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0章、试飞准备 (第2/2页)
壳那样,面临高温的考验。但即使这样,穿梭机的复合材料外壳,也能抵抗最高3000℃高温和零下272℃低温,足以适应飞行中的各种复杂环境。 这个抗低温能力,已达到位于半人马座方位的行星状星云,距地球5000光年的“回力棒星云”的零下272℃,比绝对零度仅高1.15℃。抗高温能力比传统太空返回舱以15-20倍音速穿越大气层形成的高温越1000-1200℃。 最关键的是,马由采用了温差发电设计,不仅可以将热能回收产生电能,而且通过这个发电装置也起到对内部空间的降温、保护作用。其多达7层的各种材料和温差发电综合后,能让穿梭机内保持22℃的恒温。 穿梭机整体自重为6.9吨,其中电池组就达到了1.6吨,有效荷载为1.2吨。若以前世科技看,完全是一个玩具。但在今生,已是非常了不起的运载平台了。 这段时间,马由除总装这架穿梭机外。还抽空深入挖掘自己的各项异能。其中精准控制异能达0.1nm级cao作,之前他只简单作为各种精密加工、精准装配功能使用。 有了前段时间对异能的思考后,他在之前用化学和生物工程等方式合成的特殊生物芯片的技术上,更进一步。通过精微cao控能力,人为编辑了特殊蛋白质的DNA,从而形成一款全新的生物芯片。最终由这些生物芯片组合成全新的生物电脑。 大小只有烟盒大小,但计算效能和存储容量,却比之前的一代生物电脑提高了20余倍。加之没有了传统电源、机械和电路等,第二代生物电脑已升级为生物智脑。 马由研发出第二代生物智脑后,就安装了一台在穿梭机上。让穿梭机可以随时成为无人机。 也就是说,一旦发生万一状态,比如驾驶员昏迷无法cao控穿梭机时,生物智脑可以自主完成所有飞行动作,将乘客降落到安全地带。 当然这仅仅是最基本的功能,还有智能检测、处理各种飞行姿态、收发各种数据等。有了生物智脑,穿梭机上很多检测辅助设备都可以省略,只需布置各种传感器,吧信号传送给智脑,它就可以自主分析判断。 这样也间接满足了马由一直以来强调的一体化、零配件简约化的设计理念,装配难度也大为减小。并能减轻一些自重。 当然,更主要的功能,可替代人类进行首飞和各种飞行测试,以后也能完成各种无人飞行任务。给马由节约大量的时间,减少风险。 在马由完成穿梭机的总装同时,智能装配线已组装好了2颗卫星以及配套的3套卫星地面接收及指挥设备。 马由准备将这3套设备,分别安装在京城、英国、和南半球的莫桑比克。这样就形成了东西和南北都有卫星接收及指挥系统。当然,一旦马由发射的卫星数量足够,就可以在太空中自行组网。届时就无所谓东西南北,都能顺利接收到卫星的信息。 第2代新型飞行滑板也已完成。这天周五,马由以在家做实验为由,提前告知了安保队员不要打扰他。 深夜他隐身飞出了京城。这次使用的新型滑板,速度快了3倍多,40分钟就抵达了南越顺化那座变电站。 他要在这里为穿梭机完成最后的充电。 用熟不用生嘛,这个地方比较偏僻,因为南越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夜里的电力供应还算稳定。 耗费3个小时,将穿梭机的电力全部充满。补充了40万度电。虽并非很值钱,但现在京城的电力供应比较紧张,在总部若充这么多电,还是有些不妥。 飞行滑板的电力和备用电池组都是充满的,他今天要飞往莫桑比克和英国安装卫星接收及指挥系统。顺便也对新型飞行滑板进行远距离飞行测试。 从南越直飞伦敦,正常飞机的航程约1万公里。 但马由无需像民航飞机那样,要绕开一些敏感空域或国家。他优化后的航程仅有8680公里,若以平均3马赫的速度飞行,不用3个小时就能到达。 这完全在马由可接受的范围。不过,飞行中途需要找地方着陆,更换一次电池。这个缺点,也是没有办法,除非电池技术再度升级。加大电力存储量。 刚要起飞,马由突然改变最短距离飞行的航线计划。他准备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飞行,顺道打捞一些沉船。这样的飞行因不时出现惊喜,不会枯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