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千万负翁的穷开心 (第1/2页)
“喝茶……是山里的野茶,自己炒的。跟那些名茶没得比,不过喝着也别有一番滋味。” 茶叶确实是封燊自己炒的,只不过鲜茶叶是跟村里乡亲买的。 那些野茶是在森林公园里的老茶树采的。都是老茶树,一棵也采不了几两新鲜茶叶。 他买了两箩筐大概三十斤的鲜茶叶,最后炒出六斤的茶叶。 吴主任拿起茶杯。茶杯应该是白瓷,不过外壁有碎花釉色,是超市大批量销售的那种。 杯子不怎么样,不过茶汤颜色却相当鲜明清亮。 他看了一眼,放到鼻下嗅了一下,茶香很浓。抿了一口,果然是浓茶,入口苦涩,入喉清凉,口齿留香,大脑也为之一醒。 他喝了一口,笑着说:“这茶入喉之前苦涩,过后回甘。果然不错。” 魏士进也喝了一口,点头说:“这茶比你之前带去办公室的要好一些。” 封燊笑着说:“之前我带去上班的,是跟村里乡亲们买的。我就图它能提神,加班时喝了效果最好。晚上喝了,却容易失眠。” 真不是吹,这茶没有名字,但提神效果杠杠的。比咖啡还厉害。喝一壶,能精神几个小时。而且喝茶还有一个优点:不用担心会上瘾。 “你刚才说你会炒茶?之前可没听你说过?” “有什么好说的。就是跟着我二爷爷学了一些皮毛。他老人家生前是炒茶高手。只是后来年纪大了,精神不济,好些年没炒了。” 他这种茶,是清茶。 原料是茶芽下面三片以内,当年新长出的茶叶。只在炒后进行过一次搓揉,之后不许任何发酵就直接烘干。做法很简单。 但也有一定要求:茶汤鲜亮透彻,口感浓重。 村里的乡亲也有做这种茶的,但手艺都比不上他二爷爷。 喝着茶,魏士进提起庄主任他们的来意:“封燊,庄主任和吴总计划做的节目,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录影地点。你是这里的地头蛇,有没有好介绍?” 这是旧话重提。 封燊点头说:“就是不知道庄主任和吴总对录制地点有什么要求?” 吴总看了庄主任一眼,看对方没有说话的意思,就开口说:“其实我们要录制的节目,是想通过节目嘉宾在山村的生活,体现乡村生活与大城市高压力快节奏生活的差异。 “所以,我们希望能找一个能尽可能体现山村生活的地方。比如尽可能多品种的种养殖;尽可能多的野趣生活。但同时也希望能尽可能接近乡镇,又可以避免被围观的地点。” 听了这些要求,封燊大概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来这边找录制节目地点了。 “符合两位要求的地方,在秀安水库其实有不少这样的地方。唯一无法保证的,就是被围观的可能。” 封燊笑着说:“附近一带,种植各种蔬菜的、种茶的、种田的、种水果的,养鸡鸭鹅猪,养野猪和兔子,还有养蜂的。 “另外,有些地方有山塘水库。 “山里猛兽是没有的。但狐狸、野兔、刺猬、獐子等等野生动物也有机会见到。春天,山里各种野花绽放;到了夏秋季节,山里可以食用的野果也不少。 “季节对了,山上可以采蘑菇、挖竹笋,对了竹林里还有笋象和竹虫两种昆虫是可以吃的,那也算是野趣的吧。 庄主任听他说完,笑着说:“刚才车子进铁门,看到路下边有一片梯田,那也是封老板你家的吧。” “是我家的。朋友那得了一些稻种,给我一些,说是挺不错的品种。就让人帮忙开了荒,秧苗也是昨晚才插完。” “我说呢。”吴总笑着说。“这好像不是插秧的季节。” 封燊是在农村长大的,也做过农活:“种庄稼确实需要讲究节气…… “不过,水稻这种草本植物,只要在生长周期有足够的积温,生长周期内又出现超出忍受范围的极端天气,那它就有结实的机会。 “现在才插秧,确实有些晚了。那些水稻成熟时,应该是在中秋之后。” 在亚热带,就算没办法种两茬水稻,也可以收了一茬水稻之后,再种一些稍微耐寒的作物。甚至可以种一茬小麦。 但封燊这里的水稻种的有些晚,收割后大概再没办法种其它作物了。除非是搭温棚。 但这一茬水稻,是肯定能成熟的。 田里那些水稻,其实是系统给的稻种。据说是胭脂稻。 至于是不是红楼梦里提到的那种,封燊也不确定。 反正胭脂米在几年前曾经“出现”过。据说一公斤卖到八千块钱。 他也查过资料,知道胭脂稻是一种古老稻种,原产北方。 后来产地被圈做御田,产出只供应内廷。后来因为人为因素,加上气候变化,据当地县志称已经绝迹。 十多年前,又出现了颜色与传说中的胭脂米差不多的稻种。但那其实是人工培育出来。 那是不是真的胭脂米不得而知,但用了胭脂米的名号,而且价格炒得超高。 但就封燊知道的,颜色是红色大米,其实并不是没有。实际上在西南、岭南等地的一些山区,就有红米。 颜色也跟胭脂米差不多。 甚至,在岭南地区,九十年代曾出现过一种利用这种米酿造的红米酒——一种原浆酒。只是后来又没有了。 封燊也不知道他那十几亩水田种的,是传说中的胭脂米,还是蹭热度的西南少数民族种的红米。 那是什么米,其实并不重要。 封燊急着将那些水稻种下去,关键还是为了跟系统签约。时节不重要,最后产量也不重要。 …… 陪着三人聊了一阵,封燊看时间也中午了,就笑着说:“老魏你帮我招呼一下庄主任和吴总,我去准备午饭。” 魏士进自然无不应的。 封燊家的厨房,面积不小。客厅边上的一个房子改造来的,足有五十个平米。但是并算不上现代化。 有一个土灶——上面是灶膛,下面是出灰口的那种节能灶。 有一个铺了瓷砖的水泥平台,可以用来放砧板切菜、安放煤气灶和电饭煲等厨房用电器。 一大一小两个大蒸炉、一大一小两个烤炉。 一侧墙边还有一排三个专门存放食材的大冰柜。另外一个三层双开门大冰箱。 有抽油烟机,也有一个大功率的排风扇。 封燊先是将杀好的整鸡放进一个大锅里,插上电。 然后从一个塑料罩子里拿出解冻好的排骨,剁成三寸长的段。放大盆子里县腌制。 这时,魏士进来了厨房:“你这厨房家什挺全的。连大烤炉都有。” “不让你招呼人?怎么进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