到三十岁那年,赵渊寻到一处古皇朝大将军的墓。 这次,他失算了,错把穷山恶水看成青山秀水。 那墓xue坐落于极煞极阴之地,墓中尸体早已发生异变,生出灵智,修成飞天银僵。 赵渊心知凉凉,用尽浑身解数依旧不敌,被活活咬死。 ...... 悔恨的泪水,被御灵灯的灯芯吸收。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陆尧心中轻叹,开始宣判。 依照阴律,赵渊生前挖坟掘墓无数,死后打入十五层磔(zhé)刑地狱,受凌迟剥皮之苦。 宣判完毕,再提笔往脸上写下“十五”。 神鬼天书浮现,男人被剥皮抽筋的景象一闪而过,一幅锤子图案亮起。 陆尧手中多出一柄造型古怪、模样惨白的锤子,浑身遍布骨刺。 镇狱锤。 这是陆尧第一次得到攻击类法宝。 “丑是真的丑!” 他直接收进天书空间中,撂着吃灰,非万不得已坚决不用。 交付差役送去受刑,一天工作结束。 ...... 判官殿。 一处偏殿之中。 两名男子相对而坐,一位老年,一位中年。 赫然是温子江和崔玉。 “温老,事情调查的如何了?” 此话一出,平时笑吟吟的温子江一改常态,面色微沉道:“阳世出现一股邪魔势力,四处血祭凡人,动辄就是灭国屠城。” 崔玉皱眉:“那些仙宗佛门不管么?” “管,怎么管?压根管不过来!” 温子江叹息:“顾了东就顾不了西,救得了南却救不了北,这伙势力,分布很广。” 崔玉闻言,眉头皱得更紧了。 最近一段时间,生死簿上频繁出现有人明明阳寿未尽,却死于非命的情况。 数量之多,甚至惊动了酆都城。 奉北阴酆都大帝法旨,他需在一年之内查清此事,并做出解决。 可眼下看来,查是查清了,事情却属实棘手,不好办。 “不仅如此,老夫此次潜入阳间,还发现了更麻烦的事!” “但讲无妨!” 温子江深吸一口气,缓缓道:“阳间许多城隍土地庙,塌得塌,毁得毁,有些香火金身都破碎了!” “竟有此事?!” 城隍土地之流,乃是天地敕令共同册封的福德正神。 可如今,阳间正神竟被人破碎香火金身、摧毁神像。 天界方面是否通晓尚且不知,反正地府八成是不知道的。 若非今日,听温子江从阳间探查归来亲口讲述,如崔玉这等地府高层恐怕还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府君,还请早做定夺!” 崔玉略一沉吟,果断道:“我马上亲自走一趟酆都,面见大帝。这段时间,十八地狱就拜托温老了!” 温子江不语,只是深深抱了一拳。 崔玉叮嘱:“若是出了意外,温老可前往轮回司,去请转轮王大人。” “请府君放心。” “还有。” 崔玉又道:“阳间的事,我会安排人手再探,温老安心替我看护十八地狱就好!” “明白了!” 待到温子江走后,崔玉唤来手下小吏。 “去把薛凌叫来。” “遵命。” ...... 辰时,陆尧从入定中苏醒。 轮到五号房“忏悔”了。 这些天以来,鬼囚们摸清了这位新来的阴差的习惯:按顺序来,一天一个。 故而当陆尧来到鬼牢时,除了五号房那位,其他的囚犯一点也不紧张。 鬼与鬼的悲欢并不相通。 五号囚犯是一名老妪,嘴唇很薄,下巴很尖,满脸皱巴巴的,看上去一幅尖酸苛刻模样。 而所谓相由心生,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提灯引鬼去,踏上孽镜台。 老妪生前是阳世大赵朝紫苑县,十里八乡有名的泼皮长舌妇刘氏,平日里最喜欢议论别人家长里短,在背后乱嚼舌根。 总之缺德事没少干。 要论有多泼皮?有多尖酸? 县上陈家的千金小姐,只是和同县的年轻秀才约定一齐入寺祈福,就被她传成外出偷情私通,批判女方不守妇道,指责男方玷污闺秀。 这么一闹,沸沸扬扬。大小姐不堪忍受指指点点,上吊自证清白;秀才也因此事,仕途毁去大半,被迫搬离他处居住。 还有一次。 刘氏借了邻居王氏十两银子急用,结果一晃就是年载。 王氏上门讨要,反而被指着鼻子骂回来。 不仅如此,刘氏此人,逢人就说王氏抠门小心眼,借了区区十文钱都讨要。 旁人哪里知晓实情,正所谓三人成虎。渐渐地,和善大方的王氏,竟然被传成野蛮的刁民。 王氏气不过,上门理论,却被刘氏当众骂街。 刘氏极尽恶毒之语,将王氏描述成为一个大恶人,她则摇身一变,成为受害者。 王氏索性不理,直接一纸诉状告到衙门。 县老爷也嫌麻烦,干脆强迫刘氏还给王氏十两银子。 这事算完了,王氏的风评也败完了。 刘氏的所作所为,堪称无赖典范。 尖酸刻薄,人见人嫌。 然,正所谓,恶人自有天收。 促使她命丧九泉的,具体乃是此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