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1章 有钱的烦恼 (第1/2页)
只是打电话也得找个刘连秀注意不到的时间,还真变成一个地下党了。 “同事已经见到路遥本人了,就在长安,不过他的身体状况不太好,肝病总是会犯,现在他已经比较痛苦了。而且他很想回陕北老家去。” “多劝劝他,还是留在长安好一些,省会城市的医疗水平比较高一些。” “劝不动,他说8月1号长安到他老家的火车就要开通了。他一定要坐一坐这列火车才行。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故乡的召唤’。这些文人啊,就是多愁善感地。” “跟他签约,然后和作协一起就合同磨上一段时间,他就没时间再回陕北老家了。” “价格方面还真是不好谈。他以前的转让价格都很低,即使转给我们也没办法支撑他看病的医疗费。” “就按照10万,买断《平凡的世界》的版权。再商讨成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学基金会。基金会收购的第一件作品就是路遥的作品,同时启动文学作品的收购。” “文学作品收购?”这个貌似超越了韩厂长的范畴。 “我再找李君灿吧。”江奕也发现自己说着说着就说多了。 李君灿听到了韩厂长的描述,直接就带了一份《方案》过来了。香江的商业文明果然是发达。 江奕看了一下李君灿的方案,直接把所有的数字加了个零。 李君灿吓住了:“一等奖100名?奖励1万元?” 她在写作的时候她是把香江的奖励标准拿掉了一个零才放心的,那边的行情就是对文学作品付费比较重。 可是获奖人数也要加个零,可就让她想不通了。 江奕知道她的疑问:“要是获奖人数不多的话,就达不到引领风气的目的吧?我们又不是做给谁看的。” “引领风气?那要每年都有的活动才行,我们就算了吧。几千年来文人一直是这样,作品都是免费的,最多是那些佳人们给才子一个飞吻。” “所以李白才一贫如洗,靠着妇人替人洗衣服为生;所以杜甫才贫穷的无立锥之地,有个破茅屋还经常没有顶棚。要是一直这样下去,最后还是没人当作家,这个国家还是没有精神传承。” “江老板,你这个话题太大、太长远了吧?” “哈哈哈,是啊。其实我是看中了这些文学作品的商业效益。我以前通过写小说赚了不少钱呢,现在想投资一些优秀作品,有你在肯定不会亏钱的。” 这话把李君灿也放进去了,让她无法否定。 她仔细算了一下:“一等奖100名;奖励3万元;二等奖300名;奖励2万元;三等奖600名;奖励1万元。整体算下来共1500万,扶持一个产业的话还真是不贵。这样算的话倒是真的惠而不费。” 江奕尴尬地笑了笑。其实这些还不到扶桑国一个优秀动画节目的分成。英格兰国家一个叫做J·K罗琳从哈利波特的版权收入中获得了10亿美元,好莱坞的电影超过1000万美元的剧本并不稀缺。 “以后要像香江那样以商业运营的思维来经营文学,让写书可以致富。” 在华国这样一个没有著作权传统的国家,文人的雇主基本上只有一个皇帝,给出的报酬主要是靠“学而优则仕”。当官之外就只有无病呻吟,或者作为泡妞秘籍了。 “不过,公众作品还真的不一定能赚钱。还是你多写几个剧本好一些,每个都是大卖特卖。” “我一个人能写多少?而且以后我基本上不会动手去写作了,浪费时间。”主要是没得抄了,大部分作品都是记个大概情节,其他的还是需要自己绞尽脑汁去填空。 咱可是亿万富豪,犯得着干这些非“资本密集型”的行当吗? “也是,真的要想立足长远的话,还是要激发全民的力量,只是这样的话投入就很多了。老板可要心里有数哦!” “放心吧,7月以后,腾龙公司那边就会有很多回款了。”以前的合同条款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