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0章 (第2/3页)
这个给他闯下了滔天巨祸的女人。 要怎么才能饶恕她? “永远不要相信和你接吻的时候睁着眼睛的女人。” 他面色冷了一些。 “你的表情……真是滑稽。”凤槿萱柔声细气的评价着。 “凤槿萱……你以为一个吻,这次的帐就可以不算了么?”君无邪冷声。 凤槿萱扶着床坐起,歪着慵懒而美丽的头颅,轻声问道:“那么你告诉我,要怎么样,你才能原谅我。” 微微勾起唇角,笑,嘲讽意味明显:“你别忘了,杀了八皇子和太子,只会对你有好处而没有坏处,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早日统一靖国。” 君无邪道:“早日统一靖国?你如果那么好心,就把我的父亲也送到地下去,看来我错了,我应该去哪里把你带到哪里,不然你就总会有办法给我兴风作浪。” 凤槿萱不解地看着君无邪:“你是要把我别到裤腰带上么?走哪里带到哪里……?我这么懒,我可不喜欢每天舟车劳顿跑来跑去。还是……算了吧。” “说你胖,你还喘上了,嗯?”君无邪冷声说着,慢慢的抚摸着凤槿萱,“怎么办,我越来越喜欢你了。” “我不信。”凤槿萱笑。 “你们都给我出去。”君无邪淡声吩咐着那些默默矗立在一边儿的宫女们。 宫女们如蒙大赦,安静的次第退出。 君无邪伸手,一把撕开了凤槿萱的裙裳。 凤槿萱并不反抗,只是安静地看着君无邪,眼中是怜悯和……嘲笑。 “好看么?”凤槿萱依然是那镇定的口气,“原来不是说,只要我不愿意,你不会强迫我的么?” “这不算强迫……”君无邪伸手按住了凤槿萱脸,慢慢道:“这只能叫做惩罚。” “呵……”凤槿萱淡淡看着君无邪,“我现在只对你的血感兴趣。” 君无邪看着半死不活的凤槿萱,忽然失了兴致,扭头将破衣裳扔在了她的身上,大踏步走出了宫殿。 凤槿萱将衣服裹紧了点,看了看房梁上那些晃动的暗卫。 无一例外都将脸扭了过去。 还算……识相。 变态君无邪,居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想要演春-宫。 打了个哈欠,裹上了裙裳,将君无邪唤住:“你准备关我这么一辈子么?看来你不着急去加冕称帝啊,难道是你父亲还没死?要不要我出手帮你。” 君无邪冷声道:“你难道要我背负杀父弑兄的罪名么。” 凤槿萱慢吞吞地道:“有什么,是比权位更重要的呢。你兄弟都敢去做的事情,你为什么不敢。” “即使他真的篡位了,也无济于事。”君无邪淡声。 “为何?” 君无邪道:“因为我的军队,还有护****,很快就会发动战争,将他推下王座。他应该是知道自己死期不远,所以才那么心急地杀了杀死他母后的皇后,反而饶了陛下一命。” “这么说,我还多此一举,替你杀了他了。” “不过靖国如今的样子,的确不再适合扩张了。” “我们荆澜的敌人一直是匈奴,从来就不是你们。”凤槿萱浅声。 君无邪冷笑着走出了宫殿。 怎么办? 到底该怎么办才能将他带出皇宫。 在君无邪走后,宫殿里除了铜漏的声响,几乎没有任何声音。 凤槿萱有些犯困了的时候,才见到一只素白纤细的手推开了宫殿的大门,慢吞吞走了进来。 凤槿萱抬起沉重的眼眸看了过去,见到了凤娇鸾披着一件黑色的风衣,提着一盏灯笼走了进来。 “宫殿里好冷。” “我给你带来了银霜炭,还有一些热水,可以泡茶给你喝。” 凤槿萱勾起唇角,没有说话。 既然是凤娇鸾一片好意,她没有必要执意拂了。 “为何……”凤娇鸾慢慢说着,“为何要笑我。” “我……没事。” 她一个死人,哪里能喝水又哪里用得着炭火。 凤娇鸾用热水沏了两杯茶,一杯递给了凤槿萱,一杯放着。 她将银霜炭放入了熏炉,这才端起了热茶,噙了一口。 火光哔哔啵啵,凤槿萱好像看着黑白电视一般看着炭火跳跃着。 即使将手伸进去完全考坏了,也不会感觉到任何温度的。 凤娇鸾皱眉道:“喝热茶,总是听你吵吵着冷,一定要喝。” 凤槿萱道:“外边有什么消息么?” “陛下都剃了头准备做和尚了,又被君无邪请了回来。”凤娇鸾道,“君无邪三拜九叩,带着八皇子的首级到了寺院,才将陛下重新请出山。不过这一回君无邪的声望更加水涨船高,陛下想要制约君无邪越来越没有可能了。这个国家,正在慢慢朝着君无邪手中收拢。……多亏了你。君无邪真的应该给你这么一个尽心尽力为他的人请吃一顿饭。” 凤槿萱笑了起来:“我哪里做什么尽职尽责的事情了,都是他应该得到的。” 凤娇鸾忽然听到了一声重物坠落的声音。 凤槿萱弯起眼睛,手指敲着桌面,看着那个从房梁掉下来的暗卫。 “所以说,还要多亏你总是把门户封禁,连着帐幔都拉了下来,不然,我这蒙汗药还不好使了。” 凤槿萱走过去,检查了一下那个少年的伤势,还好只是一层楼,宫殿房梁建立的也不是很高。他掉下来也没有受太多的伤痕。 “我在茶水里放了解药。”凤娇鸾淡声,“蒙汗药在银霜炭里。随着热气烘了整个屋子。我本来还担心他们会发现,看来是我多虑了。再怎么武功高强,都是人。现在不走,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凤娇鸾从箱子里翻出了一件斗篷,给凤槿萱穿上,拉着凤槿萱走出了宫殿。 宫殿外已经夜色沉沉,两道倩影顺着素馨花海慢慢走向了地宫。 而不远处的宫殿,正是夜宴之时,老皇帝看着儿子孝顺的模样,还有文武百官为了彰显忠心而奉送上的那些奇珍异宝。 这次祸乱,被载入史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