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章 冷热两重天 (第2/2页)
以我们调高了20亿,你们就得调高50亿。以后可别说我没跟你通气。” 老杨说完就想挂了,这下子刘书记可急了:“别别别,给我们调高50亿可怎么行?再说了,税收也没地方去收啊,这边的摩托车、主题公园和学习机可是都没有多少盈利的。” “哈哈哈,还真是,刘书记你可要多cao心了。”杨书记一想到任城的几个产业,现在觉得心里舒服多了。 还有那个半导体实验室,现在就没多少产出,肯定也帮不上任城的忙。 “杨书记,我看咱们谁也别笑话谁了,以后还是一起行动、有事先通气,你说怎么样?”刘书记第一个服软了,他们的困难至少是兰陵的两倍多。 人在困难下,不得不低头。 “刘书记就是站高望远,佩服!”杨书记给了刘书记一个表扬,顺手再抬一抬刘书记:“你们是老大哥,你们说怎么办、我们都跟着。” “什么老大哥,在杨书记面前我们还敢说个不字?你说吧,大不了一起去省里闹一闹,去年已经很支持省里了,今年坚决不能再这么玩了。” “刘书记水平就是高,就这么办。”杨书记终于听到了自己想听的话,要把这个“点子”的功劳打上刘书记的标签。 “我没说什么呀,你说刚才那些啊,都是气话、发发牢sao,一切还是以杨书记为准。”刘书记貌似也反应过来了,带头跟省里置气可不是好同志。 只是杨书记已经记下来了,而且记忆力非常好:“我觉得就按你说的做。有机会我们去省里反映一下,只要不是一起去就行。先说好了,得统一思想、统一步调。” 刘书记毕竟年轻些,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于是双方就达成了同盟。 杨书记终于决定了,他必须尽快到省里去一趟。 即使赖不掉这次的指标,好歹也要捞点实惠回来。 心里终于舒畅了些。午餐后,他抖擞着精神上了车,去参加另一场剪彩仪式。 江奕已经提前到了,还顺便在这里品尝了一下苏联饮食。 “苏联小镇,还真是名副其实。”江奕越看越喜欢,国内能达到这么高比例外国人的地方还真是不多。 街道上到处都是白种人,至少占了三分之一,很多还是全家出动。 商店和餐馆也都是以俄语为主,汉语就像是副标题一样,字体小了一号、位置也偏一些。 “小奕,三所罗沙国的高校在这里和国内的大学联合办学,以后会有学生一半时间去远东和乌拉尔地区的学校学习,可能会有学费方面的问题。”兰陵测算过生活和学习成本,国内的学生会有很大的压力。 秦成孝推荐的乌拉尔大学、远东大学,现在已经和孔子师范大学、华国矿大联合办学,加大中文、俄语、机械、材料、冶金等领域的学科交流合作。 “书记,博识教科的优秀学员也可以推荐继续深造,你以前可以答应过那些通过俄语中级考试的学员可以申请去留学的,”杨书记有过前科,江奕可得提醒一下这个选择性失忆的领导,“我们申请的消费金融公司即将开业了,重点就是教育贷款,肯定够他们使用了。” “前两年在国内学习,同时学习俄语,后面两年的成本也太高,大部分双职工家庭的年收入也就是不到五千。” “书记,您是根据官方汇率折算的,实际上这个汇率拿不到外汇,按照民间汇率,压力就小多了。我们也都算过了,您就放心吧。只要能够合格毕业,可以给予五年工作,足够他们偿还贷款。” 这句话倒是让杨书记安心了不少。江奕做事情有章法,更重要的是手里有钱,他要是觉得可行,那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你那个阿姨非要过来凑热闹,你在这边陪陪她。” “阿姨?”江奕在兰陵市这边的亲戚和熟人不少,但是让自己称呼“阿姨”的还真的没有。 “应该很快就到了。” 还真是说曹cao、曹cao到,杨书记的话音刚落下,就有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了:“小奕,你看看这个同学认不认识?” 赵丽萍身后,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出来。 “赵晓晴,怎么是你?”江奕做梦都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这个同学。 “你的阿姨姓赵,我也姓赵,不能来么?”赵晓晴眨巴眨巴眼睛,一副“你懂的”的表情。 “你们是?”江奕似乎懂了,却不敢说出来了。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关键是,这么重大的秘密,赵晓晴竟然能够隐瞒到现在! 赵丽萍看出了杨书记眼中的不悦。她以前就跟杨书记说过要介绍江、赵两人认识的事情,杨书记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 “是晓晴非不让告诉你,要给你一个惊喜。” “姑父就是官僚,你们都不欢迎我,那我回去了。”赵晓晴才没有那么多顾虑,几句话说出来,杨书记的脸上都说不出是该哭还是该笑了。 “晓晴,我是没想到你长这么快,哈哈哈,上次见面还是个初中生吧。真是越长越…漂亮了。”杨书记赶紧掩饰着。 “上次见面是四年前,已经是高一了。这都记不住。”赵晓晴又是一顿抢白。 老杨很少被人连续这样挑剔,这次外甥女一下子就长大了,更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又不是欢迎你一个人,你爸妈好不容易过来看看,怎么会不欢迎呢。”赵丽萍看出了杨书记的狼狈,也知道不能把这头顺毛驴惹毛了,赶紧过来缓解一下他的情绪。 “你哥哥嫂子也来?”老杨这次是彻底的晕了:“这么大事儿你怎么…” “我哥哥嫂子!不是你哥哥嫂子?”赵丽萍的眉毛都在展示着愤怒。 老杨被人挑了语病,终于消停了。 一场涉及两个家庭的“外交风波”终于以家庭内部的“嘴巴官司”而告终。 惊是有了,喜却未必。杨书记却很是头大,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他在拉皮条呢。 江奕稍微冷静了一下,也觉得有些大事不妙。 虽然现在是在腊月里,他却有种热汗傍身的感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