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4章 思考 (第2/2页)
熟,等慢慢成为朋友就好了。加上这些人和图雅的表姐木兰都是朋友,应该没问题。 华清和李爽在饺子馆干的挺好,那地方是自己亲手打造的,他们按着现有的模式走就没问题,只能越做越好。 到年底能有谈加盟合作的,那时候条件也成熟了,可以开分店。开分店百分百会找自己,到时候再帮着把分店做起来。 现在家里稍有积蓄,但不够开饭店的,估计林燕也不同意开。不开饭店就在管理上下功夫,多管理几家店,收入也不少。以前都是免费帮忙,现在收费,并且给出保证,赚到钱了给管理费,赚不到钱分文不取。 还有两年四十,还一事无成呢,这哪行? 这辈子必须做点啥,要不然对不起自己。 老谭这样想着,竟有了蹉跎的感觉。 我们不防回顾一下老谭这三十八年来的人生。 从小七岁失去父亲,在一贫如洗的环境中长大。十三岁支门过日子,打理家里一切。那时候岁数小,有些事还不太懂,但家里就剩下他和母亲、五姐三口人,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不当家理事哪行?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逼的。 后来五姐考上师范学院,他上了高中。 那年他十七岁,第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手里拿着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是五姐的,一份是自己的。 看着两份通知书悲喜交集。 喜的是五姐和他都考上了,悲的是真没钱念呀。 于是做出了抉择:把自己市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收起来,脸上带着喜悦把五姐的师范学院录取通知书拿回家里。 五姐念师范学院的四年是他最艰难的四年。 他最大的理想是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改变贫困的命运。 可是残酷的命运呀,过早的降临到这个少年身上。 他以为只要努力学习,在农村高中也能考上大学。可现实叫他不得不放弃学业。他要念书,还要种地照顾母亲,还要四处借钱供五姐念书。这一切差点把他压垮。 最后不得不离开承载着梦想的校园,靠打短工挣钱养家,供五姐念书。 五姐毕业后虽然能喘口气了,但家依然贫困。好在五姐能照顾母亲,二十一岁的他做出人生中第二个抉择——出来打工。 选择这条现实的道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和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一样,最初选择的是工地。搬过砖,扛过水泥,当过装卸工,受的累就别说了。 最后选择了厨师这个行业。 从零活开始做起,然后是砧板,凉菜,厨师,厨师长,行政总厨,厨房总监。 cao作过省城最有名的临江轩饺子馆,并且把分店开到了日本和韩国。 cao作过老根山庄全国第一家店面,火极一时。 在滨海三年,把全国知名品牌青花阁做得风生水起,同时管理四家店面,年营业额八千多万。 还打造了两个模式。 一个是在阜新工作时帮着老部下郑佳琪做的“熏味小酒馆”,如今在省城非常火,已经有了八家分店。 一个是阿巧饺子馆,这种模式绝对流行,并且前景广阔。 但是他的婚姻并不顺利。 最初由于家穷没人给媳妇,出来打工后有过两次回家相亲的经历,都以失败告终。 但是在年轻的岁月里,每个人都有憧憬的爱情。 在泰山路工作的时候爱上了一个阜新姑娘,那个姑娘也爱上了他。 那是他生命中最美丽的爱情,也是最凄伤、最叫人荡气回肠的,有着叫人落泪的凄美。 他这一生都不会忘记那个姑娘——雅茹。 经历了爱情的失败,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林燕。 当他对林燕表达要一起生活的时候,林燕没有嫌弃他家穷,爽快的答应了,并且陪他回家见了母亲和jiejie们。全家人都为他有了对象而感到高兴,尤其母亲,眼里流出欣慰的泪水。 可是林燕的母亲不同意这门亲事,是林燕通过哭闹迫使母亲同意,才有了这个家。 俩人都是穷人家孩子,相同的命运使他俩走到一起,虽然没有美丽的爱情故事,却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相扶着走到今天,并且有了一个懂事的大儿子。 他永远不会忘记,只用了两千块钱就把林燕娶到家。 婚礼简单,并且寒酸。可是林燕没有任何抱怨,一心一意的跟着自己过日子。 人呀,应该讲良心。 妻虽糟糠,但却结发,结发之恩不可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