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试搅论 (第2/2页)
隐然听闻。知晓澹台洵已然预备辞任洲牧、攻克最后一关的准备。所以,就算是人元境之事,只怕也不能说“极为遥远。” 莫非…… 澹台洵幽幽道:“你姑且便当个故事听罢。” “想来普天之下,孔陆大道尊供奉神庙,你也曾往祭祀过。当年孔陆大道尊诸位弟子,皆成道境,同样号称道尊。自大弟子明虚道尊以下,皆有牌符供奉。” “而当今驻世大能,最为巅峰者,号称天元神君。同样在供奉神庙中立下牌符。” “你可还记得,这两者之间,对于道术境界的称赞,有何不同?” 楚宁略一回忆,品出几分味道来:“似乎赞述文字,大同小异。都是‘鼎立天人,与道合真’一类的赞誉,简言号称‘道境’。” 其实楚宁以前隐约也想过这个问题。 为何同为“道境”,孔陆的诸位弟子号称“道尊”,而后来的天元大能,却称呼为“天元神君”。但是楚宁也没有深想。大约孔陆作为布道之元祖,所录弟子同样身份非凡,比后来人不同,似乎也情有可原。 果然,澹台洵如是发问:“既然道行境界相似,你可知二者为何名目不同?” 楚宁顺口问道:“为何?” 澹台洵摇了摇头,感叹道:“身在青冥大世界之时,二者境界相若。若是心意一至,随时可得飞升而去。但是孔陆大道尊诸位弟子,经大道尊点化,却臻至一种更为圆满的境界。一旦飞升,便与昨日迥异,迈入另一个高度。而天元神君纵然飞升而去,依旧要在道境中苦苦修持不下万载。能否更进一步,亦属两说。” 楚宁一怔。 飞升之后的事,也难为这些天元神君竟能知晓。莫不是飞升之后,亦能传讯下界? 澹台洵道:“起初,青冥大世界中的诸位大神通者,以为是自身修行不足,并未臻至那般至高妙境。但是随着时日渐移,有数位资质气运极为卓异、堪称古今罕见的人物,亦并未踏上这最后一阶。” “诸位大能,才意识到当中微妙。” “或许,并不是本身根基有所欠缺;而是青冥大世界中先天的条件限制,制约了修道者不得圆满。” “种种假说,随之诞生。” “其中最为激烈的一说,名为《搅说》,又名为《搅论》。发肇于一万七千年前,不知是哪一位大神通者提出。此说以为,之所以道途有缺,不得终极圆满。乃是因为青冥大世界一应道统皆为孔陆大道尊完备,看似秩序井然,实则气运沉滞,失却活力。” “当令七大神域中,搅动风云。或结束七域分治局面,归之于一;或由一散之为多。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仿佛一只大手伸进沸水之中,不住地搅动。若如此,或能激发青冥大世界之活力,使天地人三才相协。” “此说一出,起初声音甚大;但立刻便被七大神域一齐打压下去,斥为谬见。” 澹台洵唯恐楚宁不能领会其中精妙,刻意一望。 岂料楚宁平平淡淡,随意一点头。 这其中的道理,楚宁当然是了然于胸。 此说既然一出便声音甚大,显然可见其吸引力。其论理之精密,必然有独到之处。其后被斥为谬见,也未必是一界大能的真心见解。用前世一个俗语,大约近似于“政治正确”,不得不如此表态。 毕竟,搅动一界,看似只是轻飘飘的一个字;背后尸山血海、白骨累累之重,不问可知。 纵然有“天地不仁”之说,但是对于修道人道心,依旧是莫大的考验。 等若直到今日,才是皇帝的新装被揭穿的一日。 终于有一位天元神君,决意用“搅论”试水? 是隶属于离商神域的这位大能么? 楚宁道:“挑起争端的,是天元神君?” 澹台洵似乎听出楚宁语气中的幽渺难明之意,微微一笑,道:“天元神君,忌惮一界之业力,轻易不会下场。就算是人元真君,亦有独到的行事分寸。除却天妖一类出手生冷不忌外,倒也不需要担忧被这些大人物随手灭杀了。” “大神通者之间,与冥心境、真一境以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战场和棋局。” “再者说,就算论及天元神君,我天霄神域七人有其二,底蕴亦不弱于人。” 楚宁缓缓点头。 澹台洵长叹一口气,语重心长道:“脚踏实地,向道心坚。未必没有你主宰棋局的那一日。” 言毕,不再回头,一步迈入传送阵门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