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章:前往蒙勒哥 (第1/2页)
,二十七载 “彭! !” 刚下楼的维拉克和另一名年轻的同志听到爆炸声,皆是心惊。 “维拉克同志!我们——” “你们先撤离!”维拉克推了一把年轻同志,向在楼下负责望风的康妮说完,自己朝着声音的方向赶去。 那边的枪声太过激烈,还伴有爆炸声,显然安排在那里的六位同志并没有照计划行事,开完枪就立即撤退。 一群蠢货! 维拉克一边奔跑一边心里痛骂。 刺杀失败没有关系!他们还有明天,还有后天,还有千千万万个日子可以斗争下去! 六条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怎么能为了马克西姆这样的人失去! 可同时他心里又清楚,换作是自己,自己也会这样做! 既是要为这几个月来牺牲的成百上千位同志报仇,更是为了让后来的同志们走一条更好走的路! 没等他抵达,前方就出现了一辆辆疾驰的车子。 这是清道夫的车队! 维拉克躲到一边,偷偷查看情况。 车队理应朝另一边走,这样才能抵达车站。现在爆发了一场战斗,车队没有掉头也没有直行,这未免太奇怪了。 是马克西姆度过一劫担心前方还有伏击,所以改变方向了?那他为什么不干脆直接回去? 还是说…… “您好,乌诺市最大的医院在哪?”维拉克问向同样围观此景的行人。 “那边。”行人指向了车队正前往的方向。 果然…… 看来马克西姆有极大的可能负伤了。 问题究竟是多重的伤? 是擦破了点皮,还是濒死? 维拉克决定前往伏击点,寻找些目睹了经过的人了解下情况,最重要的是确认六位同志是否安好。 花了十几分钟抵达后,现场意外地没有被封锁,只是街道上一片狼藉,停着几辆车,有的地方有明显被撞击的痕迹,地面上则是随处可见的血迹以及人体碎片…… 光看着这些,维拉克就能想象到不久前这里发生了怎样惨烈的战斗。 他走在路侧,看到有居民小心翼翼地出了门,赶忙走上前去递了支烟:“你好,请问这刚刚怎么了啊?” “啊……你是……”市民看上去惊魂未定,接过了烟。 “隔壁街的,听到动静就过来了。”维拉克不给对方多思考的机会,划燃火柴为其点烟。 “啊,谢谢。”市民被维拉克掌控了节奏。 “这怎么了?你知道吗?”维拉克同样点了根烟,边抽边环顾四周。 “马克西姆你知道吧?就是从冬堡来的大人物,把城封了抓乱党的那个。” “知道。”维拉克眯着眼睛道。 市民捂着鼻子,不愿闻到空气中那勾人反胃的血腥味:“他刚刚路过这里的时候遇袭了,被人给活活炸死了……你是没看到那个场面,真够吓人的……” 听到这里,维拉克脸色一变,语气因为压着,所以仅是稍显惊讶:“被炸死了?你确定?” “确定啊,我亲眼看到的。”市民信誓旦旦道。 “可我看见他们的车子好像去医院了。”维拉克确认消息。 “当时站在一块的都被炸得头不是头腿不是腿的,去医院拼都再也拼不成个人形了,还去干什么啊……”市民摇了摇头,认为这是多此一举。 “是谁袭击的他们?” “估计是乱党的人吧,除了他们应该也没什么人了。” “那他们呢?是死了,还是被抓了,还是逃了?”维拉克心里揪紧,期盼市民能回答出一个好消息。 市民吐了口烟:“不知道有没有逃的,反正清道夫光杀就杀了五六个吧,最后忽然窜出个人拿着手榴弹就和马克西姆同归于尽了……” 维拉克勐吸了一口烟,长吐出来:“……谢了。” “没事。” 告别这位市民后,维拉克又不死心地问了几个。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无非位置不同,看到的细节有些差异。 根据他们的话,维拉克大致在脑海里重现了半个小时前这里所发生的事情。 马克西姆的确放松了警惕,但清道夫成员训练有素,遭遇刺杀后非常及时地做出了相应的防范,导致同志们的刺杀行动并不顺利。 之后,六位同志均没有选择撤离,一起拼死阻拦马克西姆离开伏击区域。 再之后,他们损失惨重,在最后的关头,唯一幸存的同志用手榴弹炸死了马克西姆,自己也在爆炸中牺牲了。 出城的时候,维拉克心里憋着股气,想叹却怎么都叹不出来。 他和弗拉季斯拉夫等人研究这么久,就是为了争取到一个可以把损失降到最小的计划。 虽说现在这样的结果可能正是最小的损失,可活生生的六名同志因此而牺牲,维拉克还是无法轻松看开。 如果计划能再周密些,如果自己能更精准地预判到马克西姆的路线,与六位同志并肩作战…… 其实维拉克不知道就算如此,结果会不会有什么改变。 想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大概单纯是为了分散心思,减少一些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 出了城,同其他两队服从命令离开的同志们汇合后,维拉克没做隐瞒,将调查到的事情经过原封不动地告知给了他们。 剩下的十几人神色肃穆,陷入了悲痛之中。 同伴的牺牲,对他们来说还是较为陌生的感觉。 已经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的维拉克依然学不会更好的安慰别人。 这像是条全然没有捷径的路,只能那么一步一步地捱过去。 “走吧。” 良久,他只蹦出了两个字,便走在了最前面,追赶弗拉季斯拉夫所带领的大部队。 —— 九月十三日、晚上 维拉克带着十几名执行刺杀任务的同志来到了富林市周围,与弗拉季斯拉夫汇合。 赶路的这两天里,马克西姆的死讯已经传遍了各地。 弗拉季斯拉夫在报纸上看到了同志牺牲的报道,现在又看着眼前明显少了三分之一人的队伍,不禁红了眼眶:“你们……辛苦了。” “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