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零七章 木人哑语 (第1/5页)
各有渡口,各有归舟。幸遇时康,风平浪静。 两位年龄悬殊的青衫书生,并肩站在崖畔,海一色,地浑然。 也难怪有那么多的山下人,会追慕道踪仙迹于山崖间。 陈平安有些意外,因为来时是礼圣邀请,一路护道至文庙参与议事,去时还是礼圣相送,一路送到了中土神洲的东海之滨,好像在等待那条夜航船的到来。 他当然想不到,是自家先生用一个“好聚好散就很善”的理由,才服了礼圣,再陪着关门弟子走这一趟。 礼圣笑道:“你在生意一道,神乎其技。” 陈平安有些汗颜,这次参加议事,自己确实没闲着。 礼圣笑了笑,其实是在打趣这位财迷的年轻隐官,做岔了一桩买卖。先前在文庙门口,有陆芝帮忙牵线搭桥,青神山夫人原本都愿意白送落魄山几棵竹子了,结果这子一头撞上去,非要花钱买,估计这会儿还是觉得自己赚到了? 陈平安壮起胆子,心翼翼问道:“能否与礼圣问个问题,为何给第五座下取名五彩?” 礼圣微笑道:“你可以理解为是至圣先师的某种期许,比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人间大美。” 知道这子打的什么算盘,不过礼圣没想着让他遂愿。飞升城在五彩下已经占尽先手,文庙再破例行事,不妥当。 见礼圣没打算道破机,陈平安只好放弃,这点眼力劲还是有的。 礼圣道:“你常年远游,与山水神灵经常打交道,有什么感觉?” 陈平安想了想,“好像大多数都会逐渐对人间感到倦怠。” 新晋神灵,往往充满热情,不管初衷是什么,或汲取香火精华,淬炼金身,或兢兢业业,造福一方,无论各自山河的辖境大,一位负责帮助皇帝君主调理阴阳的山水神灵,都有太多事情可做。但是时日一久,山河无恙,事事只需按部就班,山水神只又与修道之人,道路不同,无需刻苦修行,久而久之,哪怕神灵金身依旧焕然,但是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种暮气,疲态,消沉之意。 到这里,陈平安道:“不过也会有很多例外,比如桐叶洲大泉王朝的埋河水神,好像再过一千年,她还是会朝气勃勃,心系百姓,不把自己当什么水神娘娘。” 礼圣会心一笑。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老秀才念叨多次也就罢了,将那个“性情婉约,待客热情,对礼圣、文圣两脉学问都十分仰慕且精通”的水神娘娘,很是称赞夸奖了一通。而老秀才学生当中,除了身边的陈平安,竟然连那个一向万事不上心的左右,都专门提到了碧游宫的埋河水神。只不过老秀才的两位学生,得相对公道些,只是一两句话,不会烦人,却也分量不轻。 为此礼圣先前在文庙,找经生熹平取出档案,仔细翻阅了关于大泉埋河的档案。 礼圣问道:“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 陈平安点点头,来时路上瞥了眼,是一处地灵气极其浓郁的山上宗门,灵气凝聚,如数条江河悬在空中,萦绕数山,气象雄伟,不出意外,就是传中的山海宗,宗门上下,都是女子修士,相传山海宗的开山祖师爷,一个名叫纳兰先秀的女子,精通火法,曾经立下宏愿,发誓要移山搬岭,填平四海。 在簇界,传闻异象极多,有那么玄鸟添筹,猴子观海,狐狸拜月,狗食日。 在那场战事中,纳兰先秀出海,正是她率先找到了王座大妖绯妃,听一场厮杀,身负重伤,不得不闭关修养,所以此次未能参加文庙议事。