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三三章 出事了? (第2/2页)
封燊点头:“他们的原料成本就比我们低许多。我们就算薄利多销,价格也比同类产品高出不少吧。” “问题就在这里。按照我们对市场调查,如果我们的产品价格高于七美元,每高十美分,销售量就可能会下降1%。如果答应那些零售商的条件,我们必须要卖八美元以上才能保证有利润……” “如果正常销售,我们能有多少年销量?” “我们的期望,是能达到八千万美元以上。要是少于这个数字,就会亏损。” 八千万的销售额,好像也不算特别多吧。也不用占多少市场份额。 封燊想了一下,说:“之前我们是针对工薪阶层市场吧?能不能调整目标市场?” “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对于普通工薪阶层而言,中产阶层消费力和消费习惯可以通过网购以及中档食店避开零售商的盘剥……只是漂亮国的消费习惯跟我们国内有一定的差异,网络购物发展趋势还是比不过我们国内。 “另外,漂亮国的中产群体,一直在萎缩……这个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更加激烈,而且也趋向于更加激烈。” “你是怕竞争不过?” “我们是后来者,另外新工厂的产能挺大。是开工不足,还是产品挤压,我现在还没办法预估。” 相对于国内工厂,那边是简化版的。偏产能至少是国内的十几倍。想要通过网购或者是重点客户采购的方式消化掉,难度会很大。 魏士进顿了一下,继续说:“想要做营销,成本也会很高。” “你的意思是铺广告?” “虽说我们的产品在那边也有一定基础。但知名度其实不高。” 意思是,确实是这个意思了? 封燊想了一下,也明白魏士进的打算了。 颐博的产品,主要是通过网购销售到国外,也有一些小代理商。 可是,因为产能比较稳定,一直都是做熟客。主要客户是那连锁餐厅,另外就是一些喜欢玩BBQ的年轻人。 漂亮国的大部分人,其实并不知道有那样的商品。 毕竟,漂亮国的零售商几乎每周都搞促销,很多人都喜欢在超市促销时抢购商品。 采购一次,就能顶很久。而每次采购看到打折,会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甚至会买下许多不需要或者用不完的东西。 也正是因为零售商的这种促销,以及消费者这种消费习惯,导致漂亮国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囤积许多商品。 据说漂亮国有三成以上的食品、副食品以及药品,都会因为过期,而被家庭浪费掉。 这部分浪费掉东西,就是一个被认为扩大的市场。 有那样的市场,对生产方其实是好事。因为能卖出超出社会必需的商品。 但对上不了超市的颐博产品,却毫无意义。 那么,颐博只能是另寻出路了…… 封燊想了想,笑着说:“你想请那边的大明星做广告?” 魏士进摇头:“太贵!” 那就是有过那样的念头,而且打听过价格了。 “便宜的不行?” “影响力太低。” “你是想融资还是贷款?” “我想以那边的厂房抵押,向国内的银行海外分行贷款。大概要贷两千五百万美元,用作推广专项。” 封燊考虑了一下,说:“我个人是没意见的……”又说。“如果风险大,我可以拆借。不用考虑利息问题。” 魏士进一听这话,笑着说:“那最好不过了。不过也不白白借你钱,利息还是要算的,跟银行一样就行。” 如果向银行借贷,因为之前的贷款还没还清。如果继续借贷,利息肯定会更高一些。 另外,借贷就要承担风险。颐博公司不是他一个人的。承担风险的事,还要章立伟跟吴鹏去评估。 他们同不同意,还是另外一回事。就算征得他们同意,也需要时间。 而如果是借封燊的钱,就不用考虑那些问题。 至于封燊有没有钱这个问题,魏士进是不予考虑的。 因为根本不用考虑——颐博的几个股东,最有钱的肯定是封燊了。 魏士进也知道封燊用钱的地方不少。但来钱也容易。 封燊算了一下,说:“什么时候要?” “越快越好。那边下个月就能投产了。我希望能在正式销售之前铺开广告。” “一周之内就可以。” 封燊其实也没有多少闲余资金。两千五百万美元,相当于一亿大几千万。这笔钱他也不是拿不出来,只是需要规划一下。 毕竟,他现在也是很多地方都需要用钱的。不规划好,资金链是说断就断的。 “我等你消息阿……” 魏士进话还没说完,突然听到场中传来一阵惊呼声。 封燊扭头望去,脸色一变,甚至没跟魏士进打招呼,转身就快步往事发地走去。 最新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