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四章:带头效应 (第2/2页)
康于将文件放在桌子上,看着王辰。 “投资三千万?” “嗯。” “施工方你们不接?” “不接。” 停顿了一下,康于继续道。 “单纯回报家乡?” “是的。”王辰平静的看着他。 沉默了几分钟后,康于将文件盖上后,笑了笑,将面前的茶杯端了起来。 “那我就代表县zf,感谢你的投资。” 一旁的王国兴,看着康老大这个动作后,连忙将杯子握住,站了起来。 “……” 晚上八点。 车中的康于,看着骑士十五世开出钓鱼山庄后,眼神有些深奥。 跟康于坐在同一辆车的王国兴,扫了眼他手中的文件,又看了看他的表情后,有些欲言又止。 他到现在还不知道王辰这个文件里面写了啥。 但是刚才吃饭的时候,也听到几个词。 比如:投资,三千万,不接。 毫无疑问,王辰肯定是捐钱了。 但如果只是捐钱,康于的反应,又让王国兴觉得有些不对。 他看的出来,康于应该很重视王辰拿出来的文件。 此刻一只半懂的,让王国兴心里有些痒痒的。 看着一旁眼珠子乱转的王国兴,康宇就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将文件递给他后,淡淡道。 “你也看看吧。” “真开动起来后,你那边要派人盯着,保证顺利施工。” “嘿嘿,一定保证完成任务。” 王国兴笑了一声,接过文件。 吱! 车辆稳稳停在大楼面前后,才将王国兴的思绪从文件中拉了回来。 “王辰这么舍得?”王国兴有些不可思议。 从王辰回来,他就知道王辰可能要找他们。 但是王国兴还真没想到王辰竟然有这么大的魄力,几千万说拿出来就拿出来了。 “舍得不是关键,聪明才是。”康于淡淡道。 两个人走到办公室。 坐在会客沙发上,看着王国兴不可思议的脸色后,康于有些感慨道。 “其实对于王辰的计划,县里已经有过想法,我们地址位置是三省交界处,无疑是天然的交通枢纽。” “之前我们县考虑的是传统的商运,修补道路,建设一些收费站,限高站之内的。” “但是王辰考虑的却是物流中转站,相比我们的老办法,王辰定位无疑更新颖一些。” “文件中,王辰提到了互联网一个购物网站,觉得那个网站之后可能成为国内互联网巨头。” “能不能成为互联网巨头我不知道,不过王辰的思路是对的,互联网购物有着天然的优势,而在网上买的东西,无疑是要送到老百姓的手中。” “南方的东西送到北方老百姓手里,肯定是需要车辆运输。” “而王辰的计划,就是在我们这里,建造一个三省物流中转站。” 听到康老大的话后,王国兴认同道。 “对,王辰的文件中不止是中转站,甚至连一些几条国道,省道都准备投资修补一下。这些路要是好走了,就是网上中转站做不成,传统的货运量也会大增。” “最关键的是王辰准备拿出来三千万投资。” 虽然文件中,大部分都是分析中转站的可行性,跟现在物流中转站的稀少,但是王国兴看的不是太懂。 但是光是文件寥寥几笔写着的修补道路,王国兴就知道传统的商运生意也会好上不少。 但是,要想富,先修路。 这个道理王国兴自然知道。 所以对于王辰舍得投资三千万,准备为县里建造一个中转站跟修路,王国兴觉得王辰手笔真够大的。 听到王国兴的话,康于笑了笑。 他的见识比王国兴高很多,互联网这种东西,他听很多人说过。 所以对于王辰的中转站,康于心里还是很震撼的。 这事要是搞成了,别的不说,光是给当地带来的就业岗位,就已经是很大一个数字。 而且康于心里清楚,如果中转站真在长Q县建出来,给县里带来的政/绩可不是一点半点… 中原地区经济发展慢,跟沿海那边做事风格比,很多领导都是偏向于保守性格,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度也很低。 尤其是去年的经济危机下,很多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原地踏步。 在这个大环境下,领导们对于新兴事物的谨慎更高,做事也更加的谨慎。 毕竟,做对了不一定会成功。 但是,不做,就永远没错…… 不过康于跟很多人是不一样的。 所以他觉得,长Q县如果建造出一个物流中转站,如果最后带动的岗位不少,给县/财/政带来收入不少的情况下…… 到时候市里,乃至省/里,都会下来人视察说不定…… 搞不好…… 明年的时候,他的位置说不定真要动一动。 ps1:也许很多人不信,直到一几年的时候,还有很多领导不知道互联网这个东西…… ps2:甚至现在为止,一些传统的人认知中,还停留在…电脑=du/品的阶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