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章 艰难的重构 (第2/2页)
样,众人知道没有便宜可占了,也知道了江守义为什么怕他。有些人在议论纷纷,有些人学着演义里的话打趣“苟富贵莫相忘”。 江奕似乎有些恍惚:你们真要是富贵了,我希望大家都能忘了我。 信息、顾问等服务,在农民眼中向来不值一文;他们眼里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他们还不知道,能够在人生发展道路上给自己一个建议、一个扶持的,叫做“贵人”,估计要等到他们的第三代才能理解这句话。 江晓霞和江凤华也在说着小话:“你弟弟是不是有大爱的那种人?做了这么大的好事却不留姓名,明明帮了大家、却要表现得做生意一样,不让人说他好。” 江凤华的郁闷还没结束:“什么大不大、二不二的?我看他就是吃饱了撑的。那些人以前对mama可不好了。” 跟江奕家关系好的大部分都被江守义拉走了,现在这些人里面除了少数、确实是关系一般,有的还是关系有点儿僵的。因为江守义喜欢常年外出,刘连秀很是受到村里一些人的嘲笑。 江奕听到了二姐的抱怨:“jiejie,那些人我都知道。这次先不要那些关系比较差的,关系一般的人肯定也不会像关系好的那些人提拔得那么快。” “真的?你不骗我?” 江奕的眼睛都不带眨地:“真的,以后要是给他们提拔、加薪之类的,只要是江家屯出来的,我都先让你同意再说。行不行?” “那还差不多。”江凤华的语文没学好,她分不清“让你同意”和“需你同意”之间的区别。 远在苏联的江守义听到江奕组建了“同乡会”的事情后,即刻在莫斯科复制这种模式。 刚送走了村长,校长进来了。计划生育政策下小朋友急剧减少,江家屯小学现在只有小学一、二年级,其他较高年级的小学生与邻村的联合上课。 “江奕,现在村里连个幼儿园都没有。” 这个校长从江奕读小学的时候就是校长了,他儿子与江奕年级相同。只是现在正读高一、计划冲刺大学,所以江奕没去打扰他。 江奕明白了,这是在找自己化缘呢:“校长,今天刚刚成立了同乡会,估计会考虑这个问题的。” “现在幼儿园还要请几个老师,村里年级差不多的都出去了。” 这倒是个问题。这个年代的老师都是直接从村里读过书的人选出来的,也就是所谓的“民办教师”,现在16-45的都被江奕收罗走了,可不就没有幼师的人选了么? 校长跟江奕一家都比较熟,也就不藏着掖着:“现在家里大人都出去了,孩子就没人看管了。” “能不能给他们成立一个晚托班,还可以看着他们做作业?”由于小朋友下课早,江奕没少给自家孩子找晚托班。 “就是缺老师和看护的,其他都好说。接送也没问题,家里有老人。” “那就请个教外语的呗,”江奕从初中开始学英语,与城里的同学相比是相当晚了,“越早开始越好。” “外语老师现在初中都找不到,都是些半路出道的。” 江奕忽然想到了:“以后江家屯的孩子都要学俄语或日语,老师我来找。校长,请你重新安排一下课程,每周三天把语文、数学的课程安排完,另外三天让他们学日语或俄语,外语老师我来找,都是外籍教师。” 正发愁外语人才不够呢,孩子们不就是最好的接班人嘛。与其让他们下午早早放学后玩泥巴、捉迷藏,不如像城里人一样早点学习外语。 “那要很贵的吧?光是交通费就不少了。”球踢给了校长,该他难受了。 “不用出交通费,外籍老师自己开车过来。幼儿园就开始学,5岁的孩子学习语言最好。”江奕直接决定了。 有意思的是,任城市劳动局听说江奕回乡的消息,局长坐不住了:“那个谁,你马上让人去找到江家屯那里申请农转非的。尽快给他们安排。” 办公室主任刚来,局长一下子没记住他的名姓。 “局长,这不是走后门吗?” 办公室主任刚来,一下子没记住该尊敬这个领导。 “什么走后门,你再不安排,人家都找到工作了,还转什么非?” 办公室负责人知道了:“局长真的是高!搞了半天您这是吃大户啊?那要不要知会江奕一下?” “最好还是说一声,以后传出去了恐怕不好。大家都知道江奕对本地有意见了,要是再来一次、恐怕将是火上浇油。”局长还真是头疼。大户的钱不好赚啊。 他又想了想:“他家不是住在一中附近吗?我去跟他说一下。” 办公室负责人不禁暗竖大拇指。这是多好的机会认识大老板啊。表面上是算计他的钱,实际上人家不在乎这点儿小钱,只会记得你尊重他。 劳动局局长看到江奕就是夸:“我听说了,江老板对江家屯是有再造之恩呐。从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然村,变成了按照工商业规则重组的一个个机器上的螺丝钉。各位父老们一定会多感谢这个第一推动啊。” 江奕没想到这个劳动局长还真有把刷子:“他们刚进城,可能会给您添一些麻烦。” “不麻烦不麻烦。这次的农转非指标虽然不是很多,不过我们向领导汇报过了,可以把江家屯作为一个试点,只要申请的都可以优先。” 这个好意够大,不过江奕知道这里的花花肠子。他想了想:“倒也不用太倾斜了,就按照市里既定的标准好了。” “不会太倾斜。市里也考虑过了,参加过军训的人政治素质高、思想过硬,理应加分。”局长知道江奕能猜透自己的想法,现在就看他怎么想了。 军训加分是江奕忽悠同乡的,没想到被劳动局拿来作为噱头。 江家屯的人现在还不知道,他们进城的唯一指望就是能够找到一个非农工作,而这个工作实际上把持在江奕这里。也就是说,江奕可以绕开劳动局直接把好处交给江家屯的人。 如果帮了村里人,他们可能会继续靠着江奕、转变为市民的进程会慢一些;如果不帮他们,他们会逐渐按照城市的规则,转变的进程会快一些。 江奕更倾向于后者。问题是,有一天村民们会醒悟。 这真的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