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1990_第50章 郁闷的江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0章 郁闷的江奕 (第1/2页)

    “别别别,高校长那是多忙的人呀,”魏学敏听到江奕的“威胁”,立马配合地站起来,“我也就那么一说,其实还挺好的,向领导请教一下自己的观点有没有用。”

    好意思说是自己的观点?江奕看到付局长也在郁闷。

    “这些制度都没问题吧?领导看到了,以后要是问起来怎么办?”要是发现被骗了,付局长是以后的问责对象。

    “这些都是西方现成的经验,咱们先试一下呗。总设计师不是也说可以多试的嘛。”

    “这些成员都是连夜写出来的,人家还不一定答应呢。”

    “没事儿,先把牌子给他们,他们交了保证金就可以交易,不交保证金就不让交易。”

    “这也行?”付局长瞪大了眼睛。

    魏教授也晕了。

    “就当是发个传单也行啊。”申城期货交易所当年不就是这么干的么,参会人员在一次会议后全部变成了会员,都不带知会人家一下的。

    问题是,这个免费给的会员,在二十几年后哪个不是价值好几千万?历史上最神奇的造富,不过如此吧。

    周主任还在飞机上就仔细审视着那篇文章。他不能不看,范围是自己分管,观点太耸人听闻,论据太有力度。

    首先是粮食价格,1991年为了降低通货膨胀、低价收购粮食,加上白条在1984年第一次出现后就一直没有根绝过,造成农民惜售。

    加上华东洪灾导致歉收,在1992年将出现两家恢复性上涨;

    1993-1994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粮食生产平稳、导致粮食供应增长有限;一种是粮食丰收、农民兄弟会继续惜售。每个都指向一个结果:粮价继续上涨;

    问题是,粮价放开已经箭在弦上,如果再叠加这个因素,这三年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概率就很高了。

    其次是钢材价格,由于前两年投资增幅不高,预计1992年将会出现一波投资高潮,钢材生产却不会有较大提升,更多的需求追逐同样的供给,价格上涨是必然;

    1993年,由于前几年固定资产投资较少,钢铁设备投资期长,1992年下半年投产在1993年难以形成产能,所以1993年价格大幅上升的概率也很高。

    一个是基础生活资料,一个是基础生产资料。两个都出现较大涨幅的话,价格就失控了。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建议,通过金属材料交易场所、粮食交易所等发现价格,并重点推荐了商品交易所的关键制度。

    周主任是价格领域的专家,这些内容都比较熟悉。但是在国内媒体看到这么深入的文章还是第一次。

    魏学敏也算是个区域级的名人了,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写出来,如果没有很大的把握,将来可能会声名扫地。

    周主任被江奕提前剧透的信息震撼了,他不能不重视。

    第二天,办公室负责人过来请示:“周主任,您昨天考察环湖高速公路项目的报道以及配图等,兰陵市委发过来了,您看看是不是合适。”

    “按照规则发就行了。”周主任一边说,一边又拿过传真看了一下。这一看就笑了,怪不得这个也要请示自己。

    本来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就在于有个配图是在商品交易中心询问的情形,文字方面倒是比较含蓄:华国计划委周主任考察南四湖周边建设。

    周主任知道基层的小算盘。如果那个狡猾又有些喜欢耍赖的兰陵杨书记以此为依据,那么商品交易中心就有了保驾护航的了。

    这些军人还真是喜欢打地道,都跟上甘岭一样、把主力藏在地道里了。

    上甘岭!周主任不禁眼一热。

    《淮海经济周报》警示的1992年就是上甘岭战役40周年。如果烈士们知道他们用鲜血换来的生活竟然是人民吃粮食都困难,他们该怎么想?

    他放下了传真:“倒也是实情,就按照他们的意见发了吧。”

    兰陵,希望你们真能在价格领域打个大胜仗。

    兰陵,希望你们在商品交易中心的探索能够为华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杨书记开心了。哈哈,太好了,这个商品交易中心只能以“大湖”冠名了,通讯产业园的宝地可不是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