绯妃之所以会被文庙拘押在老君丹炉群山之中,这位山海宗的开山老祖师,可算首功。 陈平安对这些位于中土神洲山巅的宗门,都不陌生,何况山海宗,与皑皑洲刘氏、竹海洞青神山和玄密王朝郁氏差不多,是当年浩然下少数几个始终对绣虎崔瀺开门迎客的地方。关于此事,陈平安问过师兄左右,左右是因为山海宗里边有位祖师女修,是那纳兰老祖的嫡传弟子,喜欢崔瀺,还是一见钟情,后来山海宗愿意公然庇护逃难四方的崔瀺,与宗门大义有些关系,不过更多是儿女情长。 一开始陈平安是信的,后来见着了左师兄与婵娟洞那位庙祝的“眉来眼去,鸡同鸭讲”,就对此事有些将信将疑了。 礼圣望向远方。 人生如逆旅,夜游秉烛客。飘飘何所似,地一沙鸥。 礼圣笑道:“任重道远,以后如果遇到难事,就多跑跑文庙,哪怕一次两次,求了都没用,也不要轻易失望。” 何谓失望,无非就是万般努力过后,不得不求,求了没用,好像与地与人求遍都无用。 老秀才曾经为了两位学生,先后有过百般求。 而老秀才的这位关门弟子,如果礼圣没有记错,年少时也曾求遍家乡,一样无用。 礼圣继续道:“佛家一切智慧从大悲中来。我觉得此这句话,很有道理。” 陈平安点头道:“我会多想想。” 何谓苦难。 可能是那路旁木人,哑口无声。 如今的浩然下数洲山河,比如宝瓶洲南部,还有整个桐叶洲,如今有了许多的鬼城。 礼圣道:“陈平安,那我就先行离去,约莫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夜航船就会从一处归墟在此靠岸,接你登船。” 陈平安恭敬作揖。 下一刻,身边再无礼圣,然后陈平安呆立当场。 原来就在七八丈外,有三人好似在那边赏景。 那三人,同样意外万分,只会比陈平安更感到奇怪,毕竟这里可是宗门禁地。 哪里跑出来个登徒子?如此擅长隐匿潜行?还如川大包,撤去障眼法,公然现身挑衅?! 陈平安眼神诚挚道:“都是误会!” 总不能搬出礼圣,不合适,再者了也没人信。 那三人中,有一位好似从墙上仕女图走出的女子,眉眼如画,不过真正让陈平安印象深刻的,还是这位女子,坐在崖边,双腿悬空,她正抽着旱烟,烟杆紫竹材质,翡翠烟嘴,丝线坠着烟袋。 这会儿她片刻失神后,很快就收拾好情绪,吐出一大口烟雾,女子笑着望向这个青衫背剑的不速之客,可以,都能无视山海宗的数道山水禁制,难道是一位仙人境、甚至是飞升境剑修?只是为何会瞧着面生?还是觉得自己受了伤,就可以来这边抖搂威风了? 还有个趴在一旁的少女,先前一次次踢着腿,轻轻磕碰浑圆。 她这会儿停下动作,皱紧眉头,转头死死盯住那个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来子。模样长得挺正派,怎的如此不学好。 最后有个姑娘,原本躺在一张竹席上边无聊翻滚,麻溜儿起身后,走到手持旱烟改女子身边,竖起手掌,轻声问道:“先秀祖师,是不是那个传中的阿良?” 陈平安斩钉截铁道:“我不认识什么阿良!” 山海宗的开山祖师,笑眯眯道:“只有他的朋友,才会一听名字,就立即自己不认识他。” 陈平安还真就无法反驳这个道理。 少女坐起身,问道:“姓甚名甚,若有误会,赶紧清楚了,别学那个阿良。” 不分什么谱牒仙师、山泽野修,其实下修士无非三种,第一种,比如跟符箓于玄、火龙真人切磋过道法,与苏子、柳七有过诗词唱和,在竹海洞酒宴喝过青神酒,或是与傅噤在彩云间下过棋……打铁还需自身硬,这种人,行走山下,是最吃香的,多半本身就是某个山头的开山祖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