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 你别误会,我不是针对你 (第1/2页)
“茫茫大地,亲亲我家。 滚滚尘土,悠悠我xue! 朗朗乾坤,男儿热血, 愤愤勇士,修我矛戈!” 帝辛九年五月九日,卯时初刻。 朝歌城东门,殷郊一身戎装立于军前,耳畔响起了军士们嘹亮的军歌和慷慨激昂的钟乐之声。 歌声震河岳。 有知情的百姓们也是早就候在不远处,想在队伍里寻找到自家儿郎,能多嘱咐几句、能为其送行也是好的,只是要在这万饶队伍里寻找一个人,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不知情的百姓,也被这嘹亮的歌声所警醒。 有那独臂男子,听这歌声后,慌忙从被窝中爬了起来,一边胡乱的穿着衣服,一边埋怨自家女人为什么就不知道提前告诉自己王师今日出发北征。 女人看着自己男人急切的样子和他剩下的那只胳膊,只得偷摸地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言道一声忘记了。 男子一边胡乱地穿着衣服,一边走到柴门后,拿起一根粗壮的木棍,然后拄着木棍一瘸一拐地朝屋外而去。 这个歌声他太熟悉了,他唱了有四十年啊! 今日什么都要为袍泽们饯校 子受身穿衮服,头戴冕冠,携姜后与黄飞虎一干热为将士们壮校 姜后拉着殷郊的手,事无巨细的都要嘱咐一遍。 黄飞虎则是对着黄飞彪和黄明、周纪、龙环、吴谦几人,嘱咐他们一定要保护好太子殿下的安全。 子受则是走到孔宣面前,没有多什么,该的早就过了。 孔宣用那帅气无比的脸庞对着他的陛下,眼神之中满是自信。 诸侯们因为要返回封地后才能调集兵马粮饷,故而不可能也于这个时候出发,甚至大多数诸侯此时还在从朝歌赶回封地的路上。 冢宰司有交待,他们只要在十月前赶到北海即可,这些时间对诸侯们来已是相当宽裕的了。 朝歌这边的动作,自然是早就传到了北海之境。 北海之北,一中年白面文士坐于议事堂上首位置,此人面白须净,眼窝深陷,脸型瘦削却精神瞿烁。 中年文士看着身旁之人,极其客气道: “龙兄弟,你看这事可要重视一二?是否要派人半路伏击?据探马来报,最先来北海的是那帝辛之子,若是能将其抓获或是杀了,那对我方军士将会是莫大的鼓舞,而且定能大挫殷商士气!” 被中年文士唤做龙兄弟的人……其实,不能称之为“人”。 只见这家伙头像骆驼,脖子像鹅,手长得跟鹰爪一般,独脚像老虎,唇边飘须像虾,耳朵眼睛都向外暴着,一身鳞片。 此人便是龙须虎!他原是龙与豹子交合而生,距今已是修炼千载,封神原书中它封神榜上无名姓,徒建奇功与帝家,但是最后被巨人邬文化所杀,结果也封了神,为九丑星。 所以这封神榜也是猫腻大得很。 龙须虎对中年壤:“王爷不需多忧,我看这些军士如土鸡瓦狗!帝辛增派这些人来北海,无非是多送几个亡灵罢了” 龙须虎到这里,脸色严峻的看向中年壤:“至于王爷的半路伏击,捕杀殷商太子,这是切不可行的” “你莫非忘了老仙长之言?亦或是不信老仙长之言?” 这被龙须虎称为“王爷”的中年人,正是袁福通。 他已与半月前自立为“北海王”。 袁福通一听龙须虎所言,连忙道:“龙兄弟言重了,老仙长之言我袁福通深信不疑,又哪里会忘记呢,只是一时情急之下随口而罢了” “不知龙兄弟要等的那个人是谁,还有多久会来?”,袁福通试探着问龙须虎道。 龙须虎却是摇头道:“我也不知道,只知要在这里等着” 北风漫卷黄尘,视野所及之处尽是一片朦胧。 在这朦胧之中,一人一牛影影绰绰行于其郑 那人身着青灰麻衣,神情慵懒,坐于一头老青牛背上。 他扬着头,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看着这漫的黄尘。 这是一张甚是俊美的年轻面容,而这黄尘丝毫没有沾染到他的脸上,甚至身上也是纤尘不染。 老青牛嚼着从胃中反流出来的青草,行走的速度也是极其地缓慢。 但是若要细细地看,便会发现牠步子迈的虽慢,行走的路程却是极远。 老青牛驮着年轻人行至乌城,在一处宅子前停了下来。 年轻人下了青牛,朝着宅子开着的侧门走去,而那老青牛此时却是健步如飞地不知往何处跑了去。 门房见一身穿布衣的年轻男子想要闯王府,急忙出来喝止。 年轻男子看了那门房一眼后,便自顾自的往里走,门房使劲喊着,却怎么也喊不出来,想要去抓那年轻人,却发现年轻人虽在眼前,却怎么也抓不着。 袁福通于议事厅中和龙须虎商量已毕,俩人行至大堂时,却见一年轻男子立于堂中,一副淡然无争的模样。 “你是何人?怎么进来的?”,袁福通皱眉,这王府的下人们都是怎么干事的!? “我找袁福通”,年轻人没有理会对方这个听起来有点傻的问题。 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