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章 神奇的助攻 (第3/3页)
明的象征,所以从我读小学开始就被村里人称为‘大学生’。尤其是我的mama,虽然她自己的名字还是我教会的,可是我知道她在乎。也就是因为这些期待和关心,让我不敢不好好读书。我相信这些期待也许比较沉重,但是它不会让你在走出校门以后走偏。” 武强在外面也听到了这句话,我滴个亲娘,学习机的农村版广告词“mama的爱,伴我前行”就这样被你小人家塞进去了? 200万台看来有可能啊! 回头得把这些节目录制了放在家电商城循环播放,我们自说自话你可以不信,国家的媒体、省级电视台的节目你不能不信吧! “江奕,我觉得你的经历就体现出了‘感恩’。感恩有你!”郑阿姨这个总结很给力,只是不知道这个广告词能不能蹭上车,江奕很开心地看着郑春芳被自己绕进去了。 “让我们再回到刚才那句话上面来,刚才那句话的意思其实我不是很理解。不知道是不是被人传错了?” “当时一中的陈校长原话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包括明天的奋斗,除了为自己,也是为国家、为亲人。有时候这个社会最看重的,也许就是家人最看重的。” 陈校长这句话的影响力太大,江奕在一年半以后复述出来,情绪还是很有波动。或许是郑春芳是自己同学的mama让他放松了警惕,那一刻他慢慢地沉了进去。 “有一段时间,我确实是觉得自己不再需要这样读书、考试,如果我全身心地去帮助地方发展经济,可能价值更大。后来我发现自己很难说服那些关心自己的人,尤其是···我妈只知道我会考上大学,我爸经常喝酒的时候吹牛自己儿子有多聪明。村里的亲戚朋友会不会还像以前那么信任我,还是觉得我当了逃兵?以前我···我没有考虑到这些,现在我必须满足她的这个愿望,这是她听得懂的语言。” 看着江奕的神情,郑春芳很想去打断这一次专访。在她的记忆里,江奕无所不能、全身装甲,她还是第一次看到江奕有自己的软肋,这个软肋或许就是外面那个女人、他的mama? 一个伤疤也许还没有完全愈合,现在被她再次挑开了。自己终究是利用了江奕对自己的信任,她的嘴唇也在颤抖着。 制片人双手合十向她比划着,千万不要掉链子啊! 还好两个机位都瞄准了江奕,一个正面一个侧面。晶莹的泪珠最能打动一个母亲。 她刚要站起来。江奕已经在继续:“那时我就想,也许换个环境能让我更加珍惜学校这样的象牙塔,至少在那里我是放松的。所以我就到了一中。” 江奕终于说圆了,虽然换到一中有些勉强。终于可以不再这么煎熬。 “小奕,要不要休息几分钟?”郑春芳想到了自己家的刘伟,江奕终究是个学生。 “不用了,只要郑阿姨别再问这么难回答的问题就行了。” 下面的重点就是“满分作文”了。 “江奕,我们已经查证了,也给你一个小小的惊喜,”看到提词板的内容,郑春芳终于放松了一些,“你的数学课这次一道题都没有错,只是其中一道大题省略了一些步骤,所以你应该是考了满分。” “我也是一直奇怪。也许我觉得一目了然的步骤,改卷老师觉得大部分人需要提示一下吧。” “你不觉得惊喜吗?没有抱怨老师” “再错判50分也不会影响我去自己想去的学校,”成年人看结果,江奕的思想早已经成熟了,“老师们按照程序来,无可厚非。” 自己怎么敢把自己借给电视台,给电视台打击那些“不合理的考试规则”当武器使呢? “说起语文作文,很多人觉得很不可思议。有句话我记得很清楚,‘我羡慕从前,车马慢,书信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如今谢了繁华,我只愿看你、护你,不让你受一丝伤害。’你对伞下的一对描写得这么细致,你是不是谈过恋爱?” 郑阿姨也很八卦嘛。 “这句实际上是帮一个同学追求一个女生的时候想起来的。他不敢去表白,就经常让我给他传纸条。基本上是一天一张,那时候我就觉得这家伙太烦了,不太想‘助纣为虐’,可是他mama很厉害,我又不敢得罪,只能畅想一下如果是以前多少,几个月才能收到一封信,可以让我少写几篇。” 江奕这个回答把刘伟、郑春芳和宁岩全都放了进来,郑春芳不敢继续往下问。在制片人的一再请求下,她才加了一句:“后来这些修成正果了吗?” “后来接到纸条的女生觉得挺好看的,就把这些纸条在女生之间流传,我那个男同学这才知道自己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小动作也就这么结束了。” “江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于少年的情愫,堵不如疏。正确的引导,成全我们人生中一段记忆的美好。”郑春芳不太敢让江奕继续这个话题了,自己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挖出来了呢。 只是她的及时总结让众人不停地竖着大拇指。这是她作为当事人的mama长期思考的结果,能不“正确加动人”吗? “对于这次的满分作文,我觉得语文就是社会学,世事洞明皆文章,我很感激父母和亲朋好友,他们没有因为我小就瞒着我,没让我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小白。比如生理卫生,我们村里的老人患的病加起来就是一整本生理卫生课本,那时候我就特别希望能够救护他们。” “可是你最终也没有去学医?”郑春芳刚才受到江奕暴露刘伟事迹的影响,决定给江奕一些小小“激励”。 “即使我学会了,他们仍然不敢去治病,很多农村家庭没有那么多钱去交手术费。” 制片人刚刚想作出一个“停止”的收拾,郑春芳已经在迅速左转:“所以你最后报考了人民大学经济系?” “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还是生产比较落后,我想理顺生产体制比救助一个人更重要。我想这应该就是经世济民的更好方式。” 这句话说得太那个了,虽然一个高中生说出来有些突兀。可是他很励志,不是吗?到哪儿播出都没有问题,都是绝对正确。 所有人站起来鼓掌,就连那个被缴了枪的主持人也不知不觉地加入进来。 一个极其正能量的采访收尾。有始有终,由爱而始,以感恩连接,以报效祖国人民为终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